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式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4-28纪小云陈阿如冯金铭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条目

纪小云,陈阿如,冯金铭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厦门 361000

突发性耳聋又称 “突聋” ,是指患者在72 h 内因不明原因而出现听力损伤,一般为单侧突发性耳聋,多见于老年人群,发病时可伴有眩晕、恶心、耳鸣等症状的发生。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突发性耳聋进展速度较快,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在疾病治疗中发现,患者多数存在负性情绪,影响疾病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2]。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临床护理措施也在发生变化,强化式护理在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化式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94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组(n=47)与常规组(n=47)。常规组中男25 例,女22 例;年龄39~71 岁,平均(58.76±5.48)岁;病程1~9 d,平均(2.89±0.33)d;疾病程度:轻度耳聋15 例,中度耳聋21 例,重度耳聋11 例;左侧耳聋28 例,右侧耳聋19 例。强化组中男26 例,女21 例;年龄38~72 岁,平均(58.92±5.57)岁,病程1~8 d,平均(2.91±0.28)d;疾病程度:轻度耳聋18 例,中度耳聋20 例,重度耳聋9例;左侧耳聋25 例、右侧耳聋2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者;②年龄≥18岁;③病情稳定者;④单侧耳聋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耳聋者;②存在认知障碍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④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存在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指导患者饮食,告知治疗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和方法,嘱咐患者一定要遵医嘱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放松运动,纠正不良行为等。

强化组实施强化式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 强化环境干预 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疾病治疗环境,例如在窗口和床头摆放绿色植物等,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展开沟通交流,带领患者了解检查流程,消除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2 强化健康教育 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使其全面知晓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常见因素、疾病检查方式、疾病治疗手段以及疾病预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减轻眩晕等症状,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使其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和症状缓解技巧;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例如长时间、大音量佩戴耳机,不健康饮食,不规律作息等。告知患者自身抵抗力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通过饮食、运动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1.3.3 强化心理干预 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拉近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为患者答疑解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其减轻负性情绪影响,护理人员可通过列举同病区或同病房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对患者进行举例说明,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

1.3.4 强化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素质等特点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帮助患者通过运动等方式对心理压力进行释放。帮助患者实现注意力的转移,指导患者进行阅读、下棋等,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泄,例如写字、看视频、打太极等。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通过躯体化(12 个条目)、强迫症状(10 个条目)、人际关系敏感(9 个条目)、抑郁(13 个条目)、焦虑(10 个条目)、敌对(6 个条目)、恐怖(7 个条目)、偏执(6 个条目)及精神病性(10 个条目)等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90~450 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②对比两组自我效能感改善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在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分别进行评分,量表总分为40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

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74)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 个维度进行评分,各维度满分为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分,其中得分>95 分为非常满意,80~95 分为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SCL-90 评分、GESE 评分、GQOL-74 评分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CL-90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强化组SCL-90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CL-90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CL-90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强化组(n=47)常规组(n=47)t 值P 值干预前172.40±18.52 174.15±19.39 0.447 0.656干预后135.28±10.64 146.05±11.91 4.623<0.001

2.2 两组患者GESE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ESE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强化组GESE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ESE 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GESE 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强化组(n=47)常规组(n=47)t 值P 值干预前21.32±3.57 21.55±3.41 0.319 0.750干预后36.11±3.25 32.63±3.63 4.897<0.001

2.3 两组患者GQOL-74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74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强化组GQOL-74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QOL-74 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GQOL-74 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强化组(n=47)常规组(n=47)t 值P 值躯体功能干预前58.76±5.23 57.92±5.11 0.788 0.433干预后87.54±5.51 82.43±5.33 4.570<0.001心理功能干预前54.51±4.65 55.16±4.57 0.684 0.496干预后86.34±5.03 81.71±5.78 4.143<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52.31±5.13 52.07±5.05 0.229 0.820干预后91.48±5.63 86.36±5.22 4.572<0.001物质生活干预前60.53±4.36 61.18±5.09 0.665 0.508干预后87.74±5.04 82.71±4.89 4.911<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强化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好发于老年群体。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但临床研究发现,膜迷路积水、自身免疫功能、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等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4]。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受不规律作息、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突发性耳聋发生率也随之增加[5]。临床多给予该病患者高压氧舱、糖皮质激素、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局部注射治疗,但因疾病的发生较为突然,病程进展较快,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6]。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需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随着医疗模式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7]。常规护理干预的重点多在于疾病本身,多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对心理方面的关注较少[8]。突发性耳聋患者因听力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容易对治疗产生抵触,影响预后[9]。强化式护理干预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护理人员根据突发性耳聋的特点,给予患者环境、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强化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配合疾病治疗的积极性[10]。

有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可能使听力受损情况加重,其原因可能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痉挛,加重患者临床症状[11]。本研究中,强化组干预后SCL-90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强化式护理干预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突发性耳聋发病较为突然,对患者打击较大,患者多存在较重心理负担,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疾病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12]。强化环境干预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舒适的环境,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13];强化心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干预[14];强化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宣泄,更有利于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15]。

自我效能感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强化组干预后GESE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强化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究其原因,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特点对其进行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症状缓解方法和疾病治疗手段,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等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增强其自我效能感[16]。

本研究中,强化组干预后GQOL-74 各项评分,高于常规组(P均<0.05),提示强化式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舒适的治疗环境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通过榜样力量树立康复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17]。此外,本研究中,强化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这与瞿燕平等[1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强化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改善,进一步体现强化式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强化式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利于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条目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