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思议印度:经济高增长,百姓生活却不易

2024-04-28索那瑜

南风窗 2024年9期
关键词:印度

索那瑜

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准备于4月22日访问印度,他在社群平台帖文说:“期待在印度与总理莫迪会面!”众人预料,他将宣布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设厂计划。

印度已连续两年GDP增速超过7%;去年的9月到12月,甚至出现高达8.4%的增长率。多数人认为,印度将走向十年荣景,将使更多人脱贫,而中美关系的紧张,也促使国际投资逐渐转入印度。国际评论家认为,这样的经济荣景可归因于数位身份(一种新的身份登记制度)与新的税制。

有网友感慨:“印度现在经济可好了,很快就要超越中国。”然而,在印度生活,我很少感受到这样的乐观与兴奋。就像马斯克访印的新闻,在印度国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人们最关心的是生活与即将来临的选举。在生活中,从嘟嘟车司机到商店老板,人人都在抱怨物价越涨越高、生活不易,实在很难感受到繁荣与“向上”的迹象;人们面对重税、失业与通货膨胀,生活是很苦的。

外资不增反减

经济学家的评论也呼应了我的困惑。曾任印度政府高级经济顾问的阿尔温德·苏布拉玛尼安今年3月在“今日印度”论坛上坦言:“最新的GDP数据,我真的是无法理解……我这么说是真心的,这些数据完全令人困惑,它们不符合逻辑,我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

困惑之一是资料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数字上的通胀率是1%~1.5%,实际情形是3%~5%。第二,这些经济增长并没有反映在具体生活中,当经济增长率达到7.5%,人们的消费却只增加3%。第三,虽然政府过去几年不停地宣称印度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实际上的情况是—外国投资正急剧下降!苏布拉玛尼安问:“如果印度的经济表现与投资环境这么好,为何外资不增反减呢?”

印度资深财经记者、《经济标准报》主席与《乌龟翻身:印度未来的挑战与潜力》的作者T.N.倪南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同样是在3月,他在一个新闻奖的颁奖典礼上说:“我常觉得,我们的国家运动其实不是板球,而是数字游戏,我们热衷于玩弄GDP、贫穷指数、就业指数、消费指数。你若问,这游戏怎么玩?我会说,很简单,就是用同样的数据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果一位经济学家利用统计数据断言经济状况良好,那么他肯定是支持执政的人民黨。如果他说相反的话,就是反对人民党。”

中国的农村研究学者造访印度时,曾有感而发地说:“印度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国家,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跟中国相似的存在。印度其实是一块大陆上许多人过着生活的一个巨大的存在实体,但是没有人真正知道这片大陆上究竟在发生些什么事情。”

印度人自己也很清楚,这个国家就像一头巨象,很多数字都是“瞎子摸象”,摸到尾巴说是蛇,摸到耳朵说是扇子。数字会说话,数字也会说谎,但若没了数字就是毫无头绪的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似乎也像占卜师,摸着同一个星盘,有人读出厄运,有人读出好运。

那印度的经济究竟如何?让我们也来摸摸这一头巨象吧,从填饱肚子的米、麦等谷类谈起。

花更少钱买谷类,因为富了?

时隔11年,最新的“家庭消费支出调查”出炉。报告显示,印度人每月在食品上的支出有明显下降趋势。11年前,农村人把自己收入的52.9%花在购买食物上,今日则是46.%;在都会地区,比例则从42.6%降到39.2%。

印度有42%的适工者完全没找工作、没有进入就业市场,这几千万人是连“失业”的可能都没有,所以算不进“失业率”。

有一派人解读,那是人民富裕起来的指标。因为依照经济学理论,人民变得有钱后会把更多的钱拿来买果腹之外的东西,例如食用更多不直接提供热量的蔬菜,花钱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卫生用品、奢侈品或其他的服务上。

然而,另一派人却强调,从其他数据看,这几年来,人民不是变有钱,实际上是变穷了。怎么说呢?

印度储备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家庭的金融储蓄是下降的。2022年家庭储蓄金占GDP的7.2%,到了2023年则降至50年最低,只占GDP的5.1%。此外,家庭年度的金融负债率却提高了,从2022年GDP的3.8%上升到2023年的5.8%,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二高(最高是2007年的6.8%)。

对于这样的低储蓄、高负债,有人解读为印度更都市化,人们更具有都市人“现代”的投资观,知道存钱没有意义,更勇于投资、更愿意贷款买房。这样的逻辑在印度并不成立,印度多数人很传统,他们非常害怕借贷,“负债”的道德压力甚至常使农民走上绝路。

事实上,与“都市化”相反,这几年印度人口是朝乡村回流的。2020年新冠疫情全国大封城导致上千万劳工“徒步”千里返回乡村,造就疫情期间最受国际瞩目的“难民潮”画面。这些返乡工人,多数决定留在乡间,不再回都市。依赖农地生活的人口从2017—2018年的42%上升至2022—2023年的45.8%。

若从年收入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这5年,90%的劳工(包括一般工人、临时工和自雇工人)平均收入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但若考量通货膨胀,这些工人的真实收入是每年下降3%。

