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

2024-04-15李楠

新农民 2024年9期
关键词:措施发展

李楠

摘要:本文探讨了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聚焦点为综合流域管理、生态恢复技术及社区参与等关键领域。首先,概述了河道疏浚的必要性及其在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其次,详细分析河道疏浚整治技术与水环境管理策略,旨在促进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有效融合,为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提供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河道疏浚整治;水环境管理;措施;发展

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河流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区域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然而,在过度开发和环境监管不足的背景下,河道淤积、生态破坏及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有效地协调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以促进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1 是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的关键工作

首先,疏浚操作通过移除沉积的底泥和污染物,有助于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此过程对于维持水体的自然流动性和水质纯净度较为关键,主要是该因素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其次,疏浚作业有助于重建河流的物理结构和水文特征,这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例如,适当的河床深度和流速可以为特定的水生生物如鱼类和底栖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最后,河道疏浚还有助于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些物种可能因河流结构的变化而占据优势,从而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有效的河道疏浚和整治活动还可以减少因污染和沉积物累积导致的有害藻华等生态问题,从而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1.2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可尝试通过去除河床中的淤积物,河道疏浚能有效增加河流的蓄水能力和流量,其对于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有一定意义。例如,在干旱季节,增加的河道容量可以帮助保持稳定的水流,从而支持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需求。

在此基础上,河道疏浚的显著改善可提高水资源质量。如,通过增加河道的容量和改善水流条件,疏浚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从而保护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因此,河道疏浚不仅可以增强水资源的可用性,还有助于提高其质量,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促进区域生态平衡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可有效恢复和维护河流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例如,疏浚活动通过改善水流条件和水质,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链的平衡。这种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的关键。此外,通过河道疏浚和整治活动,可有效预防土地退化,避免出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例如,通过控制河流的侵蚀和淤积,河道整治有助于防止河岸侵蚀和土地流失,从而保护河岸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完整性。此外,河道疏浚还有助于减轻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压力,如减少洪水频发带来的破坏,从而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加稳定和健康的生长环境。

1.4 增强水环境管理的综合效应

首先,疏浚活动通过改善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为水环境管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基础。例如,通过移除沉积物和污染物,河道疏浚有助于降低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从而减少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其次,河道疏浚与整治活动可有效促进水环境管理的多元化。该促进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到改善河流生态结构的各种措施,如设置生态防护区、恢复河岸植被等。此类综合管理策略有助于实现水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来说,河道疏浚整治还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紧密相连。通过整合河道疏浚和整治工作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例如,通过河道疏浚,可以增加水库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

2 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措施

2.1 补水

在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中,需采取补水策略,该策略的顺利实施,可维持河流的生态流量和水质稳定。具体实施时,首先需要根据河流的年平均流量、流域特性、季节性水位变化等因素来确定补水量。其次,补水的来源通常包括上游蓄水设施、再生水,甚至周边水体的调节。例如,通过调节上游水库的放水量,可以有效控制下游河段的流量。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可有效缓解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最后,补水策略还需要考虑水质的因素。例如,如果补充的是再生水或其他来源的水,必须确保其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以避免对下游水体造成污染。此外,还应在补水策略实施的基础上完善管理步骤,例如可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此过程中,通过安装流量和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补水效果,确保河流水体在流速、水位、水质等方面达到最佳生态状态。例如,在北京市,为了高效利用雨洪水资源并实现地表与地下水的协同修复,通过统籌调度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水源,保证城乡供水安全的同时,实施了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流域的生态补水。这项措施旨在扩大地下水回补区域和地表河网的受水范围,以提高河湖的自净能力和水体流动性。这种综合性的补水策略有助于保持河流生态平衡,同时增强其自然净化能力。

2.2 生态浮岛的应用

生态浮岛的技术应用主要在河流、湖泊或人工水体中设置浮动的平台,平台上需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以达到净化水体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的双重目的。此外,生态浮岛的设计通常采用轻质、耐久的材料,如聚乙烯或再生塑料,以确保其浮力和稳定性。浮岛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特定水体的特征和需求量身定制。需注意的是,生态浮岛上种植的植物种类需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精心选择。此类植物需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从而减少藻类生长和水华发生的风险,并提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栖息地,吸引鸟类、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通过这种创新的生态工程,可以在不干扰水体自然状态的前提下,实现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1]。

