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班级团队化管理方式探究

2024-04-11王娟红常卫华孙德刚黄志秋李小艳张桥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意识班级

王娟红,常卫华,孙德刚,黄志秋,张 谊,李小艳,张桥桥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当今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泛,寻求改变、创新的意识更强烈。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面临选择时更多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利益,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优势和劣势不同。

大学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学生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己班级有强烈的共情,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善于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从来都不盲从、不迎合,用自己真实的姿态面对生活,整体呈现出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特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类似于企业团队管理,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赋予班级责任,激发干事动力,从而培养学生水到渠成的能力。做好学生班级建设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而且对他们的成长蜕变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切实做好班级团队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培养集体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用好“班级”平台,综合素质得到更高提升,每一个辅导员都责无旁贷。

身处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发生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外界各种不确定因素,教育对于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文化的创新与变革。作为一名基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立自身之“德”、树学生学习之榜样,引科学创新之“法”、领学生正确之实践,坚持教书育人的初心,以培养学生为己任,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针对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多民族地区高校管理现状,从辅导员班级管理措施的改革和班级凝聚力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提供借鉴。

1 多民族地区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该地区地域广阔、较为偏远,以汉族、彝族、回族等为主,属多民族地区,西昌学院作为该地区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因位置偏远等多方面原因使班级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1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通常起到“大脑”的作用,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完成的怎么样等一系列流程,都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逐步落实。而学生犹如人的“四肢”,给人一种“做事”的表象,管理模式类似于“下军之将,尽己之力”和“中军之将,尽人之力”。辅导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班级管理权责分工不明确,投身于琐碎事务中,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缺乏对班级学生个性的研究,疏忽了班级学生凝聚力的培养,班级管理效率不高。

1.2 学生慎独自律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遇到事习惯用向手机、电脑等录求帮助,个人独立思考方面出现了惰性。班级学生独立性较弱、干事情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很少考虑做事的效果。因为学生很清楚,一件事情干了就可以,至于效果辅导员或班主任总会再重复一遍。依赖性过强,动手能力差,思维固定,不敢做和不想做的思想较普遍,缺乏思考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大局意识,提高团队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拓展,从事工作中注重集体荣誉感。

1.3 班级团队观念淡薄 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级凝聚力的高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团队意识淡薄,我行我素。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拥有各自的习惯和爱好。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多样、知识较广,个性化更加凸显,个人意识又非常强烈,但是缺乏集体意识,凝聚力较弱,团队作用不明显,导致班级部分学生处理事情拖拉、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等现象。

2 辅导员班级管理措施的改革与探索

2.1 辅导员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1 提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辅导员在学生的引导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从人格魅力、工作能力、战略思维的培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引导学生综合能力,比如,日常打卡体验: 大声朗诵篇章,声情并茂地给亲朋好友讲一个故事,开展小组内相互命题的5 min即兴演讲等。每学期开展不低于2 次的撰写班干部竞选文稿、活动策划书等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等。每学期开展一次户外自由辩论,通过争辩引导团队成员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团队建立学时室,并购买了多量相关书籍或参考书,规定团队成员每学期都要读一部书籍,期末以PPT 形式进行读书成果交流,以提升学习能力。

2.2 辅导员角色改变(1 转变)为了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到,辅导员费尽了心血,尤其是专职辅导员,管理班级较多,事事都亲力亲为,时间根本不允许。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专业培训与训练,提升辅导员角色转变意识,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上军之将,启人之智”,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手的习惯,和做事善计划、有方法、敢担当的人格。

2.3 三引导 班级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自己干和带着学生干有本质的差别。辅导员用管理者的角度和思路,从班委层面和学生层面进行培养和引导。(1)班委层面,从思想上引导,培养班委领导者的思维,形成灵活的的思维意识,落实高效执行的行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2)学生层面,用“细心、关心、信心”的“三心”模式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班集体团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在班级这个团队中发展自己,并维护团队利益。(3)策略与行为引导:注重学生做事方式方法的引导,只有学生最了解学生,通过班委发挥特长,每一件事找到最有效的完成方式。不要轻易说出事情的解决办法,常说“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每时每刻替学生去解决问题。

2.4 规则要细,管理有“度”(1)明确班级管理原则,设立学生遵守底线。在新生入学时,严格落实学校学院管理办法,强调学生必须遵守规定,严抓学业、狠抓纪律。(2)把握好一个“度”,做学生的亦师亦友,用“平等观念”“鼓励式教育”深入学生,与学生谈心谈话,走进学生的心理,及时细心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尤其对特殊困难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精力,让辅导员转变为学生们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

3 班级凝聚力的创新

辅导员要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警醒自己,牢记“上军之将,启人之智”的培养意识,秉着“争先为竞、力争上游、韶华飞逝、唯有拼搏”的美好憧憬,引导教育青年学生志存高远、珍惜时光、静心沉淀、勤奋有为。

3.1 团队理念指导班级管理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史;引导学生团结奋进,同心协力维护团结奋发的班级团队。在班级团队中,每个人都最大限度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最大可能的享受团队的资源。定期以团队形式组织各种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 次,通过团队活动的举办,班级团体意识逐步增强,凝心聚力的合作效率明显。

3.2 良好班风指引拼搏进取 班会中坚持“会前学思政,会中论专业,会后温国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定期与学生一起学习“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求学历程,在班级中成立学习互帮小组,按月分组开展集中专业课复习,巩固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传帮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学术报告,拓展专业知识前沿,与专业课老师一起,激励学生踊跃参加课程实验、科研试验,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在思想上达成“勤奋拼搏”的共识,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在良好班风的指引下、团队拼搏的努力中,感受班级凝聚带来的力量,凝练培育班级荣誉。

3.3 温馨舍风助力团结友爱 坚持崇善致美,笃行致远的初心,积极探索学生寝室相处模式,以共学习、同研讨、比作业、比书法等形式打造文明和谐寝室交往交流模式,实现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增进室友彼此更多思想的交流和融汇,努力让寝室成为每位学生休息的家园和驿站,减少班级学生寝室矛盾,培养室友之间团结友爱、提升互帮互助的意识,形成“一共、一同、二比”的寝室舍风。

4 改革效果分析

团队从2020 年开始,就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通过对2018 级、2019 级、2020 级、2021级和2022 级本科40 多个班级5000 多名学生,就班级荣誉、个人荣誉、考研率等进行了数据分析,数据可见,2020 年开始实施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探索以来,班级荣誉、个人荣誉和考研率均呈上升趋势(图1),学生及寝室矛盾解决完成率达100%,研究结果可间接反映出班风显著提升,管理成效明显提高。

图1 效果统计

5 总结

针对多民族地区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就辅导员班级管理措施的改革和班级凝聚力的创新领域进行了研究,形成“一提升、一转变、三引导、细规则,放管理、树班风舍风”、加强团队意识培养的班级管理模式,其成效显著,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辅导员意识班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班级“四小怪”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