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

2024-04-16孙洪琼熊玲玲蒋胜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醒脑异质性效应

孙洪琼 姚 倩 熊玲玲 蒋胜凤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17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并逐年上升的特点,已经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2]。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3],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预后[4-5],我国约有30%~65% 的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6]。中医认为其为“舌暗”“喉痹”“喑痱”范畴,认为患者中风后脑窍蒙蔽,喉咽开合失司,舌本失于濡养,不能散动觉之气,治疗应以通关利窍、滋补三阴、疏通经络为原则[7]。研究[8]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是基于蒙蔽脑窍病机而提出的中医外治之法,采用针灸针针刺双侧内关、水沟等穴位,以促进相应部位神经冲动释放,具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等功效,在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方面疗效确切。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相关原始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使用醒脑开窍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提供循证依据,降低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确诊为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困难的清醒患者;②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③对照组干预措施为除了醒脑开窍针以外的治疗方式,实验组干预措施为醒脑开窍针治疗或包含醒脑开窍针的联合治疗,如电刺激、康复训练等;④结局指标:主要指标为有效率,次要指标为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⑤近五年的相关文献。排除标准:①非中英文文献;②个案临床试验实验;③综述、会议等;④重复发表。

1.2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检索采取主题词加自由词相组合。中文检索词为醒脑开窍针、脑卒中/中风/脑梗死/脑出血、吞咽障碍。以Pubmed为例,检索词为“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OR acupuncture ORPharmacopuncture、stroke 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 “cerebral hemorrhage”“Deglutition Disorders”OR dysphagia

1.3 文献筛选方法与数据提取 由2名接受系统循证知识的研究者独自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然后阅读全文复筛,如遇分歧两者共同商议决定或者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决定。在纳入的文献中提取基本信息。

1.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研究者根据系统评价手册[9]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风险偏倚风险的评估和质量评价,包括的评价内容有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等 7 项评价指标,若意见不一则交由第三方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纳入文献等级均为中等及以上,文献偏倚风险见图1。其中有1篇[10]文献按照抽签法分组,1篇[11]按随机区组分组,有21篇[12-32]采用随机数字表。22篇[10,12,14-17,19-20,22-28,30-36]研究对象盲法为高风险,2篇[21,27]存在数据缺失。所有文献均无其他偏倚,分配隐藏不清楚。如图1所示。

图1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图

1.5 统计方法 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中的二分类资料使用优势比(OR)分析,对于连续性变量,用标准均数差 (SMD) 为合并效应量。I2用于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P≥0.1,I2≤50%表示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说明各研究间具有显著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两种变量均计算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若研究结果显示异质性较大时可进行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纳入文献大于10篇时制作漏斗图对发表偏倚的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 初检出相关文献 438篇 ,中文数据库共检出161篇(知网、万方、维普、CBM)。外文数据库共检出文献277篇,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 28篇研究。文献筛选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两名研究者在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后,对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提取,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年龄、干预时间、干预措施、结局指标,详见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疗效评价 本研究有20篇文献[10,12-18,20-21][24-28,30-31,34-36]报道了醒脑开窍针对卒中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采用OR为合并效应量,各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1.0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5,95%CI(3.40,5.83),P<0.00001],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临床疗效森林图

2.3.2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9篇研究[10,12,15,18,20,22,24,31-32]报道了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采用标准均方差(SMD)为合并效应量。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 (I2=6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 结果表明,醒脑开窍针组患者吞咽功能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4,95% CI(-1.42,-0.87),P<0.00001],结果如图4所示。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剔除李红睿等[15]和柳邱等[18]的研究后,异质性降低为30%,此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SMD=-0.97,95% CI(-1.17,-0.77),P<0.00001],故认为此次研究结果较稳定。

图4 吞咽功能评价量表森林图

2.3.3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ST) 11篇研究[18-19,24-29,31,33-34]报道了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情况,采用标准均方差(SMD)为合并效应量。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7%),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 结果表明,醒脑开窍针组患者吞咽功能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73,95% CI(-3.53,-1.92),P<0.00001],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改变合并效应量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无明显变化,说明此分析结果较稳健。

图5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森林图

2.3.4 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 4篇研究[13,19,25,35]报道了患者视频吞咽造影检查情况,采用标准均方差(SMD)为合并效应量。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 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4.89,95% CI(2.80,6.97),P<0.00001],结果如图6所示。同时剔除卢建丽等[19]和汪稳等[25]的研究后,异质性消失(P=0.45,I2=0%),此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SMD=7.09,95% CI(6.30,7.89),P<0.00001],说明此研究结果较稳定。

