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代襦裙的创新改良应用

2024-04-11李松燐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服饰面料服装

李松燐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唐代服饰距今1400多年,开启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华美、最开放、最多样的篇章。其中,作为唐代女性常见服饰之一的襦裙,以其大胆的设计、丰富的色彩,特殊的材质,以及独特的文化,深受众多女性喜爱和推崇。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对唐代襦裙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其形制及其服饰之美依然是现代服装设计的重要创作灵感来源。

1 唐代襦裙内涵特征

襦裙服由上襦和下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上襦因为束在裙内,一般不需太长,可以是短襦或衫,穿着时下装多搭配长裙。外面再搭配半臂和披帛,增加整体造型的层次感。襦裙的轮廓大多为上紧下松,既突出女性的曲线美,又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面料多采用丝绸,尽显飘逸之美。此外,扎系丝带或披帛也是襦裙服常见的配饰方式,襦裙服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性感,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服饰选择。

盛唐初期,由于受前朝遗俗的影响,服饰仍多著窄衣长裙,面料色彩及其花纹相比较为朴素。然而,到了盛唐中期,妇女们开始向往丰盈的体态,这使得衫襦的衣身变得更为宽松,穿着时暴露肌肤的部分增多,纹样华丽。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等杰出作品中的女子形象珠圆玉润,展现出盛唐时期妇女生活的开放与明朗氛围。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衣袖流行紧窄的风潮。在开元天宝年代之后,衫襦的衣袖开始有增大趋势,直到文宗时期前后,衣服开始变得宽松肥大,袖子甚至于低垂至地面,逐渐形成奢靡的风气。在盛唐末期,为了遏制此种风气,当时的统治者颁布了关于限制袖围尺寸的禁令。初唐时期的领型相对保守,到了盛唐时期,领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直领、圆领、方领、鸡心领和袒领等新颖的款式。如袒领,穿着较为开放,领口开得很低,更有甚者不穿内衣,使得半个胸脯露在外面,仅仅以薄纱遮掩,它可以把女性的形体之美,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簪花仕女图中就体现了这种华美与性感的袒露风格,这种袒露的风潮可以看作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也展示了盛唐时期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开放的态度。

2 襦裙在现代女装中的改良与创新

我国的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老先生曾经说过:“文化的融合和移植,是文化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移植”需要有肥土沃壤,没有这样的基础,移植过来的种子就难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在唐代襦裙造型的改良创新上,其重点是将传统襦裙的造型,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并融入现代服饰的审美共同性。这种创新使得传统襦裙的元素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时尚潮流,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不仅保留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在茁壮成长。这样的创新应用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传统服饰在国内外的认可和传承。

2.1 层次轻简的造型

现代人渴望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在保留传统襦裙形制和结构完整性上,同时突显艺术美学,运用经典的设计、面料和工艺进行改良制作。改良型襦裙,设计时借鉴其形制特征,通过现代设计方法转化和线条变化,既保留了传统服装的特点,又考虑现代人的审美喜好和穿着习惯进行改良,使其更贴合人体结构,提高舒适性并具备时尚性。如改良型襦裙的款式可根据唐制齐胸襦裙的形制特点展开设计,使其裙摆长度至脚踝,适合日常化穿着,轻便飘逸。色彩上可以采用清新自然的淡彩色系与彩灰色系搭配,裙头和裙摆处可采用刺绣、印花工艺进行装饰。经过改良后摒弃了传统唐代襦裙的繁复层叠,其造型更加简约且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虽然因其形制的局限性导致样式较为单一,但仍能通过款式、色彩、图案、工艺等方式传达出唐代女子服饰的意境美和复古美,可做为日常化服装进行混搭和穿搭,大大减少了穿着形式上的复杂步骤,不仅展现出穿着者的个人魅力,而且在造型层次上更加轻盈简洁。这种改良型现代唐制襦裙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2.2 材质丰富的面料

在唐代,纺织业作坊遍布各地,不计其数,在此时期,许多染织署也建立起来。唐代的纺织品主要分为丝与麻两种,丝织物包括绫罗、纱等经常用于贵族服饰和用品;麻织物包括火麻布、班布、胡女布等,在平民百姓中使用较为广泛[2]。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纺织行业已经有高度的分工化和产业化,在社会需求方面也更加多样化、精细化。如今在改良型襦裙的应用中,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与时尚并重。面料大量使用了合成纤维面料,如雪纺、聚酯纤维、氨纶、涤纶和天丝等。使用这类合成纤维面料,具备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大量生产、成本占有优势,性价比较高,易于打理和保养,并且在设计上具备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天然面料毕竟有限,使用这类面料可以弥补面料缺口。同时合成纤维面料可以改善天然面料的不足,使用更加广泛,比如棉质面料容易变色和起皱,而合成纤维就不存在这样的缺点,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并且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节。例如,用棉麻混纺面料来制作上襦,既可以展现其古朴飘逸的质感,又能让服装亲肤舒适、轻薄简约。此外,改良版襦裙在洗涤方面也更加便利。传统汉服对洗涤方式要求较高,需要满足多种特定条件,较为麻烦,而改良襦裙和日常服饰一样进行清洗和保养,不需要太多的限制条件,也使得很多喜欢的人更有意愿购买和穿着。

