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让名著浸润心灵

2024-04-14徐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名著导图微课

徐筝

摘 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名著篇目多,而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名著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实施的课题,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去深思、探究、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名著导读教学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前期合理规划,注重落实;在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思维导图,为名著教学助力;在后期及时进行阅读反馈,多措并举,使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导之有效,学生读而有得,真正让名著浸润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初中 名著阅读 思维导图 阅读反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08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著名作家赵丽宏说:“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名著承载了人类精神的共同记忆,是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料。中学生的阅历有限,要完成精神成长和心灵发育,有必要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动能,为精神世界打上鲜明亮丽的底色。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使名著不仅能為学生的考试加分,而且能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当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但在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不仅所用课时较少,而且授课存在功利化现象,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弊端。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培训负担为核心,“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应当更加高效高质。然而在实际的名著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讲求效率,不布置学生读整本名著,而是花大量精力研究名著真题,以考题为依据归纳总结所谓的名著知识考点,选择性地让学生记背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美其名曰为学生“减负”——其实是缩减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淡化了名著阅读的意义,也拉远了学生与名著的距离。

同时,由于名著篇目多,篇幅较长,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文言与白话文夹杂,阅读难度大,用时多;中考名著阅读题分值逐渐减小,题型不稳定,有些教师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阅读名著,不如背知识点简单高效。结果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变成了名著“记读”,不仅没有使学生达到阅读经典、爱上名著的目的,反而让学生对名著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更不用说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了。

由此可见,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实施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质量、高效地阅读名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名著导读教学提出相应的策略,从名著阅读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策略指导。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规划引领阅读,过程注重落实

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有36部之多,其中必读名著有12部,如何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完成这些名著的阅读,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一个学校的语文科组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重视名著教学的基础上,将名著阅读教学纳入三年教学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推进。

第一,全体语文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认可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确立名著阅读教学不可以边缘化的指导思想。语文科组要统筹制定和安排名著阅读教学规划,对阅读篇目、阅读时间、阅读过程把控以及阅读反馈等各个细节逐一商讨,形成可操作的三年阅读教学规划。例如在初一阶段,保证一学期至少精读精讲两部必读名著,自主阅读三部推荐名著。要求在阅读前期,教师做好导学案;过程中,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后期,举行名著手抄报、名著思维导图比赛等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保证名著阅读教学的顺利推进。

第二,每周要保证学生的名著阅读时间,不要怕花时间,要形成一个共识:所有花在名著阅读上的时间都不是浪费,而是投资,是值得的、有效的。对于篇幅较小的名著如《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等,可以大胆利用课堂或晚修的时间集体阅读;对于大部头名著,例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建议提前布置,利用寒暑假先读一遍。假期时,学生的阅读质量可能不高,这就需要开学后再按照教师的规划重新精读,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比如午睡、晚睡前,晚修前或周末时间。有些重要章节,教师甚至可以大胆利用课堂时间精读,把时间用在名著阅读上,这样做并不是浪费。

其三,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阅读进度,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可以群策群力,分章节、分任务完成一部名著的导学案。通过导学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分析意识,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

以《儒林外史》为例,这部书共56回,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读前40回。安排学生每天阅读3至5回,并按每天的阅读回目设计几个简单的填空问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以此提高阅读效果。

(二)让信息化技术为名著教学添油助力

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优化语文名著教学的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名著教学服务。搜集与名著相关的网络资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家校合作的渠道,使名著阅读焕发新的生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名著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领学生始终情绪高昂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比如在复习名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名著介绍视频、讲座或者相关的音乐。比如在复习《水浒传》时,我时常会利用课前或课后十分钟,在课室播放“百家讲坛”等相关节目视频,专家精彩的讲座让学生沉迷其中,不仅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人物主题的理解。短短十分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同时,那段时间我校的大课间音乐也配合名著学习,循环播放《好汉歌》,气势豪迈的音乐为名著复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度、拓展和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也可拓展课堂教学。例如在复习《儒林外史》时,我时常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解读资料,形象的人物动画视频配上生动有趣的讲解,学生看得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对儒林人物的理解。

2.用微课为名著学习助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模式也应运而生。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學生在“微”中知著,实现高效自主学习。

(1)在课堂学习中,灵活地穿插微课拓展内容

名著课堂上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会显得单调乏味。而且名著内容博大精深,以教师一己的力量想要讲透讲好是不容易的,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资源,博采众长,为名著教学助力。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专家名师制作的精品微课,语文教师可以先进行学习,根据教学所需选择出适合并有益于自己教学的微课视频,穿插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复习课上,我就在穿插播放了“西湖语文”公众号里的相关微课视频,微课教师新颖的主题角度和清晰的内容讲解,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也令作为教师的我思维变得活跃,获益匪浅,这也算是教学相长吧!

