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分析

2024-04-10贺孟阳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贺孟阳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始终是社会进步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程度受社会发展状况所制约,人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是相通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同向性,随着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也会逐步显现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富裕生活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又取得了哪些进展,对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涵义

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片面的、抽象的人”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关论述散见于马克思各时期著作,想要清晰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十分困难,只能在马克思思想中提取出其一般涵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劳动的自由自觉和人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还涵盖了人的感情意志、自由意识和社会关系等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并实现其需要、社会关系、个性和能力。

(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人的需要引起的,人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决定了人对于客观事物始终存在需求,而这个需求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认为,需要和生产一样,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因为人类的活动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激发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需要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境遇。“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1]117人之所以为全面发展的人和人的需要的丰富及发展密不可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真正的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受到了资产阶级和资本利益的剥削和压迫,人的需求不但没有得到满足,更多的反而是贫乏和空虚。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马克思曾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不同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现实的需要以及潜在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进而追求满足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联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是交往实践的产物。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05人的发展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处于人类社会中的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必然的,人的发展现实地表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之中,人的本质也只有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得以表现和实现,所以,“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295。人具有社会性,而交往使得人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的更加丰富,也意味着人对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控制。人只有在物质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政治、经济、道德、家庭、文化、人与自然等关系,拥有了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联系,人的发展就会从贫乏变得全面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使个人不断完善自己,进而取得更好的进步。

(三)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是其区别于他人的内在差异性和独特性表现,蕴含着作为个体的人的社会本质规定性。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人的发展角度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种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自由个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即第三个形态。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能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在于其特殊性。人的个性和能力就是这种特殊性的外在表现,体现在自由和自觉两个特质,可以完全占有和控制自己的社会关系,使人能够不受阻碍地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其自主性、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越强,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表现就越突出。

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人类表现和确证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330才能的发展是人本身自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人之为人的外显。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体力和智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的全面发展,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全部的力量,多方面能力得到自由发展。

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有历史阶段性,受具体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受到阶级关系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劳动的人没有个性体现,能力的发展也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人的能力、价值、地位等一切属性都需要通过“人的依赖”来体现,人的发展必须通过对象化和外化到客观事物当中,人的发展状态必须投射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来量化、分析和研究,在这样以物的发展为特征的形态中,人的发展失去其独立性,也失去了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可能。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张扬和发展,人们可以“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4]165人们的活动并不是由于外在的逼迫而劳动,而真正能够依据自己的意愿,依据自身的兴趣进行活动,人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人的个性和能力将会自由自觉地发展,不再有外在强制性的限制。

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必然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要求。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人作为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其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区别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应当保证生产力和生产者个人的双重发展,既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有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物和人都高度发达和繁荣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处于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也必然要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区别。

其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应该主要关注的是真正的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也会在社会现代化的时候向现代化迈进,只有当人的现代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从时间上讲,在具体的社会发展实践中来看,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人的现代化实质上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也内在蕴含了要促进人全面发展。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需要、个性和能力,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深深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人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最具决定性和创造性的力量,人的能力和潜力的发展对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具有重要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以人的发展为主导。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人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掘,涌现出一代代新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73无论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人的劳动和创造,共同富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约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关键因素仍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承担者,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适宜的主体条件,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持续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只有持续推动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展进步,个人力量汇聚成为社会力量,社会的发展才会有巨大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需要切实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搭建更好的平台,创设更好的条件,发挥人的创造动力和潜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物质资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关于人的未来存在形式的想象性口号,而是马克思基于实践基础上物质生产条件和现实的人的发展状况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命题。人的存在首先必须存在一定的物质资料和相关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5]158一切人和一切历史的存在建立在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上,人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之上的。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如果人还在为生存而苦恼,为生活资料而奔走忙碌,人处于贫困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彼此争斗,战争、死亡等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在死亡的边界挣扎,人又陷入混乱之中,人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资料的丰富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物质生产资料的存在是人的存在基本条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6]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跨越式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真正实现了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自然的存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内涵,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足以满足人类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空间环境。自然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石,是人类生存发展并不断与之交往的“无机的身体”。人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显得渺小,人们对自然的征服性、破坏性行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后果,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始终未得到合理解决。人面对自然,最大的优势在于人能够认识自然和运用自然规律,这既是人对待自然应有的态度,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勇于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应该取之有时、用之有道,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道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将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协同增效,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摆脱了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治理,致力于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发展道路。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人与自然关系,以整体、和谐、循环、再生、共赢的生态文明理念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类重新审视和纠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一,在物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和有利条件。其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追求,使人类对这一关系的全面占有真正成为现实。

(三)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也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指引方向和提供动力,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应得到重视和发展。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需要基础之上的,但在物质需要基础之上还有精神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7]130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是人的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还包含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富足。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既要有不断充裕的物质生活,也要有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同步提高和全面增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实现,满足人民的真实需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和丰富。同时,我国始终不忘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进入新时代,我国坚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明确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中国式现代化在动态发展中寻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进程,在马克思的设想中,只有在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任务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恒定的标准,它的丰富内涵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相关联,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标准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长期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进程。在追寻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结合现实社会发展形势,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具体化和现实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刻板的、僵死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结合现实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教结合”,十分重视劳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四有新人”的培养,注重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十分重视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强调,推进个人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政治、精神等各方面全面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核心任务。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彰显人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制定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作出的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的战略安排。作为一个长期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在寻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是一个有具体目的和有现实依据的科学的动态发展进程。

五、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基本目标,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重构人与自然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和谐环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彰显了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表明其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现实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