收入减少,支出却一直创新高。在生活上感受最强烈的,是医疗与教育的涨价。2021年医疗的通胀率是12%,5年之中,医疗贵了2倍;教育亦然,通胀率高达11%~12%。过去印度的教育依循教育公共化的逻辑,公立大学的学费非常低廉,如全国顶尖大学尼赫鲁大学的学费是一学期250卢比(约人民币21元),而新成立的公立大学,一个学期的学费已涨至上万卢比,而私立大学的学费一学期更是高达40万~100万卢比。

食物上的通货膨胀更是全印的“有感地震”。洋葱、番茄与马铃薯这些印度料理最常使用的蔬菜与前一年的同期相比,分别涨了40%、36%与22%。谷类的比例降低,恐怕是因为其他都变贵太多了。基于以上种种数据,有人认为,以谷类支出比例的下降代表人民富起来的解读,完全不符合現实。

“失业率”算不到的真实情况

印度政府认为,当前印度的失业率低于3%。然而,那是用宽松的定义来计算;若使用经济监控中心较为严格的定义,这数字则接近7%。不过,无论定义是松还是紧,这个数据很难反映印度真正的就业现况。T. N. 倪南认为,想要知道印度人口的就业现况,将焦点放在“失业率”上可说是完全“划错重点”。

在印度,在达到年龄的上亿适工者之中,只有58%的人在“就业”。换言之,印度有42%的适工者完全没找工作、没有进入就业市场,这几千万人是连“失业”的可能都没有,所以算不进“失业率”。

近期的58%这个数值虽比过去几年略有提高,但过去这个数值曾高达65%。过去数十年,印度上千万人放弃找工作,从就业市场中脱落出来。而近期的增长是女性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受教育女性积极寻找工作,投入就业市场。

另一个关于“就业”的误导性数字则是关于“农民”。印度有2.5亿农民,然而农村并不需要那么多人进行生产。在中国,1.7亿农民生产的总量是全印农民的2.5倍。许多适工者登记在农村,并不算真正“就业”,而是处在贫穷边缘的非工作的依赖状态。

这些反映的都不是经济“荣景”,而是令人忧心的危机。

从中国流出的外资并没有流入印度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份额,从2022年的12.5%下降到2023年的1.7%。中国正面临外资流出的状况,但受益的不是印度,而是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波兰和德国等国。其中最大获益者是美国,有24%的增加。印度则是从2022年的3.5%下降到2023年的2.19%。

另一方面,印度最引以为傲的IT产业,也随着全球的裁员潮,进入招聘寒冬。

白领招聘门户网站形容,IT行业的招聘萧条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说是“完全停滞不前”并达到“招聘冻结”的境地。这两年,印度最大的IT服务公司Infosys与塔塔咨询服务(TCS)已经不到校园招聘了。去年8月,专业人员供应公司Xphono就发出警告,招聘可能会下降40%到50%。然而实际情况更惨,针对新人与入门级人员的招聘“几乎为零”。过去两年,软件公司的招聘下降了78%,初创公司则是73%。

回到马斯克4月访印这则国际瞩目的新闻,或许印度当前最大的“危机”,正是这种匪夷所思的与真实似乎并不符合的繁荣表象。这样的荣景,更像是一场举国上下共享的幻梦。

以上反映的并不是经济“荣景”,而是令人忧心、深不见底的“危机”。回到马斯克4月访印这则国际瞩目的新闻,或许印度当前最大的“危机”,正是这种匪夷所思的与真实似乎并不符合的繁荣表象。这样的荣景,更像是一场举国上下共享的幻梦。

一位在孟买IT业担任高阶主管的朋友跟我抱怨,他笃信印度教的父母这几年跟着右翼政治宣传变得更加迷信与偏激,对印度教神祇的崇拜、对仪典的热情投入与对穆斯林的厌恶、仇恨,几乎到达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他不知道这种狂热与妄想从何而来,直说:“我已经不认识他们了,印度也变成一个我不认识的国家。”

有趣的是,谈话中,他也跟我坦承:“你知道吗?其实我知道我有一种妄想症,我的内心是高度矛盾的。一方面我相信我不够好,我知道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所做的事情都只是嘴皮子,都是肤浅不实的表面功夫,我不配我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又深深相信,自己其实非常棒,完全值得拥有比我现在所有的更多更好的东西。我一直有一个信念,认为我只要一直持续抓住自己的妄想,让它发挥到最大,让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相信自己应该也可以要到更多,我就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有钱。但我同时也知道,这些想法其实是毫无逻辑、毫无道理的。”

我说:“咦?那你觉得,你跟你的爸妈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

他说:“啊,听你这么说,好像真是如此。”

这位高阶主管的自白,仿佛也部分解释了我的困惑:莫非根植在这块大陆上的所谓“不可思议的印度”,它的神秘的文化,是一种矛盾的共存—将梦境与现实相互混淆的存在状态。与此同时,它内心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理性地在利用不理性力量。

猜你喜欢

印度
今日印度
论印度陈那因明非演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印度自拍现场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