(2)在课后学习中,利用微课有效巩固复习

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漏听或没有听懂知识点,这时微课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教师可以把这些精品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布置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观看学习。学生课后去听微课,可以根据自己掌握名著知识的程度或者从自己的兴趣角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达到理解名著、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为名著学习助力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必读名著有12部之多,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例如《西游记》《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人物繁多,情节错综复杂,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出现张冠李戴、混淆人物、进度缓慢、厌读拒读等诸多问题。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利于学生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梳理人物的内部关系,理清情节之间的关联,使学生真正成为名著阅读的主体,并走近人物,把握名著主旨,吸收名著思想精华,滋养精神世界。

1.以人物为线索制作思维导图

在名著阅读中,理清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人物作为线索制作思维导图。比如,在阅读《儒林外史》时,面对其中众多人物关系,学生都看糊涂了。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名著作品当中的故事情节,用思维导图呈现人物关系,首先从整体出发,把人物划分为两大类,即作者要褒扬的正面人物和作者要批判讽刺的负面人物。其中负面人物又可以细分为腐儒、贪官污吏、地主乡绅以及名士群体、市井群体等几大类。通过梳理探究这些人物的关系,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和作品主旨。

2.以情节为线索制作思维导图

在名著(尤其是小说)阅读教学中,熟悉情节、梳理情节、分析情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故事情节制作思维导图,达到促读、熟读的效果。例如阅读《骆驼祥子》,指导学生以“三起三落”为线索设计思维导图;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指导学生以“四次死里逃生”为线索设计思维导图;阅读《海底两万里》,指导学生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或者以“十次遇险”为线索设计思维导图。学生设计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入阅读思考的过程,以任务驱动解决阅读当中的问题,把握阅读主题。

3.以章节结构为线索制作思维导图

阅读名著作品时,以章节结构为线索做好思维导图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名著内容,对名著内容有一个宏观完整的思维链。比如《儒林外史》的谋篇布局是这样的:开篇以王冕之事作楔子,第2至30回写醉心功名的儒生和招摇撞骗的假名士,第31至37回写挽救世道人心的真儒,第38至54回写理想文士的探索和八股取士制下的衰颓,结尾写市井四奇人来寄托理想。学生在完成这份思维导图后,自然对整部小说内容的大概了然于心,为后期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逐渐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

(四)安排阅读反馈,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

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反馈高度重视。阅读反馈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反馈来促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反馈的各种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阅读反馈的形式很多,例如初一年级在阅读《西游记》后,可以布置学生制作“大话西游”卡片,每位学生选5位自己感兴趣的西游人物做卡片,卡片的内容是人物画像、姓名、绰号、经典情节和性格的概括。这些卡片可以在班级墙报上展示,也可以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二年级学生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可以在年级举行名著小剧本表演,比如教师先提供几个情节,如“保尔被学校开除”“保尔在车站打工”“保尔与冬妮娅初遇”“保尔修铁路时偶遇冬妮娅”等,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情节,把名著情节改编为剧本,然后选取演员进行戏剧表演。初三年级读完《水浒传》后,可以开展辩论赛、水浒小论文创作及“水浒知识大比拼”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阅读反馈活动。以辩论为例,阅读《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章节后,教师可以提出辩题:“你认为武松算得上英雄吗?”学生分成正反两组,教师给学生6至8分钟时间组织语言、翻阅小说。这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反馈形式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确保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同时还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载体。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应去除阅读“功利化”的狭隘思想,不应该只是着眼于考试、一味地研究考题、命制考题,然后让学生“刷题”,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育学生阅读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精心规划名著阅读教学细则。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还要积极转变思想,多阅读、多学习、多借鉴,要与时俱进、多措并举,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及阅读模式,及时进行阅读反馈,增加名著阅读教学的互动性,真正将名著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名著作品中吸取人类文化精华养料,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优秀品质,真正让名著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代金霞《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2] 胡丽萍《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外语文》2021年第3期。

[3] 仇红梅《信息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新智慧》202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名著导图微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