图6 视频吞咽造影检查森林图

2.3.5 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 6篇研究[10,14,16,26,28-29]报道了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标准均方差(SMD)为合并效应量。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 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30,95% CI(0.87,1.72),P<0.00001],结果如图7所示。同时剔除徐颖[29]和熊杨等[28]的研究后,异质性降低为45%,并且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稳定。

图7 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森林图

2.3.6 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纳入研究中,有7篇文献[10,14,17-18,22-23,26]报道了患者的并发症,4篇文献[17,19,24-25]报道不良反应情况,由于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类型不同且分散,无法进行Meta合并进行分析。纳入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和10.8%,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气道阻塞等。在不良反应中,实验组共有36例,其中1例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疼痛,2例出血,7例皮下血肿,10例有刺后遗感,1例刺针,与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密切相关,可见实验组的干预方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具有一定安全性。对照组共25例不良反应,2例胃肠道反应,15例刺后遗感,1例出血和血肿,各文献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7 异质性分析 洼田饮水试验结局指标数据合并后异质性较大,根据实验组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无明显变化,但P<0.05,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结果较稳定,如图8所示。其他异质性较大的结局指标采用同样的亚组进行亚组分析,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8 洼田饮水试验亚组分析图

2.3.8 发表偏倚 分析研究中,疗效结局指标纳入文献>10篇,故制作漏斗图来分析发表偏倚情况,如图9所示,漏斗图分布集中,两侧较对称,说明本研究发表偏倚较小。

图9 临床疗效漏斗图

3 讨论

目前,西医相关研究着重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识别以及护理[38-39],临床还未发现治疗的特效药,除了吞咽康复训练以外,主要通过头咽部的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来改善吞咽障碍,虽有良好的效果,但疗效受电极片放置位置、参数选择及干预时间等影响,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且安全性有待验证[40]。而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与内伤劳损导致的肾虚有关,而口咽舌窍功能有脑神所主,中风后患者脑窍蒙蔽,无法生散动觉之气,无法导气于口舌咽喉,影响吞咽、语言功能。目前临床无公认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方向应以醒脑开窍,缓解脑损伤为主。醒脑开窍针刺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起到醒脑导气、疏通经络、通关利窍的功效,使脑升散动觉之气,口舌咽喉有神之所主[12]。

醒脑开窍针法以督脉及阴经选穴为主,内关(双侧)、患侧三阴交以及水沟为主穴。纳入研究中大部分文献选择此种穴位。但与之不同的是,部分研究者[12,25]选择风池穴为穴位之一,现代医学研究[41]指出,针刺风池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增加血流供应,减轻外周阻力与颈部组织紧张状态,同时能反射性调节脑干约束神经功能、运动皮质,促进咽喉肌肉神经支配能力,从而加快吞咽功能的重建。部分研究发现,针刺同一穴位的不同深度对治疗效果也不同,在赵海丰等[42]的研究中发现,选择风池穴深刺和浅刺,深刺的效果更好。在实施方案上,有的研究采用单一醒脑开窍针治疗进行干预,也有将醒脑开窍联合其他疗法的研究,如肌肉电刺激、冰刺激、刺络放血、吞咽治疗仪等。在李红睿、王颖等[15,27]的研究中,采用了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的方式,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了其有效性。在其他研究中,有研究者[13]将刺络放血与醒脑开窍针相联合。刺络放血可以去瘀生新,加强局部血运,以通利舌脉气血之瘀滞,恢复舌肌收缩,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有研究[35]表明,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与醒脑开窍针有同样功效。以上结论表明,醒脑开窍针刺能改善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但对于联合治疗的研究,无法准确判断醒脑开窍针带来的真实效果,可能会对研究结论产生一定的偏倚影响。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索数据库得到的总的文献数量和英文原始文献少,延展性差,纳入的文献均为中文,可能会导致选择偏倚;部分的研究样本量少,代表性差;由于干预措施为侵入性操作,涉及伦理,因此无法做到研究对象的盲法;实验组的干预措施为包含醒脑开窍针的措施,干预方案不够统一,可能增加Meta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受样本量和纳入数量的影响,日后需更高质量、大样本的RCT来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希望未来有更多辨证施治的高质量研究。

4 小结

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而言,醒脑开窍针组治疗卒中吞咽困难更有效,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醒脑异质性效应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懒马效应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