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丘青背山羊发展史探究

2024-04-28焦光月孟德荣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灵丘县母羊山羊

焦光月,孟德荣

(1.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 灵丘 034400;2.大同市灵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西 灵丘 034400)

灵丘青背山羊在灵丘南部山区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个肉绒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因其全身皮毛呈黑色,背部为青色,故称大青背山羊。

1 灵丘青背山羊的品种特性

1.1 体貌特征 灵丘青背山羊体格粗壮,各部分结构匀称。臀部发育良好,后驱丰满。公、母羊站立姿势端正。公母均有角,一般公羊呈拐角,母羊为并角。头大小适中,前额稍突出,眼大微突有神,行动敏捷灵活,善爬坡,放牧行程远。两耳下垂,鼻梁(隆起)、眼圈呈现青色、黑色或画眉三种,颈粗短,颌下有髯。胸宽而深,肋开张,腰背平直,体型呈长方型。公羊四肢结实粗壮、较短,蹄质坚实,呈黑色。尾短瘦。骨骼粗壮结实,肌肉发育丰满。侧面观望体躯,在颈、背、腰部沿背中线有较长的青毛向两旁下披至跗关节。青背山羊因此而得名。

灵丘青背山羊易饲养,增重快。羔羊初生重公羔为2.7 kg,母羔为2.6 kg;断奶重公羔平均为17.5 kg,母羔平均为16.9 kg。成年公羊体高73 cm,体斜长75 cm,胸围88 cm,胸宽29 cm,胸深36 cm,体重64 kg。成年母羊体高60 cm,体斜长65 cm,胸围78 cm,胸宽25 cm,胸深29 cm,体重48 kg。

1.2 生产性能 灵丘青背山羊12 月龄公羊宰前空腹体重30 kg,胴体重13.5 kg,内脏脂肪0.5 kg,屠宰率45%,净肉率36%,骨肉比4.4:1,大腿肌肉厚度5 cm,腰部肌肉厚度4.5 cm。12 月龄母羊宰前空腹体重25 kg,胴体重11 kg,内脏脂肪0.5 kg,屠宰率44%,净肉率32%,骨肉比4.1:1,大腿肌肉厚度4.5 cm,腰部肌肉厚度4.7 cm。中等膘情的羯羊,屠宰率可达48.4%。母羊产乳每天1 kg 左右。成年公羊产毛500 g,产绒300 g,毛长28 cm,毛厚3 cm,绒毛长度4 cm;成年母羊产毛400 g,产绒220 g,毛长10 cm,毛厚4 cm,绒毛长度2 cm。

1.3 繁殖性能 青背山羊繁殖性能良好。种公羊性成熟年龄平均为5~8 个月,母羊初配年龄为1.5 岁,一般母羊利用年限为6~7 年,公羊为5~6 年。春秋发情,发情周期15~17 d,发情持续期为24~48 h,怀胎期为150 d。一般为单羔,双羔率达10%左右。羔羊的成活率90%以上,死亡率10%左右。哺乳期日增重公羔0.2 kg,母羔0.15 kg。配种方式主要为本交,公母比例为1:30,受胎率可达95%以上。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冬春适量补饲。单群规模一般为120~250 只。补饲精料以玉米为主,日平均150 g。

2 灵丘青背山羊的形成史及培育史

2.1 灵丘青背山羊的原始形成史 据调查,灵丘青背山羊至少有200~300 年的养殖历史。灵丘青背山羊的形成与灵丘南部山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灵丘南部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山高沟深、草茂林丰、山泉密布,水资源丰富;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勤劳俭朴,积极向上;养殖历史悠久,重视科技创新;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有灌木草丛类草地136 万亩,为灵丘县主要草场所在,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沟峪特征为灵丘青背山羊品种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资料记载,灵丘青背山羊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山石山区、近山区的下关、上寨、红石塄、独峪、白崖台、东河南镇的银厂地区、落水河乡的招柏地区等8 个乡镇200 多个村庄。与灵丘南部山区相邻的阜平、涞源、唐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适龄母羊占60%,其中密度大、质量好的多集中于下关乡的谢子坪、刘坟、六沙石和上寨镇的二岭寺、道八等村。

2.2 灵丘青背山羊的初始保护历史 建国初期,百废待新。灵丘县对山羊生产工作十分重视,青背山羊选育工作得到发展。史料记载早在1974~1975年,河北、山东、内蒙的46 个县(旗)从灵丘县调配4000 多只青背山羊,作为种羊加以繁殖扩大。1978年5 月17~23 日山西省政府在晋中地区寿阳召开的山羊改良会议上,灵丘县代表就在会上介绍了灵丘青背山羊的育种经验。上世纪80 年代初,灵丘县畜牧部门针对灵丘青背山羊品种退化、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和下关兽医站负责在下关乡的刘坟村和红石塄乡的白沙口村组建了两个青背山羊核心群,对该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具体方法是从青背山羊数量多、质量好的村选购适龄母羊300 只,种公羊10 只进行严格鉴定和登记,组建青背山羊核心群进行选育。对表现良好的后代,进行本品选育。对生产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后代,进行淘汰。同时,对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及体尺等及时测量和登记。对青背山羊的羔羊和成年羊的生产性能及各项指标与本地黑山羊进行对比。根据育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提纯复壮方案。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使青背山羊提纯后的各项指标提高了40%左右。1983 年该品被省农牧厅鉴定为地方良种,先后为本省及外省提供种羊2 万余只。1986 年山西省标准局制定和发布了《灵丘大青背山羊地方良种标准》。

