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提升策略及实施路径

2024-03-30张立平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村域景观村民

张立平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城市虹吸效应影响下,城市与乡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乡村规模及人口急剧收缩,从而引发乡村产业凋零、生态环境恶化等连锁问题发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乡村景观品质的提升,既可以保留乡村原始风貌与塑造乡村风情,还可以改善当地生活环境与就业环境,创造巨大商业价值,使其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一环。

1 项目概况

纳雍县文化村文家寨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锅圈岩乡,文家寨共有群众21 户107 人,村域面积为163417.18m2,分布多栋砖混住房与7 栋老旧木房,乡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分布1500 余株漆树。本项目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具备提升乡村景观品质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温和气候、多样性生物物种、良好场地现状、多处风景名胜区及旅游景点,人文景观资源包括苗彝族文化与农耕文化。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提升策略

2.1 系统性景观建设

乡村景观提升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具有多维度与多立场的特征,景观设计人员必须从整体视角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制定景观设计提升方案,才能确保项目有条不紊实施,充分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最终取得理想景观提升效果,也不会在方案落地实施期间遇到过多阻碍。在乡村景观提升设计期间,具体采取整体性设计、层次性设计两项策略。

(1)整体性设计。乡村作为景观物质载体,由诸多要素构成,包括文化风俗、生态环境、生产形态和乡村建筑等物质要素。景观提升不局限于对乡村建筑、农田、道路等具体物质要素的提升,而是从整体视角出发来制定解决方案,重点考虑提升后的乡村景观是否契合乡村环境,以及当地村民的接受程度。

(2)层次性设计。乡村是指远离城市区域、以宁也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行政建制为乡镇—村—组,不同层级行政建制的群众主体需求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划分诸多尺度离开提升乡村景观。在本项目,具体从村域尺度、院落尺度着手,村域尺度是根据乡村现状提出在景观风貌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提升措施,院落尺度是根据村民生活习惯与生产需求来重塑院落空间的功能风格[1]。

2.2 空间整体管理

乡村景观是生态环境、生产形态与乡村物质构成在长时间发展演变期间形成的产物,乡村文化风俗与物质形态构成村民乡村生活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乡村景观则是满足村民需求、体现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代入村民视角,唯有保持乡村景观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紧密联系,才能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价值,切实满足乡村村民多样化需求。因此,在乡村景观提升期间,景观设计人员必须以空间整体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提升策略,树立三生协调发展的观念意识,以保护生态空间、可持续转变生产空间、增添生活空间人本色彩作为乡村景观提升方向。

(1)保护生态空间。提前做好生态基底调查工作,采取低干预建设手法在高敏感区域实施生态保护,在低敏感区域营造村落类、生产类乡村景观,并通过营造绿化景观来保护当地大气、水域、土壤环境。

(2)可持续转变生产空间。以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作为乡村产业转型方向,通过提升乡村景观,给产业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把农业生产区域和乡村景观相互结合,打造乡村观光旅游景点,向游客展现原始原味的农业生产过程,利用旅游业发展来带动农业发展,并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水平[2]。

(3)增添生活空间人本色彩。重点塑造具备本土特征的乡村景观风貌,用于抵消城市文化对乡村地域美学造成的剧烈冲击。例如,保留丰富多变的街巷空间,在沿街建筑外立面上涂刷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素材来源的图案,以此来提升乡村街道景观品质,充分保留乡土文脉,禁止因过度追求道路通畅、街道整洁而盲目破坏原有街巷空间。

2.3 景观提升过程控制

乡村景观提升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活动,提升过程由多道环节步骤组成,任意一道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提升效果、乡村空间品质。因此,景观设计人员必须树立动态控制的正确观念,拆解景观提升过程,全面掌握各道环节的正确的设计方法,全程把控乡村景观提升过程,确保最终提升效果不会偏离预期目标。在本项目,把乡村景观提升过程拆分为场地印象、设计思考、设计愿景、总平面设计、参观游线等环节。

(1)场地印象。对文家寨的场地印象包括生态、生产、生活3 个方面。在生态方面,文家寨属于山区,分布林地、耕地与大量漆树,当地多荒山,灌木林广阔,生态环境未遭受严重污染破坏,适宜发展林牧业。在生产方面,基础产业稳定发展,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与养殖业,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在生活方面,作为质朴彝族、苗族特色乡村,当地保留原始山村乡野风貌,被评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村庄,以打造民族文化结合适宜村民生活的小型生活圈为项目愿景。

(2)设计思考。综合分析各方利益诉求,结合实际条件,最终以保护传统文化、改善居住环境、增加文化吸引、提高整体品质、打造游览路线作为激活场地与赋予文家寨文旅发展新机遇的主要方向[3]。

