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花艺术中的水墨表现*

2024-04-07张佳奇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水墨画青花水墨

张佳奇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水墨画与青花的概念特点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之一,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初“水墨”这个概念是由唐代张彦远所提出的,是通过水与墨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以墨色的干湿浓淡以及线条的勾、皴、点、染展现着画家想表现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意象。

青花瓷又被称为白地青花瓷,原料主要是氧化钴,在泥坯或素坯上进行绘画创作,再在上面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烧制形成的青白釉下彩绘艺术;或者先罩一层透明釉,再在其上绘画,最后经过喷釉烧制的釉中艺术。但不论釉下还是釉中,由于钴料烧后所呈现的青色,因此都被称之为“青花”。在青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水墨艺术在青花瓷中的运用,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

2 水墨与青花的相似性

2.1 材料的相似性

中国水墨画和青花艺术都给人明显的对比,一个以黑色与白色为主,一个以青色与白色相间。通过水的调和而产生这样的效果,才会有“墨分五色”与“料分五色”的区分,当然水在青花与水墨画的使用中也是有所区别的。水墨画中所谓“力透纸背”一方面强调笔力的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宣纸的吸水性,尤其是生宣纸,也正是这种特性,才能在“白”中发挥笔墨的意趣。而青花的坯体也具有吸水性,比宣纸更强,以水将青花料稀释产生不同的浓淡效果,但坯体不像宣纸一样能明显看到水的痕迹,墨色的变化以及叠加层次,毛笔画在坯板上会迅速吸干,料的深浅在坯板上会呈现一团团黑色,很难掌握它真正的深浅,而且有时在泥坯上进行勾线无法做到与宣纸上一样的流畅自如以及顿挫变化,这都需要不断地实践。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水墨画所用的工具也是青花的绘瓷工具,所以它们之间基本的使用工具是一致的,这也表现中国民族传统审美的一致性。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时代思想的不断进步,我国传统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实验抽象的水墨和现代的青花也在逐一兴起,因此不论是工具还是想法上都有着更大的突破,可以采用酒精、食用盐、喷枪、刀片等等进行大胆的尝试,从而取得别于传统的肌理效果。

2.2 艺术形式的相似性

从一千多年的发展史来看,水墨画与青花艺术都是围绕主要的单色色系,或黑白或青白,形成自己不同的艺术世界。这种主要的单色色系指的是一种颜色中的深浅以及明度的色感变化。水墨画的“墨分五色”,以及青花中“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这料的五色,都是单色色系的变化,可见单色体系的艺术表现在两者中极为相通。并且它们对于描绘对象笔墨方法也很接近,水墨画在表现客观物像能采用“淡破浓、浓破淡”的破墨法,也可以采用酣畅淋漓的泼墨法等,青花艺术也能如此,但由于青花的吸水性使用破墨或泼墨时需要令坯体浸入一定的水分,青花才能更好的发挥流动交互性。在笔法方面,青花也是从水墨画的笔法中吸收而产生一笔点画、双钩填色、单线平涂、披麻皴、大小斧劈皴法等许多绘画技法。在艺术内容上也相互融合,如水墨画从古至今主要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要题材,而青花从元代开始,绘画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例如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场景描绘,图案性的花纹鸟兽以及山水人物的组合,都在展现青花与水墨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水墨画的“诗书画印”也融合其中,当然青花发展至今也在产生与传统水墨相异的画面,但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3 水墨与青花的差异性

青花与水墨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工艺性与画面构图来看,青花比水墨画更具工艺画面的特殊性。水墨画只需采用笔墨纸就能进行艺术创作,工艺性更加简单,笔墨都能直接的呈现在纸上,材料的干扰性较低。青花就较为麻烦,首先青花的载体坯板,不如宣纸便于携带,甚至有时会因为不小心的碰撞,直接导致后面烧制的破裂,不同泥巴所做的坯板青花画在上面都是有所区别的,好的坯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花发色。其次就是青花料的使用,它不像墨一样就主要以黑分松烟和油烟墨,青花料从元代开始至到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种的青色,有发色淡雅的、有浓艳蓝紫的、幽兰明艳以及灰暗等等许多种,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罩子的烧制,通过烧罩子来初步了解青花料大概特性。而且由于青花料矿物质的沉淀性,在进行勾线或分水的时候需要进行搅拌,将青花料与水充分融合,不然你画深色时由于料的沉淀,表面都是浅的色料。使用青花料时,有时也需要使用桃胶和茶叶以增加料的流畅性和缓慢性。最后就是青白釉与火的烧制,青花艺术不是如水墨画一样所画即所见,青花在没有进行喷釉和烧制时,所呈现的是黑色而并不是青色,但如果没有喷釉直接烧制则会呈现绿色甚至黑色,因此对画面最后效果的掌握都需要艺术家对青花料的了解,知道它的黑白程度所代表的青白程度。喷得过厚则会产生“橘皮”一样的堆积,太薄又会令青发色不够,并且喷完,烧制的温度与环境也是影响青花的因素之一,温度太高则青花无形,温度过低则无法饱满发色,所以这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

