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4-28刘芳郑凡康育兰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入院

刘芳,郑凡,康育兰

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014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可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吸气流受限,患儿以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儿童的治疗效果与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理解度、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较多研究报道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度不足、护理配合度较低,最终导致病情控制不力、出院后短期内再复发,这也是支气管哮喘儿童病情控制不力甚至出现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优质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住院干预,对预期治疗效果的实现十分重要。诺丁斯关怀理论以家庭生活与学校教育为基础,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获得道德情感提供贮备。该理论具有鲜明的 “以人为本” 的属性,重视个体价值及个体差异,力求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采取关怀道德理论促进情感交流,从而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1-5]。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是近年备受关注的新型护理模式,已经证实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并优化治疗预后,文中方便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福建省儿童医院98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影响,为此类患儿的后续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6-7];患儿年龄5~15 周岁;患儿智力及认知功能与年龄匹配;全程配合治疗及护理,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本次入院前6 月内因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先天疾患儿;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合并的过敏性疾病处于发作期者;患儿无父母陪护住院者;入院前即合并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儿;合并自闭症、多动症等可能影响治疗及护理的疾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患儿监护人住院注意事项告知、患儿饮食及锻炼计划制订、遵医嘱派发药物及输液、病史环境清洁保障、讲解治疗期饮食计划及疼痛干预方法、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护理与监护,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并指导呼吸功能康复、出院宣教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诺丁斯关怀理论护理小组成立:由本科室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 名、责任护士4 名组成诺丁斯关怀理论护理小组,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诺丁斯关怀理论,明确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等,制订本院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具体护理策略及护理技巧。小组成员培训相关护理技巧并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在病房内宣传栏处制作支气管哮喘病因、治疗、护理等宣传资料,营造温馨有爱的科室氛围。②护理方案实施:支气管哮喘儿童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取得沟通,了解目前患儿的病情、整体状态、护理需求等,以温柔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并采取玩具、游戏、视频等生动的形式拉近护患关系,减少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抗拒、恐惧心理。将患儿的主要照护者拉进支气管哮喘护理群,在群中分享成功治疗患儿的照护经验及治疗心得等,每周在本科室内开展面对面交流会并邀请患儿、家属发言,彼此分享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疾病、保持良好心态的经验,鼓励患儿及家属建立对疾病好转甚至治愈的信心。对不同状态的患儿采取个体化护理方式,如对爱哭闹的患儿重点做好其情绪安抚工作,以患儿喜欢的动画片、故事作为切入点,拉近与患儿的关系并适时给与关心鼓励,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柔及关爱等。对外向活泼的患儿,通过奖励、鼓励等形式肯定患儿为治疗采取的积极行为,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儿,反复向患儿及家属强调遵医嘱服药、康复的重要意义,向其强调优化医疗行为对良好治疗预后获得的重要意义。对存在焦虑、抑郁等明显不良情绪的患儿及家属,告知患儿及家属负面情绪形成的原因、疏导的办法,缓解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实现的重要性,告知患儿及家属支气管哮喘经规范治疗及照顾后的可控性,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③出院宣教:根据患儿的院内病情改善情况、个体化性格及行为特点等,制订延续性院外护理计划,告知患儿及照顾者院外注意事项,叮嘱其定期复查并积极参加病友交流会。

1.4 观察指标

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分别采用Morisky 依从性量表(总分0~8 分)评估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8 分)、部分依从(6~<8 分)、不依从(<6 分)3个分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 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评估患儿的心理健康情况,DSRSC 总分0~36 分,>15 分提示患儿存在抑郁情绪;SCARED 总分0~82 分,>23 分提示患儿存在焦虑情绪。采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QL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症状(10~70分)、活动(5~35 分)、情感功能(8~56 分)3 个维度,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8-9]。

1.5 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心理健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服药依从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

入院当日,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儿心理健康评分比较

入院当日,两组的DSRSC、SCARED 评分对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均>0.05);出 院 当日,观察组患儿的DSRSC、SCARE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心理健康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心理健康评分比较[(±s),分]

注:DSRSC: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DSRSC SCARED出院当日16.94±2.12 13.11±1.76 9.730<0.05入院当日15.29±1.40 15.21±1.57 0.266 0.791出院当日10.08±1.32 8.19±0.97 8.077<0.05入院当日23.01±2.28 23.87±2.56 1.756 0.082

2.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当日,观察组PAQLQ 中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症状活动入院当日45.38±6.19 45.46±7.21 0.059 0.953出院当日50.11±6.54 58.93±8.23 5.873<0.05入院当日22.04±4.35 22.13±5.20 0.093 0.926出院当日26.43±4.58 30.19±5.22 3.790<0.05情感功能入院当日40.16±5.43 40.09±5.21 0.065 0.948出院当日45.32±6.50 51.01±4.52 5.031<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患儿及家属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对治疗的信心下降、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也大幅降低。较多研究已经关注到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这一特点并认为是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入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儿童除了制订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外,给与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使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感从而配合医护行为,在优化病情的同时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已经在支原体肺炎患儿、食管癌患者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关于其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涉及极少[10-14]。

本研究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住院期间引入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首先成立相关小组,其后了解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成因、治疗、预后的认知及目前整体状态,为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对不同行为模式及性格的患儿采取差异性的护理干预策略,重点增加对患儿家属的正确疾病认知建立,积极引导患儿的心理及情绪状态,及时肯定患儿对疾病治疗做出的努力及自我情绪调整的积极作用,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配合治疗及护理后获得的病情优化,逐步优化其遵医行为并产生积极心理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治疗依从率方面展现出优势,其完全依从比例更高、不依从比例较低,提示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通过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强调良好遵医行为对病情改善的重要作用等,逐步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并乐于配合相关医护行为的事实,这也是其依从性增加的本质原因。治疗依从性增加后患儿获得了更好的病情优化幅度及效率,这对患儿及家属均是极强的心理激励,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在DSRSC、SCARED 评分方面观察组干预后更低(P均<0.05),提示该组患儿的干预后负面情绪有效减轻,进一步展现了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优越性[15-19]。

支气管哮喘病情及患儿的心理状态均决定了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所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高、负面情绪较轻,推测该组患儿最终可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其依从率93.88%优于对照组患儿(P均<0.05),与计鹏[20]研究结论相一致,即针对患儿开展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PAQLQ 评分可有效反映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出院时PAQLQ 各个维度评分值更高(P<0.05),提示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这与该护理模式强调对患儿及家属的认知及心理疏导、给与积极的情感激励,同时出院后持续开展延续性护理以确保患儿良好的生活模式建立等均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儿接受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积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降低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在日后此类患儿的护理模式选择时可优先应用。

猜你喜欢

诺丁斯关怀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谈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以关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
作文门诊室
内尔?诺丁斯基于“关心”思想的道德哲学及其教育蕴意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