(3)设计愿景。本项目以民族文化、特色田园、产业联动作为乡村景观提升愿景,民族文化是把乡村景观打造成为当地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特色田园是打造梯田风光的田园农业,产业联动则是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4)总平面设计。最终采取“两带一中心”的平面布局方案,中心为活力中心,两带分别为民族文化体验带与梯田农业游赏带。乡村环境由居民居住区、文化景观展示区、居民活力中心区、梯田农业种植区和休憩休闲活动区五大功能区域组成。

(5)参观游线。村域空间及周边区域内规划一条车行路线和一条步行路线。其中,车行路线途径文家寨精神堡垒、乡村振兴宣传墙、文家寨形象景墙、博爱莲村民文化角等乡村景观。步行路线途径民族文化展馆、居民区组团建筑等乡村景观。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提升实施路径

3.1 村落类景观提升

村落类景观是分布在村落空间内部,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满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的乡村景观,以村域尺度作为景观提升设计的立足点,具体涉及聚落设计、道路绿化、庭院绿化3 个方面。

(1)聚落设计。在充分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指导思想,对乡村古建筑进行保护、扩建,以及塑造诸多景观小品来提高村域环境整体质量。原居住空间改造如图1 所示。在本项目,以统一建筑风貌、修缮建筑外立面、打造具有代表性建筑景点、改进建筑卫生条件作为乡村建筑保护内容,并贴合村民生活习惯,把建筑屋顶由双坡屋顶改造为现代平屋顶形式,外立面结合彩绘装置来体现独特建筑风格。

图1 原居住空间改造

同时,村域空间内部分散营造多处景观小品,包括农耕主题小品、相锁心意主题小品、文家寨形象景墙,以景观小品作为地域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图2为特色纹样景观小品。

图2 特色纹样景观小品

(2)道路绿化。本项目对原有混凝土路面进行修缮养护,维持良好路况条件,村内新建人行路来满足村民出行需求,并在路面上增加地面画线,利用鲜艳色彩来增强交通指引性,关键节点处以当地民族图案作为地面画线,提升村庄文化性。随后,道路两侧栽植绿化植物,营造绿化景观,优先栽植主干笔直、树冠浓郁的乔木类植物,根据当地情况来选择植物树种与种植位置,绿化景观起到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降低热辐射与噪声、提升空气品质等多重作用[4]。

(3)庭院绿化。在庭院空间内营造兼具美观性与功能性的乡村景观,如把原有硬质实体砖墙围墙改造为竹编栅栏、体现田园风格。庭院绿化如图3 所示。利用庭院内部闲置土地来开辟院落生态菜园景观,既可以美化庭院,也可以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来增加村民收入。

图3 庭院绿化

3.2 生产类景观提升

生产类乡村景观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加以改造,营造林业、畜牧业、农业等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的乡村景观,起到充分挖掘当地生产资源、满足村民物质需求的作用。考虑到本项目有着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特点,可以尝试构建以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生态类乡村景观体系,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乡村经济良性发展。

(1)现代特色农业景观。文家寨以生漆采割作为特色产业,利用村域内1500 余株漆树,建设集休闲观光、生漆采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农业示范园,逐步形成以农促旅的现代产业体系。

(2)休闲旅游农业。本项目选择延续原始田园农田,以土豆、玉米、樱桃作为主要农作物,并在梯田农业种植区内塑造农耕主题小品,利用当地农耕文化与山水林湖优越自然环境,给游客提供具备鲜明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场所。同时,通过提升乡村景观,还可以塑造景色优美与健康舒适的村域空间,在村域空间内部开发民宿业、农家乐等其他产业,打造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格局[5]。

3.3 自然类景观提升

在村域空间层面,自然类乡村景观包括当地天然植被、山岳、河流、溪谷、梯田等,是当地村民生态宝藏,既可以利用自然景观来维持生态环境质量,预防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生态污染问题出现,还可以拓展乡村经济发展路径,如凭借良好生态环境来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在自然类乡村景观提升设计环节,景观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生态资源保护原则,提前做好实地考察工作,掌握当地自然禀赋与环境状况,优先保留地表植被等天然存在的生态景观,按照区域特色来划分自然保护范围,尽量减少人为建造生态景观的比例,避免由此产生高昂成本费用与破坏当地原始风貌。随后,严格把控乡村发展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如在游客游览路线周边设置保护环境标语,放置垃圾收集装置,避免因游客乱扔垃圾而加剧自然环境破坏程度。从实操角度来看,实地考察期间统计当地自然环境污染问题,锁定污染源头,将改造污染源作为乡村景观提升的主要内容,如关停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取修建水平梯田、栽植乔灌木植物等治理措施,禁止对现状村庄景观格局加以大规模扰动,充分保留原始生态风貌。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建设美丽乡村,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加强对乡村景观品质提升活动的重视程度,景观设计人员树立正确发展观念与景观提升设计理念,积极落实系统性设计、空间整体管理、景观提升过程控制等提升策略,坚持走村落类景观提升、生产类景观提升、自然类景观提升的实施路径,最大限度提升乡村景观品质,为乡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村域景观村民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