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创设的策略

2024-04-21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洪瑞小学涂晓艳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洪瑞小学 涂晓艳

现如今的教育领域,如何进行有价值的情境创设,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各种优质、有效、新颖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能营造出具有体验感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作品赏析和解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各项素质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展开巧妙设计与规划,生成多元化的情境,带给学生丰富的实践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建立乐于学习的态度,形成更加正向积极的心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情境教学

聚焦“情境化教学法”的特点来论述,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辅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培养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原理进行深层次解读分析、审美赏析、思考辨别、创造表达等。所以,情境的生成往往是多样化的。

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有目的性、针对性地生成一定的情境,也可以创设富有情绪色彩,并且以形象为核心主体的具体场景,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感知的过程中,理解素材文本中所存在的内涵,加强学生的心理机能,有效提升创造性学习能力,强化思维品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情境教学既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此帮助学生立足于感性认识,获取理性认知。同时,在具体的情境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也需要选择巧妙的方式,优化情境的展现形式或是渗透方式,基于一系列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二、深度应用情境化教学法的思路

(一)围绕情境的生成,焕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果。而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趣味性、科学性,也有一些需要提高或者改善的地方。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更生动、有趣,能带给学生美妙的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情境感知探索中,以此提高教学实效。

(二)深度体验情境,克服重难点

围绕着情境中的素材,克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推进的重点方向,全面改善原有背景下“学生机械记忆”模式,让学生在更加巧妙的情境之中,展开画面想象,实现意境体验,尤为重要。所以,针对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运用,课堂应营造出更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地展开知识探索,启发学生能够从创造性的角度来思考,解读文本中的具体内涵,让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自主思考和交流互动,助力学生的成长。

(三)丰富情境的展现方式,引领与带动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感知过程,启发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实现思维的全面转换更为重要。所以,整体性的情境创设方式也需要打破单一固化模式的限制。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来丰富情境的呈现形式,或者说围绕着一些主题、任务、项目开设一定的活动情境等,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乐于参与的学习态度与意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围绕导入部分,巧创情境

有价值的导课设计是教学推进的重要突破口。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往往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明晰的第一感知。所以,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契机来丰富导入部分的推进形式,设置多种有趣的导入情境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参与过程中,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学生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情境感知过程中,获得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双向提升。

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引入到课堂中来,往往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理想的状态,使学生获得一个有效的切入点,进入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中。因此,围绕着导课部分的实施,情境化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显。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等特点,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例如,故事情境导入法,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助力。围绕具体故事、角色、人物等,学生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带动,分析故事人物身上所存在的精神品质,代入到故事部分,与课程内容相衔接,在扩充认知的同时形成浓郁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之下,由浅入深地展开思考。

基于具体教学实例来论述,在部编版五年级《草船借箭》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联的背景故事、文化资料,引入到课堂之中,形成具象化的故事感知情境,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带动。具体的故事选择可以是学生所喜欢的,能呈现出趣味性的。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等,以更加巧妙的故事情节为学生营造出感知氛围,激发学生形成兴趣,在学习课文之中,感受其中的具体角色形象,明确各种人物身上所存在的精神品质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感受我们国家古典名著的魅力,使学生建立更加乐于学习的态度。

(二)围绕现实生活,推进情境化教学

将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情境连接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经验,更可以使学生从熟悉具象的角度,展开抽象知识的解读,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所以,围绕新时期的教学发展需要,在转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积极展开情景化教学,从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的角度,搜集或者是创设一系列情境,开展一系列的感知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富有深度的条件。

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的客观距离会被拉近。也就是说,情境本身通常是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保持专注状态。通过生活实践展开思考,不仅可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探究角度。同时,围绕生活情境来推动的教学,表现出更加明确的迁移性和应用性。例如,启发学生围绕着情境本身,展开有意义的思辨,升华情感,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学习、实践,从文本中汲取更多的启示。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母鸡》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现实生活设计情境,借助美术作品展示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解析“欺侮”“一撮儿毛”等词语,引导学生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升华主题,明白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母亲的相处展开表达:你是否对母亲和母爱有了新的认识?你对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话要说?请给妈妈写一封信吧。

(三)借助美术作品展示情境,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宗旨则在于“育人”。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则为其中的重点组成部分。所以,在情境化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全面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有效的衔接,则可以为教学提供新的助力。而借助优质的艺术作品、美术资源等,可以使整体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具有形象感、画面感,可以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帮助学生获取到来源于多个角度的观察、思考、辨别、感悟,代入到情境中,展开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围绕品鉴过程,实现意境体验,助力学生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理念。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共通点是十分明确的,其中的作品都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了作者所见所闻,或是抒发的情感,蕴含的深刻思想等。所以,立足于学科融合的角度,实现两者的资源整合、思想方法融合等,则可以为学生打造出更加有价值的感知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拓视野,并且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审美感知,逐步建立一定的抽象转化能力和创造性学习方法等,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望洞庭》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美术作品展示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画面感知,从月夜遥望的角度解读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引导学生在作品的启发下明白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理解古诗大意,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力。

(四)生成角色扮演情境:表现与创造

为了使更多的情境再现,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他们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上,回顾课文文本,了解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之上,参与到创造表达的过程中,有效推动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成长。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角色体验类型的情境更倾向于综合实践性,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其中的扮演越认真越投入,所感知的情感就会越深厚,形成的体验也更富有乐趣。所以,围绕着整体性教育教学实施的需要,广大教师需要从更具有针对性的角度,实现情境的有效创设,借助更多有价值的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的引领、带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成长。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将相和》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具体的扮演主题可以设定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让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展开角色还原与创造表现,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了解二人和好的原因,去感受和品味我国人文历史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五)智慧信息平台创设情境,沉浸式体验

就教学发展而言,图文并茂的拓展性资源展示以及智慧平台的运用,可以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帮助学生获得形、声、色交融的体验等。借助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更多类型的数据、动画、文字、声音等组合在一起,进行统一化的交互处理等,有效推动语文课堂呈现出新态势,由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固化形式,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等,全面拓宽了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空间,也构筑出了更加有价值的体验性情境,使语文学科本身的传情性、人文性、工具性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强化对于语言的感知力。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智慧信息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基于丰富的拓展资源,感受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风光和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配录像,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展开富有深度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助力。其本身在于有效的引导,搭建出更具有情感色彩的体验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递进性地发散思维,开展有意义的自主思考与合作互动,帮助学生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果。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衔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情境的创设与展现形式,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具有形象感、体验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地展开探索,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思维的全面转换,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认知,参与具象化的抒发以及表达,感受美的熏陶,获得有意义的成长。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