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一物多玩的实践研究

2024-04-21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第一中心幼儿园赤岑分园黄亚群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纸球一物玩法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第一中心幼儿园赤岑分园 黄亚群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幼儿园老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以此为目标导向,结合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特点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探索世界、开展游戏学习活动的重要路径。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应只想着如何抑制幼儿玩的天性,而应顺势而为,运用科学教育手段提高“玩”的意义。而户外体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实现了“亲自然教育”与“体能培养”的双重目标。随着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的深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也显得格外重要,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一物多玩”作为活动材料选择与应用的新路径,意在于运用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提高“玩”的质量,也推动幼儿创造性与自主性的发展,让快乐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当然,游戏材料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对于我们不少农村幼儿园而言,存在活动器械少、设施单一等问题,孩子的户外体育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阻碍。那如何在丰富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发现它们多种多样的玩法?这一问题对我们幼教工作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此,本文围绕着这一主题,详细论述了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选择与应用的原则,以及开展“一物多玩”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在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内容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肌肉和体能的发展。

一、户外体育活动材料选择的标准与原则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而且也是幼儿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主要因素。如何做到更好地选择活动材料,可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可塑性

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材与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保障活动材料发挥出最大的意义与优势,实现“一物多玩”的实践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中关注材料是否具有可塑性。然而有些游戏材料较为固定、功能单一,这样的材料不利于户外活动内容的拓展,也不利于幼儿创造与探索。

部分自然材料则能够发挥不同的意义与作用。例如,自然材料竹子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将其作为活动材料可以制作出竹蜻蜓、竹球、竹篮、竹垫子等新奇有趣的体育器材,供孩子们玩耍探索,而作为自然材料的木块,也能够设计出梅花桩、陀螺、木桶等体育活动器材。

除此之外,可塑性也要求教师确保活动材料更容易被加工设计,做出其他新鲜有趣的活动器械。例如,农村秋收后,稻田中并不起眼的稻草可以是稻草人、稻草垫制作的有利工具,而作为常见运动器械的跳绳,绑在一起后可以当作投掷的“手榴弹”。

可塑性让教师所选择的运动材料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是一物多用的基础,当幼儿新奇地发现自己所使用的运动器材很多都是同一件物品制成的,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思考自己手中的现有器械有没有其他的意义与用途。

(二)安全性

安全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大前提,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材料选择的重要标准。为推动材料选择的多样性、方便性,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去废物回收站或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运动器械的创设,但是这些材料毕竟不是制作幼儿器材的专业材料,很有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教师仔细查看,确保材料与器械的安全性,让幼儿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使家长与教师放心。

例如,有的教师用家中的一次性筷子扎在一起充当障碍跑的障碍物,但是一次性筷子部分带有毛刺,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就导致幼儿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腿部被划伤,游戏既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受到了一定的伤害。想要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教师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执行。首先,活动材料要安全无害。其次,材料所组装而成的器械要安全。教师可以在器械投放使用时,提前进行尝试与测试,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危险因素,在趋利避害的同时让幼儿看到“一物多玩”的实践成效。

(三)实用性

体育活动材料的选择以及器械的设计还应该讲究实用性原则。在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的选择中,教师往往践行了环保理念,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幼儿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抗、碰撞,如果活动器械是一次性的甚至无法支撑到完成正常游戏,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失败的,不仅会打断幼儿玩游戏的兴致,还容易导致“一物多玩”的教育理念无法在后续工作中顺利开展,因为幼儿会认为教师的创新是无用功,还是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游戏方法。

例如,在一次“小兔子跳跳跳”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有一位教师选择用纸箱子模拟“兔子坑”,让幼儿跳过一个个纸箱子,提高他们的跳跃能力与平衡能力,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然而,由于教师所选择的纸箱子大小不统一,很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磕磕绊绊,经常没有跳进箱子里,而是踩进了箱子上,导致很多幼儿在没有体验游戏活动时,就因为箱子的损坏而被迫中止了,这样的活动材料选择与设计就是很典型的不实用。

(四)目标性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围绕着幼儿的学习需求、能力水平而开展,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材料选择与器械设计的工作中遵循目标性原则。所谓目标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开发活动材料变废为宝的过程中,不能以创新与应用为目的,而是围绕幼儿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例如,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只考虑材料的重复使用价值以及器械设计的创新性,然而器械的使用对幼儿而言难度过大,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甚至会打击到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从而导致教育成果降低。当我们想要利用某些材料设计出活动器材时,要先问问自己:“这样的器材锻炼了幼儿的哪些能力?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与运动需求?幼儿在利用这些器材时有无难度?”只有思考、分析并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让材料的选择与开发真正物尽其用。

例如,教师利用短树桩制作了“梅花桩”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增强儿童的勇气,同时短树桩无论是高度还是横截面面积都能够保证幼儿安全、从容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这样的材料开发与器械设计才算是有意义、有目标的。

