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水文化建设浅析

2024-04-09

治淮 2024年2期
关键词:河湖弘扬水利

曹 冉

(淮河水利委员会通信总站,安徽 蚌埠 233001)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水文化是水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安徽、江苏、山东3 省结合各地历史、人文、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就推动水文化的展示与弘扬,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幸福河湖建设中弘扬水文化典型做法及成效

1.1 安徽省

1.1.1 将文化要素融入“水美乡村”建设

六安市金寨县通过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充分挖掘斑竹园镇红色基因,将其与沙堰河幸福河湖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主题墙绘、红色公路、水文化公园、印象邢湾等亮点工程,让红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水文化交融;通过实施农村河道沟塘整治、滨水景观打造与提升、小流域治理、完善旅游通道等工作,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出集乡村旅游、特色民宿、河滨生态、红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水美乡村”,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1.1.2 推进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

六安市深入挖掘淠史杭“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治水精神,在幸福淠河建设过程中将当地的治水历程、人物故事、人文风情与水利工程深度融合,打造集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百里河岸线,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在改善人居环境、美化生态景观、厚植文化渊源方面的作用;以城乡大中型水闸、泵站为依托,建设区域文化精品示范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区域历史相协调,重点发挥水闸、泵站的水情科普宣教作用。

1.1.3 加强水文化传播

合肥市分别以“河长制是什么”“五长联动,聚焦河湖长制”等为主题制作动漫公益片,在全省率先实现“河长制+地铁”,在地铁3 号线滚动播放,制作多个公益短视频如《水生》《泡茶》等,增进公众对河湖长制的认知了解。

1.2 江苏省

1.2.1 开展水利遗产系统保护工作

江苏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治水历史悠久,治水名人辈出,长期的治水实践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遗产。江苏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 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实施《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这是我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共登记水文化遗产点8322 处,率先启动省级水利遗产认定,形成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建成全国首个水文化遗产管理信息系统,为有序开展水利遗产管理保护、加强全省水文化建设夯实根基。

1.2.2 提升水利风景区文化内涵

水利风景区建设既要提升外观品质塑好“形”,又要深挖文化内涵炼好“魂”。江苏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把水美城乡、水文化载体建设列为河湖长制考核评价指标内容;将水利风景区创建作为各地实施生态河湖行动的必备要件,通过在质量等级评价中增设文化科普建设评价内容,引导景区大力推进水文化建设,各地更加注重文化资源挖掘展示,积极营建提升馆、廊、园、品等文化设施,目前江苏省拥有水文化展示馆的景区达81 家。

1.2.3 建立特色水文化场馆

泰州兴化市打造了兴东、开发区、戴窑、中堡、海南、沙沟等一批河长制主题公园,让民众潜移默化地提升“知水、爱水、护水、惜水”意识。淮安市金湖县在入江水道三河湾水利风景区打造三河湾水文化馆,宣传弘扬金湖人的治淮历程和为改造三河流域水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扬州市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水利文化展馆、水生态文明体验馆,全面展示扬州治水发展历程和水生态文明工作实践成果,开辟了水情教育新基地。

1.3 山东省

1.3.1 组织形式多样的水文化主题活动

弥河作为潍坊市的母亲河之一,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与悠久的文化,是流淌在潍坊大地上的华美诗篇,为流经的县市区带来了独特的人文风情。潍坊市水利局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的形式,全面扩大河长制、湖长制文化影响力,以河湖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凝聚起全社会爱河护河的共识和力量;依托弥河独特水环境,以弘扬“农圣文化”品牌为重点,持续每年开展以“绿色之春、文明之夏、丰硕之秋、欢乐之冬”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四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弥水所滋养的“农圣文化”。

1.3.2 推进水文化与产业相结合

沂水县姚店子河幸福河湖建设充分发掘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结合“传承红色,保护绿色,打造蓝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打造了集生态环境保护、红色文化传承、乡村田园体验、景观休闲游憩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共同体,全面打响了“红嫂故里,中国沂水”的县域品牌,成为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带动两岸农家乐发展,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让沂水县成为2019 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寿光市依托弥河水韵,已建成了1 个省级、3 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市民健身体育场、霍氏国际皮划艇为重点的东部弥河文化产业带,以三元朱村为基点的南部生态农业观光带,以农产品物流园为中心的西部休闲娱乐产业带,和以海上观光为主的海洋文化、以双王城制盐遗址为主的盐文化、以林海博览园为主的生态文化、以巨淀湖为主的红色文化等旅游产业带。

2 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现阶段幸福河湖建设中对水文化的概念、深度、表现形式、建设措施等系列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设计以及展示体系。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治水经验、水利遗产等挖掘收集有待加深,水文化的价值未能在幸福河湖建设中完全体现出来,尤其是农村河湖水文化弘扬建设较城市河湖有一定差距。

2.2 水文化弘扬传播不充分

现阶段水文化弘扬传播主要通过幸福河湖的展示牌、宣传板、水利博物馆、水文化主题活动等传统的物质载体,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利用不够,传播渠道不畅通,传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学术成果的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2.3 保障及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

各省市对幸福河湖建设虽设有一定奖补资金,但资金投入不足,市、县级配套资金薄弱,加之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治理、城镇雨污分流等任务投入大,资金占比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文化建设及标准的提升。

3 思考及建议

3.1 加大水文化开发力度

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水文化事业建设等多方面科学布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河湖状况、文化底蕴、经济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水文化发展模式,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湖水文化;把新阶段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及时升华到文化层面,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水文化;农村河湖水文化要与生态农业、旅游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建设水美乡村。

3.2 加强水文化传播载体建设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资源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型传媒资源,宣传展示特色水文化及水文化遗产;组织开展特色水文化活动,开展“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发挥水利工程设施、水利风景区作用,增强水文化宣传辐射力,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社会氛围。

3.3 强化幸福河湖及水文化建设保障

建立幸福河湖及水文化建设的配套专项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建立奖励激励、以奖代补等保障措施,鼓励地方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乡村振兴和各类涉水资金,发挥金融支持水利高质量发展作用,因地制宜引进文旅集团合作开发,全面打造幸福河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弘扬时代精神的先进水文化

猜你喜欢

河湖弘扬水利
弘扬爱国精神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水利工会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