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4-04-27张镇国胡东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图纸管控建筑

张镇国 胡东岳

1.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开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建筑是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与工作环境的一种工程模式,在宏观角度来看,建筑不但代表土木工程施工活动,也代表该活动的成果。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大树、石块等构建坑巢来进行休息与躲避恶劣天气,由此进行了最初始的施工活动。在经济建设与生产力持续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下,房屋早已超出了一般居住的范围,土木工程建设也因此迅猛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很多不规范现象,例如为了建设资金而拖延工期,缺乏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才,这些现象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质量[1]。

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在以往的建筑项目管理实践中,从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到最终资料的整理,时间跨度大,沟通过程复杂,概算大于估算、决算大于预算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发生一来阻碍了建筑项目施工作业的进行,二来因为成本管控不到位,使得较多的烂尾楼被建造出来。经由此可以得见,我国建筑单位管理信息化时间紧,任务重,是否可以更好地达成项目管控信息化,成为了建筑单位与过去建筑单位之间的衡量标准。而大多数施工单位因为人员匮乏,管理难度大,现场管控力度不够,长时间处于“托管”现象,使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21世纪改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帮助工程单位形成优良的品牌文化,成为了现阶段建筑单位需要思考研究的主要问题[2]。

2 BIM技术应用

2.1 技术特点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优点。

2.1.1 可视化

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构建信息都要通过设计图纸呈现。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均以CAD平面施工图纸作为导向,缺点是缺乏立体感,考验设计人员的空间感,易遗漏建筑物重要功能致使施工延误,造成极大损失。BIM技术区别于传统平面图纸,以近乎“逼真”的效果展现建筑结构,以三维、四维、多维的可视化强大功能,在除了建筑设计外的施工、运营等阶段达成对建筑外观构造以及功能特点的信息化展示,属于一种具有真实性特点的三维模型得以显现,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失[3-4]。

2.1.2 协调性

BIM技术可以在项目开展初期阶段,高效协调项目所关系到的各种专业,并协调建筑的整体应用空间。建筑项目工程涉及施工、设计、监管、融资等多个部门,各方对项目相关技术参数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所偏差,不但十分容易对整个工程的开展进度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容易造成相应部门的信誉与资质受损。因此,实现各方的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实现建筑项目的协同性,达到“未雨绸缪”的有效沟通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而BIM技术将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建议等展开交互与收集,并借助计算机程序来有效地对工程建设工序展开模拟,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协调沟通、解决问题的理想效果,避免事故发生。

2.1.3 模拟性

BIM技术可以对设计阶段的图纸进行有效模拟,通过多维的立体效果图来消除平面图纸设计缺少直观性的缺陷。还能进行施工阶段的建筑模型演练,为施工提供更加明确的数据信息,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预先铺垫,即项目开展的整个阶段都处于模拟进程中。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时期、BIM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所规划的建筑工程各个部门的性能展开模拟,包含节点模拟、突发事件模拟等。而处于工程进行的建设时期,则表现为对工程建设成效的立体模型展开4D模拟。实现模拟施工流程,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寻求依据,也使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主体都可以第一时间发觉问题,并达成项目造价成本的高质高效管控,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2.1.4 优化性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BIM目的就是改善项目施工的整个进程,现代化社会环境中的建筑项目繁琐性不断加大,如若纯粹地借助人工模式,那么必然没有办法全方位符合建筑项目施工标准。应用BIM技术则可以有效地为繁琐性的建筑改善提供便捷。从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多方面入手,使追求完美绿色建筑成为可能。

2.2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应用

在对传统的数据管控缺陷的研究与探索中可以看出,其具有图纸规划缺少完善性、数据信息流通补偿、成本管理不到位等不足之处,这就使得项目全周期无法有效地达成无缝隙管控。对此,必须引进与使用BIM技术,创设BIM技术基础上的工程信息管控方式,优化以往的管理缺陷。在BIM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管控模式创设,可以在根本上优化以往信息管理进程中的不足与隔阂,将项目管控整个周期的过程、信息、指标等多种数据展开融合与归纳,并实现项目体系内部的资源数据达成协调统一,以此形成信息管控的信息流网络,这一形式的实现,有效促使管理水平的创新与提升。

2.2.1 在建筑设计中信息的通用

从BIM基础上工程管控体系中可以看出,BIM中心信息库,不但有效地将以往的信息管控方式下产生的图纸化设计隔阂问题有效解决,更加关键的是,其妥善地将各个集成环节的数据与信息之间相互连通,经由智能性以及参数性的方式,将原本繁琐复杂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模式展现出来。而在重点参数集成的过程中,也科学处理了以往信息管控体系中发生的工程量计算不合理造成失准问题的出现几率,经由立体亦或是四维的方式来达成项目实体的落实,从而有效实现了项目造价的精准高效计算。除此以外,在工程管控全周期进程中,经由BIM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与工程相关的信息共同分享、优化与管控,确保信息一致性。

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项目BIM设计为例,如图1所示,该项目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包含厂房、办公楼、实验楼、宿舍等,BIM在该项目设计阶段的任务见表1。

表1 BIM在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图1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模型

基于统一的BIM模型,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效率提升约20%;提升了出图质量,图纸到达施工方后改图频率明显减少;避免各专业反复改图,加快了出图速度,速度提升约15%。

2.2.2 有效满足施工中各方对信息的共享需求

BIM可以在以往的项目管控进程中,因为不具备功能完善的资料交互空间,使得在工程建设进程中经常会产生相互分离的不良情况,这就使得建筑项目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与阻碍。而将BIM技术作为基础根据的项目管控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将项目管控全周期的每一个专业、重点参数都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项目之中的各个元素不再处于隔离状态,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在信息空间中顺利进行流通,以此达成各工作人员对数据的需求。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项目为例,如图2,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西侧,项目为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本工程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规划病床数为1500床,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大业态,其中北区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及3层地下室,南区含动物实验、科研、教学公寓、学术报告、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及2层地下室。该项目使用了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平台,使用过程见表2。

表2 BIM平台应用

图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模型

通过BIM平台的协同,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了各方沟通效率和质量;极大的方便了劳务班组按要求施工,也方便了管理人员指导和核查;平台具备资料整合归类功能,提高了资料管理效率,也为管理人员决策提高了准确率[5]。

2.2.3 实现动态控制

在BIM基础上创设形成的管控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以往图纸化规划进程中所关系到的专业之间协调性缺陷展开创新调节,而在工程建设进程中产生的节能减排问题、项目开展进度、成本管理问题所关系到的重要信息指标以及数据资料也一样可以更好地达成模拟化管控,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对整体工程动态性监督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项目规划、建设、维护管控的水平、开展成效、合理管理质量,显现出信息资料对项目服务的动态性优化。在BIM模型软件的使用进程中,各个专业的工作者可以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展开信息立体模型构件,及时更新建筑信息,确保各个专业工作者都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与明确项目最新动态,并将此为前提合理配合与进行施工作业。

3 结语

BIM技术所具备的多种优势与特点,可以妥善高效地处理项目建设管理进程中所面对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而在BIM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管控体系创设,更加有效地实现了项目管控实效性,确保了项目建设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基础。

同时,国家积极推行可持续性战略,推出绿色建筑理念,对建筑提出了更高要求,BIM技术优化了建筑设计过程,解决了误差问题和设计思考不全面的问题,在建筑设计的噪声控制、热工环境、结构设计、场地及道路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提高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图纸管控建筑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建筑的“芯”
看图纸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