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4-04-28常威刘海鸿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靶向标志物

常威,刘海鸿

1.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淄博 255022;2.淄博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山东淄博 25502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1]。晚期NSCLC 患者的治疗方法有限,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不足5%[2]。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等治疗方法在晚期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已经到达瓶颈期,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3]。因此,针对晚期NSCLC 患者,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存在差异[4]。这使得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尤其是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晚期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5]。本研究方便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6 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 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持,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96 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54~73 岁,平均(61.33±6.46)岁;病理类型:24 例腺癌,18 例鳞癌,6 例其他;体质指数17.9~25.6 kg/m2,平均(21.89±1.24)kg/m2;有吸烟史18 例,无吸烟史3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54~73 岁,平均(61.05±6.28)岁;病理类型:腺癌25 例,鳞癌18例,其 他5 例;体 质 指 数18.1~26.0 kg/m2,平 均(22.02±1.19)kg/m2;有吸烟史23 例,无吸烟史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22(27)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6]中标准;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③依从性较好;④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

排除标准:①复发患者;②合并其他癌症疾病患者;③肺栓塞患者;④3 个月内接受化疗、放疗患者;⑤治疗禁忌证患者;⑥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取仰卧,先行CT 扫描整个胸腔确定放射范围,获得数据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Eclipse 进行确认,选择6 MV-X 线进行分割照射,设置照射剂量为2 Gy/次,1 次/d,5 d/周,共持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口服250 mg 吉非替尼(国药准字H20193135,规格:0.25 g),1 次/d,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1 个月的随访,参考《RECIST 指南(1.1 版)》,肿瘤直径增大>20%或有新的病灶出现,判定为疾病进展;1 个月内肿瘤直径缩小<30%,判定为疾病稳定;1 个月内肿瘤直径缩小≥30%,判定为部分缓解;1 个月内肿瘤完全消失,判定为完全缓解。疾病控制率=疾病稳定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

②肿瘤标志物:荧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科思佳)检查细胞角蛋白19 片段、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

③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Cyto-FLEX)测定CD3+及CD4+、CD8+水平。

④不良反应:包括肺炎、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 片段、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细胞角蛋白19 片段(ng/mL)治疗前35.02±4.18 35.11±4.14 0.106 0.916治疗4 周(20.13±3.22)a(28.65±3.82)a 11.815<0.001癌胚抗原(ng/mL)治疗前12.13±2.37 12.16±2.34 0.063 0.950治疗4 周(4.34±0.92)a(6.68±1.19)a 10.778<0.001糖类抗原199(U/mL)治疗前71.19±8.16 71.21±8.08 0.012<0.001治疗4 周(56.77±6.86)a(63.79±7.10)a 4.926<0.001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CD3+CD4+CD8+治疗4 周(25.11±2.66)a(28.08±2.15)a 6.016<0.001治疗前63.02±6.18 63.11±6.14 0.072 0.943治疗4 周(72.13±7.22)a(67.65±6.82)a 3.125 0.002治疗前34.17±3.23 34.22±3.19 0.076 0.939治疗4 周(42.46±4.15)a(38.11±3.09)a 5.825<0.001治疗前30.22±3.11 30.12±3.07 0.159 0.874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NSCLC 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在晚期时预后较差。传统的放射治疗和化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但也伴随着诸多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7]。因此,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存在差异[8]。这使得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尤其是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晚期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晚期NSCLC 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项目应运而生,旨在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晚期NSCLC 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晚期NSCLC 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靶向疗法是一种针对肿瘤特定变异基因或蛋白质的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和传播的关键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9]。在NSCLC 晚期患者中,靶向疗法可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酪氨酸激酶重排等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少的毒副作用,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说明,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高,可获得更高的控制率,能有效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原因为:放射治疗和靶向疗法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可以以多种方式同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靶向疗法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可以更精准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11]。放射治疗能够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尤其对局部肿瘤的控制效果明显,同时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抗击能力,与靶向疗法相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12]。本研究结果显示,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治疗NSCLC 晚期患者可调节免疫,分析原因为:放射治疗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死亡释放出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改变肿瘤微环境,包括减少肿瘤相关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13]。而且,放射治疗有助于增加肿瘤抗原的递呈,并提高肿瘤抗原的识别,从而激活T 细胞的免疫应答,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CD4+、CD3+和CD8+淋巴细胞的水平。靶向药物在治疗NSCLC 时可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并且可能导致CD4+和CD3+淋巴细胞水平的增加。CD4+淋巴细胞在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其增加可能促进免疫反应针对肿瘤的活性[14]。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靶向疗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因为它们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靶向疗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肿瘤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郑国红等[15]研究证实,在放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NSCLC,达到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05%及控制率为89.74%,均高于不联合靶向治疗的39.47%及50.00%(P均<0.05),本研究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放射治疗联合靶向疗法对NSCLC 晚期患者治疗效果高,可获得更高的控制率,能有效下调肿瘤标志物,调节免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靶向标志物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