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2024-04-21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教学内容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韩 征

《2022 年艺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教学步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应在凸显课程综合性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展现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联性。而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新型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教材的章节设计,而是站在更具综合性、整体性的角度,进行教材内容、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其能更加紧密地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开展更具深度的教学。由此可见,新课标的实施,不仅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教学要求,同时也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使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深刻认知、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以此来重组美术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概述

(一)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项蕴含课程改革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某一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以此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表面上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其内在却蕴含着广泛、深刻的教育内涵。

1.聚焦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是伴随新课标实施出现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标的实施宣告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这就使大单元教学模式中蕴含着更加显著的核心素养内涵,不管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将大单元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聚焦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贯彻大单元教学的始终。

2.注重资源整合。

大单元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教材章节设计的桎梏,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从整体、综合、系统性的角度进行教材资源以及课外资源的整合,以此来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使其始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以此来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1.优化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指引,教师通常会以编排格式为基础进行教学行为的设计。而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会围绕某一主题,更具整体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这就改变了以往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更加系统、整体性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以此实现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化。

2.提升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率。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蕴含核心素养内涵的教学模式,其实施的目标应紧密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进行相应教学主题的构建,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美术教学内容及资源的整合,这样学生的某项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更为系统化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效率的提升。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贯彻新课标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施,并结合具体教学要求进行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的多元化探究,以此来实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一)确立单元主题,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单元主题的确立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只有建立在明确的单元主题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因此,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应以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为基础,进行具体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制定,以此来指引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

1.统整教材内容,确立单元教学主题。

新课标持续更新下的小学美术教材呈现出了显著的科学性,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内容选择都集中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因此,教师在确立美术大单元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就应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进行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以此来实现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11 课《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三年级下册第15 课《卵石动物造型》以及四年级下册第10课《动物的脸》几课中,都涉及了“动物”这一关键词,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动物朋友”这一大单元教学主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围绕“动物朋友”的教学主题,进行教材内教学内容的汇总以及相关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此实施单元化的教学。由此可见,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应站在整体系统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通过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为小学美术的单元教学奠定基础。

2.结合单元主题,科学构建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是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教学过程,教学主题的实现需要多个课时的设计。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就应围绕整体的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多个分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单元教学整体目标,并获得良好的单元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以“恐龙世界”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时安排,来进行相应教学目标的制定,如“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结合鉴赏教学,优化学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及美术创作积极性”等。这样教师就会在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科学性地进行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在“恐龙世界”的第一课时中,教师应以美术鉴赏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关于恐龙的美术作品或手工作品,激发学生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实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在“恐龙世界”的第二课时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自身想象力的展示,使学生能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提升自身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力。最后,通过若干个课时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更加有效地促进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围绕单元主题,重组整合教学内容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重组、整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大单元教学最为显著的一项教学特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围绕事先确立的单元教学主题,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在充分打破章节壁垒的情况下,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性重组。这样在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中,更加显著地体现出单元教学的主题与教学目标,以此提升了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1.寻求科学角度,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梳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以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出发,教学内容有着多元化的构建形式。因此,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主题,来寻求更为科学的教学角度,以此实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性梳理与个性化构建。

例如,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美术门类为标准进行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并以此为依据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与重构,使学生能更加系统性地进行各美术门类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在以“剪纸”这一美术门类为主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第19 课《剪窗花》、四年级上册第19课《剪纸中的吉祥纹样》、第20课《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五年级上册第20 课《剪纸画》、六年级下册第16 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等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从更加整体的角度进行对剪纸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了解与掌握,以此实现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

2.拓展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校本化整合。

《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倡导地方特色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通过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只整合教材内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以创新、开放的教学思想为指引,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主题,来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使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资源更加具有特色化和针对性。这样不仅有效地补充了美术单元教学的资源,同时更促进了当地特色艺术文化的传承,以此深化了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美术文化,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就应紧密结合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当地美术课程资源的挖掘、整合与利用,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相对熟悉的课程资源,进行美术单元教学主题的深刻理解,以此来促进美术课程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实现美术大单元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应紧密结合这一单元教学主题,来搜集当地具有特色化的美术作品、美术技艺等,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进具体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学习场景,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特色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效果。

(三)关注单元教学,优化实施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学模式作为最灵活的教学因素,需要经过更加科学的选择和优化的实施,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就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以及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来进行单元教学实施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此来使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呈现出多元的教学形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以“水墨画”为单元主题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性地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并围绕教师提出的“自主创作水墨画”的学习任务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单元性学习,不仅系统性地了解了水墨画的特征及绘画技巧,同时更在创作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掌握了具体的绘画方法,这样就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四)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多样单元课型

大单元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多元化的体现形式,能更加全面、综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单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教师就应将预习展示、优化提升、复习巩固等多种课型融合到具体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理解大单元教学主题,进而促进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以“石雕艺术”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优化提升”的单元课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追问、问题链设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进行石雕艺术内涵及文化的理解,这样就在具有互动型的单元教学课型中,进一步优化了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结合单元目标,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应随着教学活动形式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其显著的教学功能,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而大单元教学作为一项新型的教学策略,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教学特点,这就使以往的教学评价机制缺乏了良好的适配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中,积极进行单元教学评价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以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推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教师应结合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来进行相应评价量表的制定,要求学生对自身及其他同学每个课时、每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与评估,按要求填写到评价量表中,教师就可以将自身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进行结合,以此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大单元教学评价结果。这样教师与学生就会依据这一评价开展有效的教学及学习反思,为今后大单元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是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深化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精神,对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深刻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的深刻探究,在确立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单元教学课型——优化单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为美术课程的深化发展开拓路径。

猜你喜欢

新课标美术教学内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