改良型襦裙在面料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结合传统的天然面料和现代的合成纤维,可以展现出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的质感,又增加了面料的舒适度和美感。为购买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得汉服能够在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之间找到平衡,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2.3 中西合璧的版型

唐代服饰在结构上以平面十字形裁剪方式为主,并不注重人体曲线的修饰。展现出扁平、连通、无省道的特色结构[3]。外观多为窄袖或广袖衫襦、配搭长裙、外着半臂、披搭帔帛。在改良襦裙创新中,为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可对唐代襦裙造型加以取舍,包括领型、襟线、袖型、摆线、褶裥等形态变化,将传统的中式平面裁剪与西方的三维立体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使改良襦裙不仅保留了唐代女子的精神风貌,还充分展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美。

在改良襦裙中,借鉴西式造型技术和现代工艺、审美观点,注重适应人体的体型特征,通过设计省道、肩缝和袖窿等结构方式,突出人体曲线,使服装既舒适又合体。改良型襦裙保留了其原有的精神风貌又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并充分体现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美。它在款式造型上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结合现代服装的简洁方便之处进行改良优化,使服装既易于穿着,又不失其传统的美感。

2.4 明艳轻快的色彩

唐代女子服饰整体上运用鲜明的色彩进行搭配,具有色调明亮鲜丽尽显华丽富贵的风格特点[4]。短襦长裙是唐代女子服饰中色彩变化的主要体现,唐人较偏好暖色系,尤其是明度及纯度较高的红、黄、绿等色调最为常用。但由于时代之不同,在各时期内对颜色偏好也有差异。初唐时期偏向淡色调,红色最受欢迎,黄色和白色也常见,而在对比色中,黑白配、红白配较为流行。而初唐后期至盛唐,鲜亮的补色搭配应用较为广泛,例如黄衣紫裙、红衣绿裙等。对比于初、盛唐时期,中、晚唐的颜色搭配更加稳重一些。

唐代襦裙五彩斑斓,各种颜色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呼应。在色彩的对比和衬托上充分体现出层次清晰,色彩变化有序,浓淡相宜,整体协调统一的特点。改良襦裙也应注重色彩的变化与统一,使其与服装造型和风格相互协调。在传统色彩搭配上进行创新,需要对传统色彩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融合、取舍以及色彩与设计元素的创意运用,实现对传统色彩的革新。同时,可以运用当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或方法题材,使传统色彩所包含的生气勃勃的美感得以展现。例如,在现代唐制汉服设计中,可以在原有色彩搭配上稍作调整,运用水彩、油画等各种艺术和色彩表现手法,使色彩层次更加丰富,使人们感受到独特的传统色彩之美。

2.5 古今精湛的技艺

较之以前的时代,唐代服饰及其制作工艺进步明显,织、染、绣等各种工艺技术在图案纹样装饰中进行广泛使用,但与现代的高科技工艺相比则显得无足轻重。现代服装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不再需要全程手工染织、裁剪、缝制和装饰。

新技术和新材料为改良襦裙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常用的有机绣工艺和数码印花工艺。机绣工艺运用计算机编程把不同的针法输入系统,能够绣出和手工绣品一样的水平和效果。在改良襦裙图案设计中,常采用平针刺绣,以模仿传统苏绣技艺,机绣工艺装饰的图案具有清晰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真实感。数码印花工艺是用数码喷绘的方式把设计好的图案印在面料上,在成本、时间和产量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是改良襦裙纹样生产中的主要工艺。

在改良襦裙设计中,传统的工艺技术:绣、嵌、镶、滚、包、镂、拼、贴、绘等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还能增加服装的体验感和提升其文化价值。同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工业技术相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满足了市场对服装独特设计及符合自己要求的个性化需求。

3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之美的襦裙,能够展现女性优雅风范,也深受现代广大女性的喜爱,对唐代襦裙的创新改良应用是对唐代襦裙的文化内涵、审美和传统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与了解的基础上,保留其色彩、纹样和传统文化等优点和特点,结合现代的流行趋势,对其进行合理、合规改良,提高襦裙的吸引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使越来越多的群体接受并喜欢创新改良襦裙,并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服饰面料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雪人的服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