从画面构图来看,水墨画主要以平面为主,青花则是平面与立体并行。青花坯体的样式有许多,如瓶、罐、壶、缸,甚至一些具有设计性的器形,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载体的空间大小来“经营位置”,符合器形。青花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依旧是火的艺术,具有工艺与构图复杂性。从技法来看,虽说水墨画的技法可以运用到青花艺术中,但不能完全照抄,水墨的用笔强调书画性,主张“以书入画”,因此一副好的水墨画作品有时从线条就能有所区别,而画青花的时候,由于泥与笔的阻力,笔与坯体的接触会有涩涩的感觉,便会要求绘画时果断直接,思考好下笔,不然就会很难行笔,因此青花也有自己的技法表现方式,它除了水墨画的一些方式,也可以利用综合材料达到自己特有的画面效果,也可以使用雕刻,剔除等技法。

4 水墨画对青花艺术的影响与运用

水墨画对青花艺术的影响有很多方面,青花所蕴含的思想审美,构图布局,笔墨技法等都有所体现。首先青花艺术和水墨画都是具有本土性的,是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所发展起来的,因此青花艺术同样具有水墨画的美学思想。就以中国水墨画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为例,强调描绘对象是“以形写神”的方式,不以模仿自然为目的,在画中寻求自我的精神性的,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表达。如王步的作品《青花芦雀图》(见图1)以兼工带写的方式,表现雀儿欢快嬉戏于芦苇丛中的画面,整幅画色调雅,小雀的神态活灵活现,芦苇层次丰富,充满生命的气息与超脱世俗之意,是“天人合一”自然与生命和谐的充分体现。

图1 《青花芦雀图》

其次是水墨画的构图上,在水墨画中构图被称为“经营位置”,即是在有限的黑白中妥善经营,因此在画面中就会有“主次、虚实、疏密”等构图特点,那么以秦锡麟的《芦荡深处》(见图2)为例,该画主要以芦苇和大雁两个物像为主,以重复的芦苇和飞翔的大雁展现富有生命的动感,远处的天空地面与其,一方面形成动静的对比,一方面又体现虚实的对比,除此不断重复的芦苇与大雁又产生疏密的变化,可见他整个画面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图2 《芦荡深处》

最后就是在笔墨技法上,笔墨是水墨画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不论是前文所说的“平、圆、留、重、变”“中锋、侧锋、逆锋”还是“墨分五色”等之说,在青花作品都能寻找到水墨的痕迹,以王步的青花为例,他不再是以传统青花勾线分水的方式,而是将水墨画的泼墨技法使用到青花中,以水墨画中的书画相结合,开辟了青花大写意的技法,以青花“分水”泼墨的方式使画面从浓到淡一气呵成,创造了青花水墨的新面貌。因此通过分析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作品从技法、章法、意境表达上都借鉴了水墨画艺术,在陶瓷彩绘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而到了现在,不管是水墨画还是青花艺术,都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作的理念和技法也更加多样。以杨冰老师的釉中青花为例(见图3),她所画的向日葵题材不论是在构图形式上还是绘画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以青花踏笔的方式,融合水墨画的点、线、面表达,创造更符合现代审美艺术的现代青花;还有罗小聪老师的青花剔青,是先以水墨画泼墨的方式产生不同层次,再通过版画剔除的方式在泥坯上进行“剔青”。他所创作的中国建筑与风景都展现着水墨的意境表达,蓝白相间,层次分明;还有干道甫老师的“青花与诗”系列,他更多的是表现东方的意境美学,总给人一种心灵平静之感,看着他的青花总能感受到中国水墨中的“似与不似”,像山却又不是山、看云不是云一种朦胧、模糊美感,仿佛是进入宇宙的神秘之处,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图3 釉中青花

5 结语

青花以水与料、青与白在瓷坯上展现着水墨的变化,水墨也在青花艺术中体现着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未来青花与水墨依旧会有许多艺术家不断的去思考与尝试,它也将不断地接受时代的考验,因此需要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从而开辟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水墨画青花水墨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
牡 丹 (水墨画)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