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作《送穷文》愤世

2024-04-25郭新庆

文史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孟郊扬雄韩愈

郭新庆

送穷说是儒家的说法,意思是说追守儒道的人,要正直廉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自古读书人受穷,往往都以此励志,可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这样做,韩愈也是这样。韩愈一生,穷则愤世,顺则娱乐。韩愈在极度穷困中创立了道统说。他用穷鬼说事,作《送穷文》泄愤。

韩愈早年,仕途不顺,穷困潦倒。他三岁丧父,由兄韩会抚养。十二岁时,韩会死在贬地,韩愈随嫂回河南老家,“就食江南,零丁孤苦”。他后来在《与李翱书》说:“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十九岁时,韩愈到京城求官,曾“穷不自存”。考进士时,他三次落第,只能寄食于人。唐时,读书人中进士后,还得经吏部考试才能任用。韩愈二十五岁中进士后,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前后三年没中。为求官职,他亲伏光范门下,三次向宰相上书,卑下之极,“辱于再三”。这

是韩愈一直受人非议的污点。由于上书不成,韩愈只好仓皇出京,自嘲为东归。途中韩愈遇藩使朝贡白鸟,他作《感二鸟赋并序》说:“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 ”他流涕感叹,人不如鸟。贞元十八年( 802),韩愈在《与崔群书》发牢骚,说自古贤者常不得志,不贤者则志满气得。他说:“仆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于此,转困穷甚……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间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 ”贞元十九年韩愈为侄子写祭文时,记述了这段经历,说自己经历贫困失意的折磨,“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永贞元年( 805),韩愈自阳山(今属广东)令移江陵(今湖北荆州)府法曹参军。转年,诏拜国子监博士,是一个七品小官。官场历来互相倾轧,韩愈因宰相郑

的器重和礼遇,遭人非议、离间。他曾作《释言》想自解,但后来加之更多人诋毁,他只好要求离开“名利之都府”,到东都洛阳去做国子监博士。安史之乱后,国家衰败,底层官员衣食不济。韩愈曾为与自己同样处境的孟郊鸣不平。孟郊“无田而衣食”“一贫彻骨”,以至贫寒到死。孟郊死时,韩愈不但召学生张籍一起去哭灵,还在自家设灵位让人来吊祭。自此,可见当时士人生活的穷苦和窘迫。《列子·天瑞》篇:“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这是说士人安心贫困终生是很正常的事。晚唐诗人许浑《题官舍》诗云:“箪瓢贫守道,书剑病忘机。 ”可古来安贫守道者寡,求官求利者多;贫困时愤疾愤贫者多,乐贫乐道者少。

元和六年( 811),韩愈任河南令,年四十四岁。这一年他作《送穷文》,借穷鬼来说事,舒泄心中不平,也是把自己的个性和形象画给别人看。韩愈在文中说:“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虀暮盐。 ”说他被流放南方荒远之地,被暑热煎熬,被湿气熏蒸,还被当地众鬼欺负。他在太学四年虽为国子博士,可生活过得很穷苦。早晨用咸菜佐餐,晚上用盐水下饭。韩愈用与穷鬼对话的方式交待出上面的内容,然后他从穷鬼引出五穷来: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其一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

《送穷文》与《毛颖传》类似,是不合时俗之文。韩愈说“君子固穷”,作讽刺之文,指桑道槐,指斥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借此来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韩愈这是在借鬼事说人事,用穷鬼来发牢骚。其嬉笑怒骂,无以复加。文中“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四句,是说自己做事负责任,不谋私利。“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四句,是说自己太直率,因此得罪了许多人。韩愈作《送穷文》讽世,其心装傲骨。他文中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子疏。谓予不信,请质

诗书。”韩愈本着“君子固穷”的理念,嘻笑怒骂,把一肚子的不平之气都发泄了出来。

从文学传承的角度看,韩愈的《送穷文》,是借鉴扬雄的《逐贫赋》而写的。扬雄历仕汉代成、哀、平三帝,可到头来却“俗(隐居)独处”,“惆怅失志”。扬雄愤恨自己贫困的遭遇,作《逐贫赋》对贫穷进行控诉。与扬雄《逐贫赋》不同,韩愈《送穷文》里处处透出一股孤傲之气。“矫矫亢亢,恶圆喜方”,他说自己厌恶圆滑,刚强正直,孤傲不随流俗。扬雄和韩愈痛恨贫穷是真,而说守贫乐道却不尽然。韩愈后来得志,做过吏部侍郎等显位,蓄伎纵欲,食丹药硫黄。他有诗句说:“围棋六博醉,花月罗婵娟。 ”这时早年的贫穷困顿一扫而空,他再也不讲安贫乐道了。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往往具有多重性格。细究起来,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可后人尊其名望,往往对他们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做了掩饰,历史上对韩愈的一些说法就是这样。当然也有真知灼见者。王若虚说:“韩退之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于文字,世多讥之。然此亦人之至情,未足深怪。至《潮州谢表》以东封之事迎宪宗,是则罪之大者矣。封禅,忠臣之所讳也。退之不忍须臾之穷,遂为此谀悦之计,高自稱誉。其铺张歌颂之能,而不少让,盖冀幸上之一动,则可怜之态,不得不至于此。其不及欧、苏远矣。”(《滹南遗老集》卷二九)韩愈疾恶如仇,不平则鸣。他以道统传承人自居,人不敢言他是非。穷时做文哀愤,显时歌舞升平。求官遇挫折时,更是怨天尤人,呼天抢地。郭预衡《中国散文史》评论韩愈说:“世称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其实是个急于做官行道的代表人物。对于他的急于仕进,历来多所非议。 ”朱熹说韩愈:“做官临政,不是要为国做事,也无甚可称,其实只是要讨官而已。”

韩愈不平则鸣,排佛反藩镇,不惧死;为人师表,提携后辈,这些却也是让人称道的。

猜你喜欢

孟郊扬雄韩愈
晚春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游子吟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
得意的孟郊
聪明的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