APP下载

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方法分析

2024-04-30周英杰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花镜生态园林绿化带

周英杰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0 引言

在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内部道路两侧以及园林与市政道路接壤之处需设置绿化带景观,用于完善园林绿化体系,并优化道路通行体验。但结合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情况来看,多将生态园林的设计重点放在内部绿化景观中,对于绿化带有所忽视,继而导致绿化带景观难以良好融入整个生态园林景观体系中,因此,为整体性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质量,需结合生态园林实际情况而积极探索绿化带设计方法。

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带的积极作用

绿化带属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不仅在园林内部道路两侧需增设绿化带,若生态园林与城市市政道路接壤同样需设计绿化带,用于衔接生态园林与市政道路,并借助绿化带而改善城市生态体系。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1 净化道路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通常于市政道路接壤,在两者接壤之处则设置绿化带,用于隔绝城市生态园林与市政道路,并净化道路环境[1]。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而汽车行驶期间所排放的废气对空气环境具有污染效果,而在生态园林与市政道路接壤之处设置绿化带后。则可借助绿化带植物而吸收污染物颗粒,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净化空气。

1.2 完善绿化体系

绿化带作为生态园林景观之一,加强绿化带设计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生态园林景观的绿化体系,使绿化带作为生态园林的“骨架”而分割景观区域,使生态园林可形成不同绿化特色,为生态园林景观增添魅力。

1.3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近几年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在城市发展建设期间同样注重生态宜居,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期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绿化带作为衔接生态园林与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绿化结构,则具有推进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2 基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2.1 工程概况

为增强该次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方法研究针对性,本次选取某生态园林工程为实例展开具体分析。所选生态园林案例属于当地城市的人民公园,生态园林两侧与市政道路接壤,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期间,需按照生态园林景观风格而科学设计绿化带,使绿化带与生态园林景观体系相协调,同时能够发挥出道路绿化带的作用(净化道路环境、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等)。除此之外,案例生态园林内部人行道、车行道两侧同样需布置绿化带,用于突出人行道结构,完善人行道基础通行功能,并起到分隔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2]。由此可见,在案例生态园林工程项目中,绿化带属于重要设计内容,为整体性保障生态园林设计质量,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并结合生态园林景观风格而科学设计绿化带景观。

案例生态园林工程对绿化带景观设计予以足够重视,要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将绿化带作为生态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以系统化、生态化、地带化为与原则进行绿化带景观设计。除此之外,绿化带设计期间优先选用当地草本、木本,用于维护当地生态,同时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力图打造一个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化带景观体系。

2.2 优化设计护栏结构

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设计期间,为保护绿化带,并提高绿化带观赏价值,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期间结合绿化带结构走向而增设护栏结构。

2.2.1 绿化带护栏结构设计

护栏结构对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具有保护效果,因此,在设计绿化带护栏结构时,应综合考虑护栏结构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美观性。结合案例生态园林工程来看,护栏结构主要设置在生态园林内部人行道两侧,为提升绿化带美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曲线形状进行设计,并借助曲线护栏减少冲击力,以免行人、车辆对绿化带造成强烈冲击。在生态园林案例工程中,绿化带曲线护栏平均高度为1.2m,不仅可对生态园林绿化带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保障人们视线浏览效果,不会阻碍生态园林观赏视线。除此之外,绿化带虽作为生态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但相较于其他景观,绿化带所呈现出的观赏价值相对较低,而案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程重视绿化带设计工作,故借助生态园林护栏结构进行个性化设计,于绿化带护栏结构上增设花架、花盆,用于优化绿化带景观观赏价值[3]。

2.2.2 绿化带护栏材料设计

考虑到护栏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带,因此,设计绿化带护栏时,应优先选用环保、防腐、耐用材料作为绿化带,结合现阶段绿化带护栏设计情况来看,多选用塑料、铝合金、铁艺材料作为绿化带护栏。其中塑料护栏具有环保、防腐优势,但相较于其他护栏结构,其强度相对较低;铝合金护栏防腐效果较好,且结构轻便,但价格成本相对较高;铁艺绿化带护栏耐用、坚固且成本较低,但受到潮湿环境影响易产生锈蚀,故需定期除锈。三类护栏各有优缺,需结合生态园林所处区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绿化带护栏材料。结合案例生态园林工程来看,考虑到生态园林人行道主要通行主体为行人,通常不会产生冲击,故针对人行道两侧的绿化带,主要选用塑料材料设计绿化带护栏。对于生态园林内部车行道,该车行道贯穿整个生态园林公园,主要为车辆通行提供便利,但为保障公园行人安全,整个车行道车辆限速,且受到公园内部限速及行人较多等因素的影响,该车行道基本无机动车驶入,大多数用于行人通行以及自行车通行,此外,因生态园林公园内部设置车行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后续设计中,该车行道功能将改变,不再用于车辆通行,而是转换为公园主道,引入移动小吃摊,将其打造为生态园林公园美食街,故该车行道两侧的绿化带护栏同样选用塑料材料。对于生态园林与市政道路接壤的绿化带,则采用铝合金护栏,用于强化护栏对绿化带的保护效果。

