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2024-03-31许兴芳曲丽莉孙胜男赵茜张乳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许兴芳 曲丽莉 孙胜男 赵茜 张乳霞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 250002

0 引言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和全员教育,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所有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应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凝聚思想政治要素的方法,是使每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走向一致,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两面派”,是一种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和一流课程的方法[2]。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每门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要素为切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一种教育实践”。

1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承担着“教育”的责任。课程思政强调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拓宽了教育的途径和范围,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学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意识形态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阶段。它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专业技能、思想认知和健全人格的学习和塑造阶段。高校专业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平台,也是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形势、了解中国发展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综合素养的平台。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探索专业课程中隐藏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精心组织策划,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使思想政治教学与专业教学成为“结合和互补”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灵魂注入专业课程,与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知识、技能、思想政治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统一与融合。

2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薄弱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些专业的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没有达成共识,也不完全接受这一概念,甚至不赞成[3]。同时,由于科研和职称的压力,他们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没有时间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他们对其重要性没有足够的理解,缺乏教学概念、教学能力和教育感受。他们认为,教学生专业技能是“真正的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种口头上的“假形式”。

2.2 课程思政基础的缺乏

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效果。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探索思想政治元素或过于肤浅,无法准确地找到专业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并灵活运用。他们不够熟练,不能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元素,教学内容相当单调,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在专业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

2.3 课程思政的实践培训不足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规定》[5]明确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制定了相关步骤和保障措施。很多高校也全面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但大部分只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中,具体实施很少。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理论学习状态,对具体实施一无所知。学校也没有具体和详细的指标。此外,相关的具体培训很少,大多数只停留在理论概念的传授阶段。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缺乏实施的实践经验。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2.4 课程思政团队的缺乏

很多高校课程思政的团队成员相对较少,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独斗”的状态。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元素的探索、教学设计、实施方法和策略都由个人的理解决定,每个人表现出的都是自己的才能[3]。

2.5 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缺乏

目前,对课程思政的具体效果,无论是团队、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6]。没有评价,就不可能发现它的缺点,更不用说不断改进,无法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形成积极的循环,大大降低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3 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大学,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尤其是那些拥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特别是思政意识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教师的政治信仰、思想素养、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是引导大学生成长的主导力量。为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树立教学观念,改变理念,必须对其传授技能和帮助他们解决教学难题。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充分理解德育的基本任务,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专业课教师要自觉保留足够的思想政治知识,完善观念和传统文化修养,通过专业课程将教学与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无形”的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努力获得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导”体现,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联系”,要能够培养出在新时代具有国际视野、高尚的思想形态和道德修养、深刻的民族感情、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3.2 强调专业课“金课”的示范作用与合作建设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一个全面的建设体系。将“金课”和课程思政深入整合,这对每一门专业课程和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要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建立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合作建设“金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灵感。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深化和完善建设工作,逐步辐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实施。

3.3 集体准备课程和头脑风暴

3.3.1 必须充分发挥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和研究作用

鉴于学校教学和研究活动,应该组织教师集体准备课程和头脑风暴。他们可以仔细梳理、充分挖掘本专业潜在的思政元素,探索两者之间的结合和切入点。他们可以以“及时、适当、有效”的方式,将法律要素、审美要素、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爱国主义、逆境意识、国家使命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学生身上,从而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

3.3.2 加强思想领导,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

从新时代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的角度,明确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基本特征、价值观、要求和原则。高校应利用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思政要素,运用适当的实现路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必须努力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科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思政教育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课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价值观[7]。

3.3.3 注重提高专业课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加强教师思政教育意识,设计教学环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多元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明确隐性取向,与专业标准、岗位对接“挖掘衔接”;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专业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给予生动、具体的指导,做到恰当、自然。具体来说,要做好思想政治实施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坚守时代本色,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积累思想政治材料,找到专业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在课堂上,爱国主义的内容要完全渗透到专业课堂中。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个人来说,爱国主义需要从小事开始,从细节出发,专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转化为实践行动;不断拓展课外知识,讲述“爱国主义与爱政府”的故事,努力实现课程思政的协调发展[8]。

3.4 实施多元评价

对教师,应建立合理的定量激励制度,将课程思政与优秀评价和职称评价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关注课程思政,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学生,应改变基于最终结果的评价方式,以强调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并实施“过程+结果”的两级评价。在评估内容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将专业技能与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相结合,个人评估与团队评估相结合。除了专业技能外,对学生的评估也是基于他们的个人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纪律、个人言语、个人道德培养等方面。这样,过程评价对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加全面。基于项目教学、团队评估和个人评估相结合,个人的最终评估结果由个人和团队的结果决定,这将相互影响。在促进团队协作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增强团队合作,促进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有助于相互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4 持续改进

学校可以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监督小组,及时了解和反馈专业教师的参与,及时评价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帮助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教育项目,它打破了职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局限。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拓宽了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了“课堂教育”的功能,表现出了教育的合力。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真正实现了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和全员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