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川康优618 的选育

2024-04-26苏相文高方远吕建群郭鸿鸣刘利平任明鑫代明笠任光俊

中国种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育感光华南

苏相文 高方远 吕建群 刘 松 郭鸿鸣 刘利平 任明鑫 代明笠 任光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61006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优质香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选育优质、高产和抗病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1-2]。因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优质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 作母本、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3018 为父本,组配出优质、高产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川康优618,并分别于2022 年和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20055,国审稻2023326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母本不育系川康606A 是2010 年在成都选用细长粒、香型保持系川106B 与大籽粒保持系川345B 杂交并自交,经系谱法和回交转育法育成的野败型三系不育系[2]。该不育系在2018 年通过技术鉴定[3],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CNA20160849.3)。

1.2 父本父本恢复系成恢3018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4 年在成都用综合性状优良的中间材料R459(12HR2//IR78525-150/12HR2)与五山丝苗[4]杂交并自交,经系谱法育成的三系恢复系,具有弱感光性、抗稻瘟病和抗褐飞虱的特点[5]。

1.3 选育过程2016 年冬季川康优618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分院英州基地进行测配;2017 年夏季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考察产量优势,并进行小面积制种;2018-2019 年在四川省进行多点试验,产量优势突出,群体整齐。2020-2021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1 年同步开展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20055。2019-2020 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1 年进行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生产试验;2023 年通过华南感光晚籼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33260。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川康优618 属于中籼迟熟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50.9d,比对照F 优498 迟熟1.1d。株高112.1cm,茎秆较矮,抗倒性较强;穗长24.4cm,结实率高(82.4%),籽粒饱满,穗大小适中;每穗实粒数152.6 粒,每穗总粒数185.2 粒,有效穗数256.5 万穗/hm2,千粒重26.6g,丰产性较好。在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为110.0d,比吉丰优1002 早熟2.8d。平均株高100.8cm,穗长24.0cm,有效穗数264.0 万穗/hm2,结实率高(87.9%),抗倒性强;千粒重24.2g,每穗实粒数129.3粒,每穗总粒数147.1粒,丰产性好。

2.2 抗性2019-2020 年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的鉴定结果表明,川康优618 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5.1 和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感褐飞虱和白叶枯病。2020-2021 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的抗病虫性鉴定结果显示,川康优618 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3.3 和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和耐冷性弱。

2.3 稻米品质2020-2021 年在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川康优618 糙米率80.7%,整精米率64.4%,直链淀粉含量20.2%,透明度1 级,垩白度0.3%,碱消值7.0 级,胶稠度76mm,粒长6.9mm,长宽比3.1,米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在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川康优618 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6.8%,直链淀粉含量16.2%,透明度1 级,垩白度5.2%,碱消值5.6 级,胶稠度77mm,粒长6.6mm,长宽比3.1。

3 产量表现

2019-2020 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19 年每hm2平均产量7.79t,比吉丰优1002增产4.3%;2020 年平均产量7.83t,比吉丰优1002增产4.1%。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8.38t/hm2,比吉丰优1002 增产4.6%。

2020-2021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2020 年每hm2平均产量9.16t,比对照F 优498 增产5.1%;2021 年平均产量9.28t,比对照F 优498 增产4.5%。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7t/hm2,比对照F 优498 增产2.4%。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与秧田管理川康优618 在长江上游一季中稻种植区的播期在3 月上旬至4 月底;在华南双季晚稻种植区播期一般在7 月上旬至8 月中旬。大田用种量以10~15kg/hm2为宜。若温度较低,可以拱膜保暖;若遇高温,需将薄膜两端打开,以便通风降温。秧苗在3 叶1 心时每hm2施尿素50kg、复合肥(15∶15∶15,下同)50kg;移栽前5d 施尿素约60kg,并喷施苏云金杆菌300mL 防治螟虫。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长江上游稻区秧龄控制在25~30d,即5 叶叶龄左右;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秧龄不宜大于20d。栽插株距16.7cm,行距26.7cm,每穴2~3 株,保证基本苗75 万~125 万/hm2。

4.3 肥水管理川康优618植株较矮,分蘖力中等,大田需肥量在中上水平。每hm2需施用45%复合肥300kg 作底肥,施用尿素150~170kg 作追肥。水分管理做到深浅合理。移栽后水层保持在5cm左右,分蘖数达到22 万~25 万/hm2时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期和灌浆期做到干湿交替;成熟后期需开沟晒田,以便机械收割。

4.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植保部门的虫情测报和田间苗情调查进行综合防治。长江上游稻区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和螟虫,分蘖期和孕穗期重点防治螟虫和稻曲病;华南双季晚稻种植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秧田和大田除草喷施稻无草225g/hm2。

4.5 收获当85%以上颖壳变黄时,选择晴好天气收获,不要暴晒,以防影响稻米品质。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播种时间及移栽在四川省新都区成恢3018的抽穗期约100d,叶龄为16 叶;川康606A 的抽穗期约80d,叶龄为13 叶。成恢3018 分两期播种,第1期在4 月15 日,第2 期在第1 期推迟7d 后播种;川康606A 在5 月5 日播种,比第1 期成恢3018 迟20d左右,叶龄差约3 叶。成恢3018 一般每hm2用种量为5~7kg,川康606A 为30~35kg。开厢约1.8m,厢距约40cm,秧龄约30d 时移栽成恢3018。两期成恢3018 按1∶1 比例同行间插,株距26cm,行距48cm。秧龄25d 时移栽川康606A,株距17cm,行距26cm,每行10 穴,每穴插3 苗。

5.2 田间管理苗期管理、大田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参照4.1、4.3 和4.4 方法进行。抽穗期应保持田间水层5cm 左右,以促进花粉正常散粉,提高制种产量。

5.3 严格去杂为保证杂交种纯度,选择的制种田应与其他水稻田至少间隔200m,或时间间隔大于20d,且在1km 内没有种植粳稻和糯稻。育秧田和移栽田需要提前泡田、干湿交替,以促进落地谷发芽、出苗[6]。同时需及时去除杂株,使去杂工作贯穿整个生育期,以把好纯度关。

5.4 “九二〇”的施用和人工辅助授粉川康606A一般喷施2 次“九二〇”[7],总量不大于180g/hm2。成恢3018 和川康606A 始穗时每hm2喷施“九二〇”90g,第3 天再喷90g。没开花前,先用绳子赶露水;盛花期连续7~10d 于10:00-11:30 进行2~3 次人工赶粉。

5.5 适时收割赶粉结束后应及时割掉成恢3018,有条件的可以将其抱出大田并集中处理,以防混杂。在收割前去除与母本川康606A 粒型不同的植株。当杂交种8 成熟时,需及时收获,同时严防机械混杂。

6 选育体会

川康优618 是利用自育优质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 与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3018 组配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在培育成恢3018 的过程中,将自育中间材料R459(12HR2//IR78525-150/12HR2)与广东优质材料五山丝苗杂交并自交,选择在四川成都和海南陵水条件下与五山丝苗差异较小的优良株系。这可能是川康优618 适应范围较广的重要因素。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结合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高温和镉污染问题,选育耐高温、镉低积累的优质水稻品种。

猜你喜欢

自育感光华南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华南风采
12个西藏小麦自育品种(系)品质特性与藏面评分关系分析
一种光线方向传感器和采用该传感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
马克思大学时代的成长对当代大学生自育的启示
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自育能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