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4-04-14李鑫

关键词:融合传统课堂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主动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有助于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并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高瞻远瞩中实现与时俱进,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文化自信心。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深入分析两者相融合的原则和具体对策,以期为探索高中政治教学路径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 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9

在融合高中政治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从学科教材着手,甄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动整合多种教学对策和手段,保障最佳的融合效果。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期待、兴趣爱好及思维层次,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巧妙设计多个教学环节,精心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全面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及文化自信心。教师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延续文脉、传承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首先,教师没有从学科教材着手,灵活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地方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和单一,没有精心创设教学问题并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难以深入领悟文化的精髓。

最后,教师没有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并设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环节,忽略了传统文化在课前导入、课程教学和课后巩固中的灵活渗透和前后贯穿,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深入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原则

1.适宜性原则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凸显高中政治学科的育人优势,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教师需要严格遵循适宜性原则,深入浅出地剖析学科内容。通过解读文化以及回顾历史来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确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教学相得益彰。

2.科学性原则

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内涵丰富,蕴含诸多的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高中政治则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囊括了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两者的融合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深度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期待和思维习惯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期待和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热情。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政治课堂学习,主动传承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多样性原则

高中生的学科学习特点、思维能力及兴趣爱好各有不同,个体差异性较为明显。为了保障政治教学的普适性,在紧密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实现多元施教和分层引导,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不同层次及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保持较强的学习热情,认真配合教师,自觉接受文化熏陶和教化。

三、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策略

1.拓展教学材料,甄选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的顺利过渡,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在全面拓展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及灵活应用传统文化资源,逐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首先,教师应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新课改之后的高中政治教材囊括了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和新知识灵活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基本学情及育人目的甄选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

其次,教师应主动开发地方资源,逐步丰富和拓展学科内容。一部分传统文化抽象难懂,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应适当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教学内容。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回归教学正轨,从生活中取材,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极具生活气息的传统文化资源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高中政治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适当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依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灵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了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做好摸底工作,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逐步打造活力课堂,从学生身边的传统文化内容着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展览馆、博物馆、宣传栏、纪念馆、图书馆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传统艺术融入课堂,作为优秀文化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想实际及思维习惯制定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案。让学生能够主动跟上课堂节奏,实现乐学善学和高效吸收。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精心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整合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人物事件、经典故事、思想观念、文化作品以及名言名句,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主人。

2.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效果

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灵活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师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辨析议题、探索问题及感知情境,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教师需要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法,将问题与情境相结合,用问题驱动学生,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自觉追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为了保证最佳的教学成果,教师需要深度分析新课改,综合考量高中生的认知期待、心理诉求以及政治学科的教材编排特征,科学设定情境主线,巧妙融入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问题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探究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韵味。高中政治教材囊括多元知识,理论性较强,一部分知识抽象难懂,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核心知识明确教学主题,串联零散知识,清晰、具体地展现学科内容,避免学科教学空洞乏味。因此,在灵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严格遵循系统性、逻辑性的主题探究式教学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知识”时,可以设计“探寻宗教的‘混搭——以广州宗教文化为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整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源,选择极具代表性的其他地方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广州越秀区的宗教建筑群,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化旅游景点着手,让学生深入分析宗教知识。在确保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则可以设置系列问题,如:“宗教信仰的不同说明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是怎么样的?”“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宗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宗教呢?”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将主题探究活动引向纵深,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主动迁移新旧知识,将宗教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意识到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融入教学过程,巧设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环节

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更加严格,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另一方面应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视角,将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与课后总结相结合,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学科知识的本质原貌,实现触类旁通。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多个教学环节,逐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课堂所学,避免学生学了忘、忘了学。

首先,教师需要抓住课前导入这一关键环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融入正课内容,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探索新知,实现深度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极具启发性和针对性的课堂导语,灵活融入傳统文化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新课环节中,教师需要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活动式教学和议题式教学的效果比较可观,备受推崇,教师需要逐步打造多维互动课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科学选取教学材料,明确教学议题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全面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围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总议题设置“立鸿鹄志,中华有梦”“牢记使命,追梦新时代”和“砥砺前行,圆梦新征程”三个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由探讨,主动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史与当今时代相结合,站在中华民族辉煌与苦难交织的视角分析中国梦的核心含义。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进而主动将核心精力放在学业中,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以及“三观”。

最后,教师需要抓住课后巩固环节,组织开展课后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避免学生遗忘所学知识,教师应适当安排课堂练习,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理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文化,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迁移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动以及独立探究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形成较强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个人的政治认同和文化素养。

4.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协调和平衡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充分凸显高中政治学科的实践属性,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教师可以打造传统文化兴趣平台。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时空基本不受限制。教师应打破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灵活利用多种大数据技术以及线上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课堂。教师以线上教学为主,将传统文化+互联网的线上教学与传统文化+兴趣班的线下教学相结合,逐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促使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遗进校园”备受关注,教师需要突破知识层面和鉴赏层面的学习束缚,从实践层面着手,将记忆传承和技能传承相结合,充分发挥高中政治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的真实感受,分析“为什么当今文化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创新”,从而逐步升华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高中政治的指导价值比较明显,在灵活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主动跳出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实现校内向校外的有效拓展,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的切身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社会服务、社会调研、专题访谈、志愿服务等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以及生活经验大力开发及灵活运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如端午节派粽子、清明节扫墓祭祀以及重阳节敬老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传统文化,分析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意识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讲究方式方法,坚持多措并举,深度钻研学科知识,有效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保障最佳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效果。教师还要采取学生容易理解和能接受的方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设计多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 徐卫东《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第12期。

[2] 张兴平《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甘肃教育》 2023年第7期。

[3] 汪成《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缺失和构建策略研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年第5期。

[4] 刘木英《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9期。

[5] 秦璐、王瑞《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14期。

[6] 冯蕾《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聊城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李鑫,1979年生,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美在课堂花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