上世纪90 年代,县、乡畜牧兽医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线断、网破、人散。灵丘青背山羊选育工作时断时续,一度停滞。后严重失控。因羊绒价格高企,受经济利益驱使,外来绒山羊大量侵入,任其野交乱配、近亲繁殖,血液混杂。种群数量锐减少,而且退化十分严重。一度群体数量锐减到5000 只左右。

2.3 灵丘青背山羊新发展史 2001 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战略决策。灵丘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借东风。2005 年,县政府投资6 万元在下关乡铁角台村重新组建一个规模为200 只的灵丘大青背山羊核心群。重启了灵丘大青背山羊的保护工作。

2007 年初夏之交,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科研人员深入灵丘县大山深处的下关乡铁角台村对灵丘青背山羊的生产性能及遗传资源进行了测定。认为灵丘青背山羊在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资源中具有独立的遗传性能,诸多优良生产性状,是宝贵的育种素材,有较高的保种价值,建议要严格保护和利用。同年,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安排,在山西省农业厅畜禽繁改站和大同市农业局繁改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灵丘县畜牧中心组织县畜牧站技术人员深入全县7 个乡镇,对灵丘青背山羊的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为青背山羊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09 年5 月,山西省农业厅公布了山西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灵丘大青背山羊被列入山西省首批20 种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3 年9 月,为加大青背山羊保护工作,灵丘县人民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签署了肉羊联合育种科技项目协议。项目计划合作期限5 年,由灵丘县政府组织实施,聘请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多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支撑,由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组织协调、三方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以灵丘县现有青背山羊群体为基础,组织灵丘县青背山羊保护和选育核心群,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项目实施后,在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的大力支持下,在山西省农业大学动科院众多专家的指导下,2013~2016 年期间,先后投入资金500 多万元,在全县组建了1 个规模为1000 只保种核心群,25 个规模为200~500只的选育核心群,对青背山羊进行保护与开发。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还帮助灵丘县制定了《灵丘县青背山羊产业开发和品种选育工作方案》《灵丘县青背山羊选育和生产开发项目扩繁场建设方案》等多个技术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育种档案数据库和繁育技术体系。后协议因故未能按约定全部实施。但灵丘青背山羊的保护工作引起了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发展高端、有机、特色青背山羊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社会资本投资青背山羊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5 年,灵丘县委、县政府在与山西农业大学联合育种的基础上,又依托山西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人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在青背山羊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进行深入研究合作。聘请畜牧研究所育种专家在青背山羊后裔测定、圈养育肥试验、屠宰试验,羊肉品质检测、肉品质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灵丘青背山羊、晋岚绒山羊、杜寒杂交绵羊3 个不同品种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特性、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屠宰性能方面,灵丘青背山羊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粗蛋白质(23.04%)、粗脂肪(6.11%)、氨基酸(18.37 g/100 g)含量显著高于晋岚绒山羊和杜寒杂交绵羊。说明灵丘青背山羊肉是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肌肉嫩度高等特点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肉类。在青背山羊核心群的选育上,经过3 年的选育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核心群青背山羊体重、体尺及繁殖性能与选育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初生重、周岁体重及成年体重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成年公羊、母羊主要体尺指标均显著提高。育成的核心群生产性能良好,各项体尺体重指标较选育前更趋于一致,为下一步选育莫定了基础。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上,首次通过营养调控与基因表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降低羊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机理,从转录组表达水平对羊肉脂肪中影响脂肪代谢的主要基因进行筛选及表达量检测,为今后对青背山羊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19 年9 月4 日灵丘县大青背山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 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养殖产品名单。2022 年5月,灵丘县大青背山羊入选2022 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公示名单。

2.4 青背山羊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贡献 2014 年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队员在灵丘帮扶期间,十分关注灵丘青背山羊的保护工作。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陪同下,与当地乡镇领导多次深入灵丘青背山羊的原产地上寨镇道八村、下关乡的刘坟村的大山深处,实地考察青背山羊的生存环境、养殖现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村为单位,以养殖能手和大学生村官为骨干,扶持贫困户组织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大青背山羊养殖”,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初步设想。同时,还邀请香港动物福利组织来灵丘洽谈投资合作事宜,导入“壮大特色稀有物种种群、关注农场动物福利”的理念。对灵丘青背山羊的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6 年4 月,政协灵丘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山东考察,在嘉祥县考察济宁青山羊保护工作时,发现可利用该羊一胎多羔的特性,提高灵丘青背山羊的繁殖率。2017 年4 月灵丘县成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嘉祥县引进青羊100 只(其中种公羊20 只,种母羊80 只),开展与本地青背山羊的杂交开发,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灵丘青背山羊的开发利用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

脱贫攻坚行动启行动后,灵丘县委、县政府将发展青背山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投入资金2000 多万元发展肉羊产业,其中投入青背山羊产业的资金600 多万元。采用“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资产收益模式,即“财政资金注入、量化配股到户,合作社主体管理、贫困户年终分红、脱贫转股退出”的扶贫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构建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铁角山、成发、宏鑫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青背山羊养殖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既扶持壮大了产业,又实现了群众致富增收。全县青背山羊饲养量从2013 年存栏3 万只增长到8.79 万只。

在灵丘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断努力下,灵丘青背山羊保护工作引起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关注。灵丘大青背山羊作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被大同市人民政府写入《大同市推进雁门关生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被国家列入《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省级重点核查品种计划》。

2021 年5 月6~7 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人员深入县南部山区的鑫喆、保胜、铁角山等青背山羊养殖场调研了灵丘青背山羊养殖环境、现状及形成原因,并与灵丘党政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灵丘青背山羊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猜你喜欢

灵丘县母羊山羊
多元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探析
灵丘县白崖台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母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科技兴农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基础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灵丘县农民工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山羊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