二、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一物多玩的实践路径探究

在体育活动材料一物多玩的实践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发展出新的玩法,并且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实践,标志着教师创新思维的打开,也是幼儿创造意识得以启蒙的关键助推力,可以说想要让“一物多玩”在实践中落实应用,我们教师就需要先深入思考这一问题,从综合的角度展开思考。

(一)着眼现有材料,开发创新路径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摆脱思维的桎梏性,在分析某种材料时尽量摒弃对传统应用方法的关注,更多地从物体性能与幼儿的能力水平、兴趣要点进行开发,为一件材料的应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用废旧报纸粘贴成几个纸球,可能一想到球类,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幼儿的第一反应是“踢球”“投篮”,这时候,我就可以根据纸球的特点开发出新的玩法。纸球轻便、形状圆润且表面没有传统球类那么光滑,因此可以让幼儿运用夹球跑的方式开展运动;纸球安全性高,教师就可以用“击鼓传花”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提高游戏安全性的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做到快中求稳;教师可以让纸球作为障碍物在障碍赛中出现,幼儿需要绕开或跨过纸球到达终点且不能将纸球踩坏,这既提高了幼儿的体能,又能加强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纸球练习抛接,纸球重量轻,降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伤的概率。

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材料的意义与价值不在多而在精,只有当教师真正发挥创造力与聪明才智,开发现有材料的不同玩法时,幼儿的创造性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活动的空间与渠道才能够实现优化与拓展。

(二)重组开发材料,让材料“活”起来

在探索完单一材料的不同游戏方法后,我们还可以大胆想象,通过组合拼接更新游戏材料,探索更多的玩法。首先,教师所选择的重组材料应该都是学生较为熟悉、容易上手且有兴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愿意接受重组材料与新玩法。其次,我们发现有些运动材料的功能性比较单一,容易让幼儿的思维发展受限,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组合,产生新玩法,引发新乐趣。

例如,在传统户外运动中,沙包与水瓶是两个不同且不相关的游戏材料,都具有各自的用途与玩法,但是教师可以将这两者进行组合。沙包有投掷、抛接的作用,瓶子可以当障碍物,也可以做哑铃,我们可以从他们原有的应用价值出发进行新的设计与探索。我们可以设计出打保龄球游戏,让幼儿运用沙包充当保龄球,能够设计打地鼠游戏,让幼儿将瓶子视为“地鼠”。也可以用传统游戏中轮胎进行爬、滚、跳活动,而梯子则可以用来爬行、走、做障碍,将这两种玩具组合在一起形成“障碍赛”,让幼儿发挥创新性开展游戏活动,更增加了传统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有了两种材料的组合基础,教师可以探索多种材料的组合效果,让锻炼的范围更具综合性,游戏设计更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最终实现幼儿运动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性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用轮胎、平衡木、长竹竿、鞋盒子等辅助物,把长竹竿放置在轮胎、鞋盒上,变成了高低不一的山洞,将平衡木架在轮胎上,变成了一座高高稳稳的桥,把平衡木和组合玩具的门洞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桥洞隧道,幼儿的活动兴趣会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而不断被高涨激发。

(三)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主创造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时刻保证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尽情尝试、积极探索,时刻掌握游戏的主动权,充分体验自主游戏的趣味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两方面着眼。

首先是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创造权。幼儿比成年人缺少很多约定俗成的既定经验,因此他们容易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出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玩法,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例如,在“玩瓶子”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幼儿利用废旧的饮料瓶进行各种跳的练习,把瓶子竖起来、躺倒或利用几个瓶子拼成图形进行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瓶子虽然还是作为障碍物存在,但是性质与作用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符合幼儿的运动需求与水平。

其次是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创造性。教师可以先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幼儿沉浸在“一物多玩”活动中的乐趣所在,从模仿学习到逐步探索学习,由被动游戏实现主动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负责提供游戏的材料,至于玩法的设计就交给幼儿自主探索了。

例如,教师用几个很大的纸箱做成山洞,本意是锻炼幼儿的爬行能力、四肢协调能力,但是教师却并没有把“钻”这个玩法提前告知幼儿,看到新的器材,幼儿们一开始都很兴奋,各个钻得乐开了花,不一会儿这几个看似无用的纸箱又被他们探索出了新的玩法,成为了捉迷藏的游乐场,场地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是幼儿自主创造的游戏方法,他们自然津津有味地沉浸于此。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户外游戏活动材料入手,积极挖掘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在围绕课题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应该结合本园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创新与发展,从户外活动材料的选择与“一物多玩”的实践路径方面进行研究,致力于让材料的选择与实际操作都发挥理想的意义与成果。同时,在材料选择中,我们教师还需要遵循可塑性、安全性、实用性、目标性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发现有材料的创新路径、重组材料以及幼儿自主创造等多种路径,真正实现理想化的意义与效果,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让农村的萌娃充分享受户外体育活动的乐趣。

猜你喜欢

纸球一物玩法
把球吹到瓶子里
“小猴子”摘“水果”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爱情就是一物降一物
TPP的新玩法
一张白纸
阿凡提智斗国王
多彩的纸球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