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苗族吊脚楼?领略传统民居之美

2024-04-05肖云白平院陈广付

文化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吊脚楼苗族民居

肖云?白平院?陈广付

苗族吊脚楼是我国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苗族同胞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体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苗族吊脚楼被拆除或者遗弃。随着这种半干栏式建筑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重视苗族吊脚楼的保护问题,并呼吁人们对这类濒危建筑进行保护。现通过研究苗族吊脚楼的特点,结合建筑的发展特征,探讨苗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苗族吊脚楼的特点

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大多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许多传统木建筑被破坏,甚至拆除。在此过程中,苗族吊脚楼得以保存下来,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结合现有研究对苗族吊脚楼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苗族吊脚楼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将苗族吊脚楼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代人在追求建筑舒适度与美观度时,忽略了对环境的适应与保护,以至于许多现代建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苗族吊脚楼的设计理念则与当代绿色建筑的理念相吻合,在取材(吊脚楼主要用木材建成,而木材是可再生资源)、占地、房间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破坏环境、不污染水资源)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特点。

苗族吊脚楼具有适应自然的特点

苗族吊脚楼依山而建,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不仅可以让人们远离蛇虫鼠蚁,而且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在潮湿温热的山区环境中,半干栏式建筑成为人们建造房屋时的不二选择,其也是苗族同胞适应自然的体现。

首先,苗族吊脚楼适应当地气候。吴崇山、单军等学者分别对黔东南的吊脚楼做了夏季热环境实测研究和冬季室内热舒适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吊脚楼的整体和局部房间布局合理,再加上其建筑材料为木头,因此在夏季具有较好的防热效果。在冬季,间歇式局部供暖更适合吊脚楼。这是因为苗族吊脚楼用木板围合而成,局部供暖可以使房间温度上升更快。苗族吊脚楼冬暖夏凉的特点体现了苗族人对自然的适应性以及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其次,苗族吊脚楼的选址也体现出其适应自然的特点。苗族吊脚楼依山而建,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合理利用了山地空间。从吊脚楼的结构来看,苗族人民依据地形地貌、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建造了干栏式建筑,体现了人们适应自然的智慧。

最后,吊脚楼的分层设计既体现出其适应自然的特点,又体现出人们适应农耕生活的特点。苗族吊脚楼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完美利用了自然资源。其底层架空,中间层远离地面,干燥舒适,最适合人居住,顶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创造了一个通风干燥、利于储存粮食的空间。这一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苗族同胞的智慧。

苗族吊脚楼具有可开发创新的特点

首先,苗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独特。作为我国优秀传统建筑之一,苗族吊脚楼现已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近年来,不少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吴位巍从物理学角度对吊脚楼的榫卯技艺进行了研究,以期帮助人们完整地保护和传承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吊脚楼不用一钉一铆却可以百年不倒,这样优秀的技艺值得人们去深入开发与研究。

其次,从旅游视角来看,苗族吊脚楼可以进行开发创新。将苗族吊脚楼进行创新,并应用到旅游业中,既可以为民族地区的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为国家和政府提供一条保护我国优秀传统建筑的路径。

最后,对苗族吊脚楼的开发和创新应遵循自然地理条件、当地文化等,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创新。

苗族吊脚楼具有艺术性

苗族吊脚楼不论在外形、结构、功能还是使用材料上,都体现出苗族人民的大智慧。而这种建筑智慧与苗族人民独特的习俗、生活环境与信仰密切相关。“建筑师凭一根丈杆,一支笔,将错综复杂的金瓜梁方、斗拱支柱,以杉木开槽,穿榫合接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衔接不隙,丝毫不差,牢固严密,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这体现了苗族吊脚楼高超的建筑技艺。

从建筑美学来说,苗族吊脚楼富有节奏美感。苗族吊脚楼轻重协调,其叠错、架空的处理手法使建筑呈现出活泼的动感。苗族人民利用山区地貌建成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苗族吊脚楼还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建筑空间与功能分区的秩序之美以及苗族人民的精神之美。苗族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充分体现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从苗族吊脚楼的特点探讨其保护与发展之路

苗族吊脚楼作为我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之一,现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但吊脚楼的建造技艺却面临失传的风险,因此,有关部门要呼吁人们主动保护与传承这项技艺。苗族吊脚楼的保护措施应结合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多个角度着手。

