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对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4-04-28黄梅清张明毓吴文霞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半月板延续性康复训练

黄梅清,张明毓,吴文霞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 362600

半月板损伤可由外伤引起,也可由退变引起,主要表现为疼痛、膝关节肿胀、活动时膝关节响声、交锁现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对损伤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膝关节镜术后的关节功能重建很大程度依赖于足疗程的有效康复训练,因此出院后患者的康复锻炼督促与鼓励十分关键。延续性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目的是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连续性照护,已在上肢骨折[3]、腰椎骨折[4]等骨创伤性疾病中得到成功应用。目前,半月板损伤手术后康复效果处于瓶颈期,部分患者因为康复依从性不佳或康复动作不标准等导致最终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延续性护理。赋能又称授权、赋权,包括明确问题、情感表达、设立目标、制订计划、效果评估等方面。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是指在出院后为患者提供知识、技能、资源等,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高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 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对患者膝关节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20 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单侧半月板损伤,且符合手术指征[5-6];②首次发生半月板损伤并治疗;③患者年龄>18~80 岁;④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⑤临床资料收集完整。

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存在基础性下肢功能异常者;②患肢既往外科手术病史者;③合并患肢感染等可影响治疗及疗效的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手术实施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常规护理。包括康复相关内容宣教、饮食计划制订、心理疏导、康复项目指导及进程监督、出院宣教等。继而给予传统延续护理,包括半月板损伤相关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定期以电话、微信等形式了解患者的康复现状,嘱其按时复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持续时间为3 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具体如下:①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小组成立。由本科室护士长1 名、主管护师2 名、责任护士4 名与康复师1 名组成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科室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具体询问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制订个体化护理策略。护理小组成员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②情感交流及疏导。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宣泄表达自身真实情感并记录其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感知、意见及对康复过程存在的疑虑等。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基础的信任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设立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针对在康复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与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讨论,及时疏导情绪、调整康复策略,鼓励患者坚持完成每一个短期目标。③出院后的康复进度监督。护理人员成立康复进度微信群,让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患者及护理人员、康复师入群,在群内积极解答患者疑问、鼓励患者完成每日康复项目视频打卡,并根据打卡情况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及鼓励。护理人员及康复师也定期在群内分享正确的康复锻炼视频。定期组织线下病友交流,彼此分享遇到的问题、瓶颈等,互相分享经验并鼓励、协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持续时间为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康复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完全配合且执行康复计划,顺利完成康复周期)、部分依从(部分完成康复计划,拒绝配合并执行部分康复训练计划)、不依从(完全不配合并执行相应的康复计划)3 个部分。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②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跛行(5 分)、肿胀(10分)、支持(5 分)、上楼(10 分)、绞索(15 分)、下蹲(5分)、不稳定(25 分)、疼痛(25 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在出院后微信群内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95~100 分为十分满意,90~94 分为满意,60~<90 分为一般,<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膝关节功能评分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康复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Lysholm 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跛行2.12±0.34 2.09±0.29 0.520 0.604肿胀6.02±0.78 5.98±0.76 0.285 0.777疼痛10.82±1.70 10.77±1.78 0.157 0.875支持1.98±0.24 2.01±0.26 0.657 0.513上楼5.64±0.82 5.61±0.84 0.198 0.843绞索7.39±0.91 7.42±0.88 0.184 0.855下蹲2.11±0.38 2.14±0.41 0.416 0.678不稳定13.21±2.94 13.19±2.76 0.038 0.969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跛行3.09±0.45 3.86±0.42 9.690<0.05肿胀7.36±0.85 8.49±0.92 6.988<0.05支持2.56±0.31 3.27±0.45 10.064<0.05上楼6.77±0.89 7.86±0.92 6.596<0.05绞索8.95±0.97 10.01±1.34 4.963<0.05下蹲3.12±0.45 3.98±0.53 9.581<0.05不稳定14.53±3.10 15.98±3.49 2.406 0.018疼痛11.76±1.87 12.86±2.01 3.104 0.00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半月板损伤手术后坚持规范性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目前该手术后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患肢功能障碍,与术后康复训练执行力度不足直接相关。对于术后需积极康复训练以恢复躯体功能的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十分必要,且具体延续性护理实施的高效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远期生活质量[7-8]。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是指在延续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鼓励其积极表达负面及正面情感,设立阶段性目标后帮助并监督患者彻底贯彻康复计划,在患者实现阶段性目标后给与言语肯定并激励患者继续实现下一阶段目标。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核心目标是使患者深刻认知到坚持康复训练对预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激发其内心对于优质康复效果的渴望,最终促使患者自发主动贯彻康复计划,提升其康复主动性有效性。

本研究将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引入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在术后成立微信群,及时了解并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疏导患者情绪并给与正面情绪激励,定期开展线下病友交流会用于现场康复技能指导及经验分享[9-10]。完成上述一系列延续性护理后,首先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发现观察组的依从性分级更优、依从比例更高(P均<0.05),提示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积极提升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的康复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其自发自动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提升患侧膝关节功能,为远期良好肢体功能重建奠定基础。上述结果出现主要以赋能理论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目前需要完成的个体化康复计划、需要实现的阶段性康复目标等,使患者带着目标去开始康复计划,增加其内心接受度、延长可耐受康复时间[11-15]。

康复训练实施有效性将直接决定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值更高(P均>0.05),提示该组患者获得了更为理想的膝关节功能。该结果出现再次明确了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优越性,通过增加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促使其主动积极完成康复训练内容并实现阶段性康复目标,最终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这也是延续性护理实施的最终目的[16-18]。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是上文该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增加、膝关节功能优质恢复后的必然结果,再次明确了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高效性。丁西萍等[19]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患者开展基于赋能理论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后开展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优化患侧膝关节功能并增加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理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半月板延续性康复训练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