2.3 人工清理垃圾

在人工清理垃圾的實施中,需做好定期巡查工作,该工作主要涉及沿河巡逻,识别和收集漂浮或搁浅的垃圾。对于大型垃圾,如废弃家具或建筑材料,可能需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移除。此外,小型垃圾,如塑料瓶、食品包装等,通常由工作人员手动收集。此外,为合理提高清理效率,可以使用垃圾收集船或者特制的清洁工具,如长柄网捞,以便在水面上或河岸边清理垃圾。除了物理清理之外,人工清理垃圾的策略还包括增强公众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和宣传,鼓励当地社区、学校和企业参与清理活动,可有效减少河道垃圾问题。例如,组织河岸清洁日活动,不仅能清除垃圾,还能加深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

3 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措施

3.1 综合流域管理规划

综合流域管理规划是协调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实际规划中,需明确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系统、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由此通过合理的管理规划,顺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同时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其次,在制定综合流域管理规划时,需注意收集和分析流域内水资源的分布、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这些数据为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针对某流域的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水库蓄水情况等水文数据,结合该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需求,可制定相应的水资源调配计划。在此基础上,还可实施河长制,该起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该事件导致无锡市自来水污染,引发城市恐慌。作为对这一危机的回应,无锡市指定了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为64条河流的“河长”,并将水质考核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考核。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水环境治理中的多个难题,使得无锡河湖整治在一年内取得显著成效,79个考核断面水质大幅改善。河长制的实施提高了河流的管理效率和治理效果,是河道疏浚和水环境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河长制,河流的治理和保护责任得到了明确,有利于保持河流的生态健康和水质安全。最后,综合流域管理还需考虑河流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确保上游的疏浚整治和水环境管理措施不会对下游地区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上游地区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污染控制,可以减少下游地区河流的淤积和污染负担。

3.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的类型普遍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湿地、雨水花园、渗透性铺装、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例如,在河岸附近建立人工湿地,可以有效过滤流入河流的地表径流,降低污染物的入河量,同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这些湿地可以设计成占地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公顷不等,根据地区的具体需求和可用空间而定。再如,通过雨水花园、渗透性铺装可达到自然渗透和过滤机制,减少径流量,同时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一般来说,雨水花园的大小可以根据降雨量和地区特征进行设计,其占地面积可从几十到几百平方米不等。此外,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还能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这些设施的面积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制。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当地还需基于实际需求,通过引导公众参与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维护,以便合理提升社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3.3 社区参与环境教育

社区参与环境教育是实现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以便促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首先,社区参与可以通过组织志愿清洁活动、河流巡查和环境监测项目来实现。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河岸垃圾清理,或者训练志愿者进行水质监测,收集关于水温、pH、溶解氧等的数据。此类活动有助于维护河流的清洁和健康,增强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归属感[2]。其次,环境教育是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学校、社区中心和公共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展览,可以增强社区居民对河道疏浚、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价值的理解。例如,可以向学生和居民介绍本地河流的生态特点、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每个人在保护水环境中的作用。最后,当地可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广播和当地新闻媒体,可以广泛传播环境保护的信息和知识,提高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合作开发教育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其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3.4 持续监测与数据共享

首先,持续监测涉及定期收集关于河流水质、流量、生物多样性以及河床和河岸状况的数据。例如,可以设置自动监测站,定期记录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浊度、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等指标。这些数据为评估河道疏浚和水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数据共享是提高河道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开放性的数据平台,各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都可以访问和利用这些数据。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水质监测数据,使研究者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政府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而公众则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水环境的状况[3]。最后,在数据共享期间,还可达到跨区域与跨部门的有效沟通合作。例如,上游和下游地区可以通过共享数据更好地协调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上游的活动不会对下游造成负面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采取综合流域管理规划,运用生态恢复技术,加强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以及实施持续监测和数据共享,可以有效地应对水环境挑战,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能力。未来,需要加强对此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探索更为创新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促进河流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建刚,魏东风,易磊,等.河道水下疏浚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22(7):36-39.

[2] 李磊.老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J].治淮,2022(5):64-66.

[3] 陈春梅,刘国钧,陈敢峰,等.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治淮,2022(2):43-44.

猜你喜欢

措施发展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