借助现代建筑传承苗族吊脚楼的生态智慧

苗族吊脚楼的生态智慧体现在其取材、建筑过程、建筑方法、建筑选址等方面。有关苗族吊脚楼夏季与冬季热环境及热舒适的研究表明,在夏季,苗族吊脚楼的建筑结构和取材可以使居住者感到凉爽;在冬季,苗族吊脚楼的间歇性局部供暖会使得室内温暖舒适。所以,现代建筑师可以从苗族吊脚楼中汲取灵感,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是苗族吊脚楼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以及苗族吊脚楼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一些现代建筑往往以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现代人应该意识到,人类在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比如如何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

留住居住者是保护与发展苗族吊脚楼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苗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将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來,还要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两处典型传统吊脚楼民居进行保存,将其他吊脚楼民居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这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吊脚楼的保护如果保持原样,其居住者就会越来越少,最终面临消失的风险。

保护民居建筑最好的方法就是始终让人居住,所以有关部门应考虑如何留住吊脚楼的居住者。笔者认为,要想留住苗族吊脚楼的居住者,就应该在保护苗族吊脚楼的基础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体验,或将其用于发展相关产业。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例如,贾丽媛、李瑞君为提升苗族吊脚楼的居住体验,对吊脚楼做了更新设计研究。他们以清宅为改造对象,分别对吊脚楼的建筑材料、光线、空间结构、卫生条件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做了改造,以期使该类建筑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叶振泉、陈清等人拟在保持吊脚楼外观不变的情况下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支撑材料对传统吊脚楼进行更新设计。将吊脚楼的木结构换为钢筋混凝土不仅可以让吊脚楼的使用期限变长,而且也增加了其安全性。王冠、韦雨彤对将苗族吊脚楼改造为民宿进行了研究,既对苗族吊脚楼进行了保护,又让苗族吊脚楼有人居住。他们指出,将苗族吊脚楼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室内的生活空间结合起来,基于苗族吊脚楼发展民宿产业可以有效帮助游客缓解疲劳,满足游客体验慢生活的需求,同时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制定苗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措施

首先,制定防火设施标准及用火规范。苗族吊脚楼是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在炎热环境中极易发生火灾,再加上苗族吊脚楼依山而建,一旦发生火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其次,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吊脚楼进行保护。苗族吊脚楼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国家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国家与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苗族吊脚楼进行保护。周真刚在有关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中指出,苗族吊脚楼法律保护的路径有四条:第一,对建筑的保护要尊重本民族的习惯;第二,应用国际上采取的乡土建筑保护措施来维护建筑;第三,对吊脚楼建造技艺进行保护;第四,通过教育的形式传承吊脚楼营造技艺。

再次,妥善保存苗族吊脚楼的建筑档案。有关部门可以建立苗族吊脚楼建筑档案馆,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苗族吊脚楼的档案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汤建容对苗族吊脚楼建筑档案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吊脚楼是苗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有关苗族吊脚楼建筑的档案较多,如书籍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如果更多学者和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到苗族吊脚楼档案的研究中,那么苗族吊脚楼的保护工作将更顺利,同时也能呼吁更多人参与苗族吊脚楼的保护。

最后,坚持整体保护原则。在保护苗族吊脚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为了适应及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就随意使用建筑材料,盲目改造苗族吊脚楼,要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保存苗族吊脚楼的特征。在对苗族吊脚楼进行改造时,除了考虑其居住的舒适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保存的长久性外,还要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以更好地促进其保护和传承。

培养传承人

有关部门需要大力培养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作为苗族传统建筑形式的代表,吊脚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有关部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传承人。

第一,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传承人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他们了解吊脚楼的构造、装饰工艺和维修方法,能够保持苗族吊脚楼的特色。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传承人技艺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以确保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组织文化和教育活动。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如传统建筑工作坊、技艺培训等,吸引年轻人参与,并将他们培养成保护与发展苗族吊脚楼的主要力量。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人们对吊脚楼文化的了解。

第三,社区参与与合作。建立社区组织或合作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从参与吊脚楼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人中选择人才,將其培养成传承人。

第四,积极与其他地区进行合作与交流。有关部门要与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从其他地方学习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达给传承人,以提升传承人的专业水平。

传承人的参与是苗族吊脚楼保护与发展的关键。传承人能够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同时与其他力量合作,共同推动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面临着消逝的风险,除了国家和政府已规划为需要保护的传统民居建筑外,许多地方的传统民居建筑正在被拆除或改建。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民居建筑在当代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刻不容缓。中国建筑师应该意识到,在建筑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西方的建筑形式,也应该考虑将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使传统建筑在当代焕发新生,将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吊脚楼苗族民居
苗族蜡染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奇趣民居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