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2024-04-21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中心学校梁春炎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榜样行为习惯文明

□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中心学校 梁春炎

小学生开展好德育工作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助于涵养其公德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因此,以德育为指引,指导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有:一是坚持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实现文明行为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二是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三是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更好指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是以榜样为指引,对自身文明行为开展自省;五是注重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效能;六是建设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支持学生践行文明行为。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核心阶段。德育贯穿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德智体美劳之间相辅相成,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的科学方向发挥积极作用。为此,以德育为抓手,指导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文明行为习惯,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也有利于小学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一、小学生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在逻辑

小学德育关注的是培育合格人才、可靠接班人所需具备的思想道德以及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学生对文明行为的自我管控水平。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小学生的自我管控,一般是指小学生在处理个人、同学、集体与环境方面的物质因素时,所展示的自我调节、教育与控制能力。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培养学生对文明行为实施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性行为,需要充分借助自我管理,让学生形成文明行为的习惯。因此,小学在开展德育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平台,发挥少先队组织主阵地的作用,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实施组织教育、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进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对文明行为的管控能力。

二、开展小学生德育,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现实意义

开展德育,使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助于涵养其公德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社会公德主要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人和人关系层面上看,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一般来讲,彬彬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所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层面则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而在人和自然的关系层面,则体现为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公德主要涵盖两个层面:在社会关系及活动中,要遵守国家倡导的道德规范,而在日常公共活动中,应做到主动维护公共利益、秩序、安全与卫生等。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中,和蔼的语气、诚挚的态度、亲切的称呼等,以及相互尊重、友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明礼貌。

实际上,文明行为是开展思想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展示了个体的道德修养,彰显了民族素养。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小学生中以德育为抓手,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倡导了文明行为,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道德素养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体现理解、尊重、关心与帮助他人,形成友爱平等、互助团结的人际关系的现实诉求。

三、以德育为指引,指导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坚持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实现文明行为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自然禀赋,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德育的题中之义。教师鼓励小学生发挥自己个性,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其更好地实施自主管理的行为、意志、情感与道德等良好品格。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进程中,通过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管理机制需要有制度保障,让学生不仅成为执行制度的人,也可以参与规章制度和自主管理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从学校实际、小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吸收、借鉴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比如《班级自主升旗仪式制度》等,这类制度的出台需学校德育教师集体拟定讨论稿,再交给各班同学在班内讨论,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最后经全体师生讨论后,通过实施。规章制度展示的是契约精神,全体师生一起制定自主管理系统,让学生从管理的旁观者,变成管理的自主实施者,让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二)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管理组织

小学德育育人的成效和组织体系联系密切。一般来讲,学校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组织系统,如果学生的管理组织管理科学,能在运转的过程中,彰显学校教育成效。通过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自主管理组织,实现德育育人与文明行为习惯的双向奔赴。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统筹管理下,自我运转的独立单位。每一名学生都负责班级管理、运转的任务。从学校德育工作主题出发,如在六一儿童节评选礼仪小明星、卫生小模范等,围绕自主管理,班内设置自主管理岗位,如文明礼仪岗、保洁小能手岗等,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上岗的机会,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管理自身文明行为。当然,在班级内,学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学生展开自主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个体的文明行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锻炼学生工作能力,让学生做到更好地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成效。因此,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管理组织,为指导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提供好的平台。

(三)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指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结合学校德育实际,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师生协同编写德育教材,并围绕教材设置广播站,在各班级选拔小主播,在德育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德育学习,每周设立一个主题,可以从纪律、规则、礼仪、诚信、自律、安全、关爱、自信等主题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各个班级以学校主题为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由德育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展开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小主播们的作用,小主播在学校广播站的统一指导下,围绕确定的主题,积极收集学生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选出细化后的小主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广播稿的修改,以轮岗、轮播的方式,每天以不同主题进行广播。最后,在德育教师指导下,按照确定的德育主题指导学生如何围绕该主题去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以上努力,发挥师生协同编写教材的作用,发挥德育课堂、广播站的积极作用,以德育主题为抓手,切实为提高德育实践夯实基础。因此,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能够指导学生养成更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以榜样为指引,对自身文明行为开展自省

榜样是激励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科学导向,坚持以榜样为指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榜样的宣传要以故事形式呈现,故事采用生活语言形式向人们阐述生命的震撼。在小学生学习榜样故事的过程中,榜样故事的影响作用是潜在的、自发性的,其发展的方向可能是善,也可能变成恶。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基础,才能实现新发展。具备德育价值的榜样故事,在镌刻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让其个体发展彰显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反思榜样故事的主题,开展自我反思,发现生活的重要价值。学生在意义感悟的进程中,成就并逐渐完善、升华自己。在榜样故事的意义指引下,学生会主动融入、将自身的生命作为有重要意义的对象。教师可以尝试将榜样故事分为诚信、规则、关爱、安全、卫生、自信等不同方面,在题材选择上,有的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有的是国内外经典故事,也有的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思考,激励学生展开自我反思,进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自我激励,实现健康快乐成长。因此,以榜样为指引,对自身文明行为开展自省,能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进程中,激发自身潜能,形成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注重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效能

校园环境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园中的树木、文化景点都能对学生起到指引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要注重校园文化景点建设,抓好内涵宣传,让学生持续提升文化素质,改变思想理念。与此同时,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教育,坚持采用大讲堂、辩论赛、文艺演出等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要善于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让学生在品德、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注重对学生展开正面教育引导,在校园宣传栏、阅报栏、广播站、网站等舆论场地,采用多元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最新时事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文明修身,及时总结校园内的争先创优活动,如校园文明礼仪之星等的评选、学生评优、班风评比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崇尚文明、争先创优。因此,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效能,提升育人质量。

(六)建设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支持学生践行文明行为

创建学校、家庭与社会有机统一的教育系统,支持学生积极践行文明行为习惯,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点是最终让孩子能适应社会教育。要善于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融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规范,让小学生通过管理自己,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在不同环境中实现自主管理。

知行合一,才能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为此,支持学生践行文明行为很有必要。一是养成课堂认真听讲、静心读书、潜心思考的好习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按时上课,课堂上认真听讲,热爱学习、潜心钻研,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敢于对自我展开深入剖析,积极向老师、学生求助,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韧性。二是文雅大方的仪容仪表。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是仪容仪表。大方文雅的仪容仪表更能体现当代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不管是在教学楼、图书馆,还是在新华书店等公共场所,仪表整洁、举止大方、行为得体,展现小学生的阳光与活力。三是养成文明生活的方式。小学生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分子,在家要主动做家务、按时作息、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在学校要做到爱校如家,爱护校园公共环境、保持教室等公共场所卫生,参与学校劳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日常出行、外出购物、游玩,要争当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坚持体育锻炼,选择健康向上的课余户外活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四是从身边事做起,争当文明礼仪先锋。小学生养成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要鼓励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敢于对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说不,大力践行文明之风、文明之行,成为文明礼仪先锋,共创和谐美好生活。因此,通过内外协同、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创建小学生文明行为践行模式,使其在知行合一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结语

总之,开展小学生德育是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抓手。开展好小学德育,有助于涵养公民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需要从规章制度、自主管理组织、德育课程开发、榜样指引、校园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出发,促进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猜你喜欢

榜样行为习惯文明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请文明演绎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