2.2.3 绿化带护栏细节设计

为保障绿化带设计效果,应从细节处入手完善绿化带护栏。①要求绿化带护栏具有稳固坚实的基础,在具体设计期间,可根据绿化带所处区域而选择地脚螺栓或混凝土基础等方式进行固定。②需做好绿化带护栏之间的连接设计,杜绝倾斜、松动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应精细化护理护栏表面,在案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期间,采用喷涂方式对绿化带护栏进行处理,用于增强绿化带护栏防腐性能,还可起到美化绿化带护栏的作用。③生态园林绿化带护栏完成设置后需注意验收与维护,若发现护栏结构遭受损坏需及时更换[4]。

3 引入花镜绿化理念

花镜是近几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所运用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式,其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化常绿植物绿化带模式,还是综合搭配多种植物类型而形成的多元化、特色化景观设计模式,相较于传统绿化带,花镜绿化带所产生的观赏价值更高。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供游人观赏,从这一角度不难看出,与传统单一化常绿植物绿化带模式,花镜绿化带更适合生态园林景观体系。

在案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期间,采用混合式方式设计花镜绿化带,通过多种植物的混合搭配而提升绿化带的立体感及观赏价值,同时还可通过适宜的色彩搭配而营造出多层次花镜观赏效果。结合案例实际情况来看,其在设计花镜绿化带时,混合融入了狐尾天门冬、繁星花、蓝羊茅、同瓣草、松果菊、金鸡菊、蛇鞭菊、美人蕉、美国石竹、金叶石菖蒲。多种植物所呈现出的色彩各异,可给予生态园林观赏者不同的体验,增强绿化带的生动性及生命力。

与传统绿化带设计模式相比,花镜绿化带所产生的成本更高,为控制绿化带设计成本,并保障绿化带花镜效果,采用花镜方式设计生态园林绿化带时,需优化选择花卉品种,通常情况下,花镜绿化带需优先选用一二年生花卉,但该类花卉为维持良好观赏效果,需周期性更换,所产生的景观成本较高。针对该问题,在案例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过程中,适当降低了一二年生花卉运用规模,并以因地制宜原则而选择当地本土观叶植物进行搭配,同时适当提高宿根花卉比例,辅以少量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加以点缀,以此则可呈现出优异观赏效果,且实现了花镜绿化带成本的有效控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可根据生态园林景观风格而个性化组合花镜绿化带造型及色彩,完善绿化带层次,改变人们对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的固有印象,继而起到提高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设计质量的效果[5]。

4 衔接海绵城市理念

基于生态园林工程设计绿化带景观过程中,可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保障绿化带观赏价值及风格特色基础上,加强对绿化带的生态化设计,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抓手,最大限度提升生态园林绿化带设计质量。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设计生态园林绿化带过程中,可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

4.1 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海绵基础设施国家统一设计标准为依据,加强对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的把控,从绿化带生态功能角度出发增设强制标准,以此确保生态园林所设计的绿化带景观能够良好符合生态化建设要求,使生态园林以海绵绿化带为切入点而良好融入生态宜居城市体系中。

4.2 实施海绵化改造工作

本次所选取的生态园林案例属于当地人民公园,该次景观设计工程是在既有景观基础上进行改造,这就意味着该次设计的绿化带景观属于既有景观,仅生态园林内部人行道、车行道周边绿化带属于新建景观。处于新建绿化带,则可通过下沉式结构设计而使绿化带具有良好海绵特性,而对于生态园林与市政道路接壤的区域而言,该部分绿化带基本成型,因此,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该部分绿化带进行设计时,需对既有绿化带结构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期间,在既有绿化带下方增设隐蔽深蓄水槽,串联改造4~5 个绿化带结构,尽可能在有限的绿化带空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海绵设施,强化绿化带蓄水能力,当发生降雨天气时,该绿化带海绵设施能够良好消纳生态园林及市政道路的积水,并避免产生滞水现象而影响绿化带植物的正常生长。

4.3 引入下沉式设计

按照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方式对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增设雨水溢流口,结合案例生态园林来看,其将溢流口设置于地面、绿地之间,该设计方式不会产生额外成本,且无须占用其他用地面积,同时还可呈现出优良的雨水渗蓄效果,并起到改善生态的作用[6]。

5 融入城市历史文化

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各地均纷纷建设生态园林公园,旨在借助生态园林公园而提升城市绿地率,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居民幸福感,但在此过程中,生态园林公园的建设产生了同质化现象,导致生态园林公园千篇一律,不仅无法形成当地特色,且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期间,需融入当地城市历史文化,提取城市特色文化要素将其融入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特色花镜组合、个性护栏纹样等,使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元素的载体,使人们通过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而感受到城市独有的文化面貌,以此消除生态园林公园同质化问题,并提高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的设计质量[7]。结合现阶段生态园林绿化带设计情况来看,为突出城市人文特色,需尽可能选用当地本土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同时于绿化带设计方案中突显城市人文韵味,保留城市特色文化。结合案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来看,在设计期间深入当地弄堂巷道,走访当地老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意蕴的区域,从中提取特色纹样,将其以镂空纹样的形式增设至绿化带护栏结构中,同时按照文化要素设计绿化带造型,以此提升生态园林绿化带设计中的文化特色。

6 结语

综上所述,绿化带作为生态园林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正确认识绿化带景观在生态园林中的积极作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需综合考虑绿化带场景从而针对性设计,以此打造出独具魅力的生态园林绿化带景观。

猜你喜欢

花镜生态园林绿化带
最美城市“绿化带”
不同类型花镜植物配置研究
——以贵阳市登高云山公园为例
园林工程施工中花镜种植的应用
关于花镜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探讨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花镜设计的浅析
风景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