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工匠精神 出版精品教材
——基于中小学教材编辑工作实践的思考

2024-03-29蔡潮生

传播力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工匠精神

◎蔡潮生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 广州 510000)

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有着精益求精的要求。在当前的出版行业,工匠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编辑在工作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教材编辑本身就具有工匠精神,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存在急功近利的风气,这就要求教材编辑要具有“板凳甘坐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最后,编辑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与时代的需求。这些既是编辑对传统出版的坚持,也是对数字出版的探索。教材编辑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严谨踏实、力求精品的精神,以积极的状态来面对当前的新挑战,才能打造并出版精品教材。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自古以来,有很多学者从伦理、文化、历史、实用等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探讨。喻文德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对职业的敬重,对技艺的追求,对品质的严格要求[1]。肖群忠、刘永春以文化的角度思考,认为工匠精神是具有创新、精益求精、精湛技艺的人生境界[2]。李宏伟、别应龙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是尊师重道、一丝不苟、求富立德、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3]。这些学者的研究已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阐释,但并未将其进行整合,虽然在文献中常用著名工匠进行举例,并没有某个行业中坚持工匠精神的案例,失之空泛。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要以时间为向度,不仅要看前辈工匠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还要看他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积累足够的经验,更要看他们对未来的追求,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以往的工匠们,在这三个时间维度上,通过技艺的传承、精美的工艺品诠释着工匠精神,通过口口相传,将精湛的技法传承下来。他们对技艺充满了追求,期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在一个作品中反复钻研,不断琢磨。他们尊重传统,传承技法;对于未来,他们勇于创新;面对当下,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工匠精神,是教材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精神。

二、教材编辑具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事关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教材出版中,教材编辑需要从文化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同时要保证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修订。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也要随之产生变化,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的理论和知识,适应社会发展。教材要能充分体现出国家的意志。教材编辑在教材出版中需要做到脚踏实地,从实际需求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有正确的导向性、知识性、科学性,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学生要能够通过教材内容,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教材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教材编辑要竭尽全力把好关,要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避免教材内容中出现错误。学生视教材为权威学习材料,除教师讲解外,学生会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材编辑认真把关教材内容,在工作中坚持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工匠精神对教材内容进行编辑审核[4]。以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关教材内容,力求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教材内容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潜在错误,避免因错误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内容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提高教材质量是教材编辑工作的根本。而中小教材具有严谨性,要求教材编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能对教材字词进行核对,还能对教材政治立场、整体结构、写作方式、知识内容等进行综合审核,以工匠精神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从专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力求打造精品教材。

三、教材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路径

出版精品教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教材策划、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教材编辑以工匠精神认真对待,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与质量。教材编辑是整个流程中重要一环,教材的设计、标准、原则,都需要通过教材编辑来跟进落实。教材编辑是教材出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教材编辑更需要具有敬业、耐心的品质,更要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理念,要有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在整个教材出版流程中,教材编辑要贯穿工匠精神,切实努力提升教材的内容质量,为学生成长发展甚至是整个人生负责。

(一)具有爱岗敬业、耐心专注的品质

在前期工作中,要做到编写和研究同时进行,教材编写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要认识到教材编写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教材编写需要以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经验总结。教材研究、编写和编辑“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需要教材编辑在对教材内容有长期的研究,以及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材开展更深入的研究[5]。要对新课标内容进行全面研究,以保障教材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要注意吸取国内其他版本教材以及国外教材的出版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找到更适合教材编写的内容和方式。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也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材编写之前,教材编辑要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听取专家、一线教师、科研人员的建议。同时,要深入教学实践,深入课堂教学中,直面当前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了解当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总结旧版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根据收集的建议吸收整理,为后续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在教材出版完成以后,教材编辑要收集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为完善教材、推广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教材正式投入使用以后,每年都要邀请专家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材编辑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如走进课堂、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此外,教材编辑还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加强与广大师生的互动交流,收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意见,并将这些建议落实到教材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订。整个跟踪、研究、修订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需要教材编辑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其中注入大量的心血,可以说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教材编辑需保持更专业的态度,要锤炼出耐心专注的品质,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材出版事业中,并为出版更加优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精品教材而不懈努力。

(二)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

在中小学教材出版过程中,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对教材进行全面把控,并落实到教材编辑队伍和编写流程中。

一是教材出版原则。教材编辑要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对新课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教材出版的原则。教材出版要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要符合相关要求。教材出版需要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并不会限制教材的编写,相反课程标准还拓展了教材编写空间[6]。因此,教材出版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灵活性,突出教材的特色。

二是教材编辑队伍。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对教材编辑在严谨的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材作为教育类图书,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有较强的专业性。它要求教材编辑在内容审核中,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还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并对新课标要求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工匠精神[7]。首先,教材编辑要熟悉新课标要求。如对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创新性等进行审核把关。其次,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材编辑的专业素养。在培训活动中,教材编辑要学习实用性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教材内容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消灭教材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性、逻辑性、导向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教材中使用的注释进行核实,把关好相关资料的科学性,保证名词术语、格式等符合国家规定,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三是教材出版流程。出版流程要精细化、规范化,这样也能提高教材出版的效率,减少出版中的失误、纰漏等问题,提高教材出版质量。首先,在教材出版中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责任制度,这也是审核教材内容的重要手段[8]。严格执行“三审三校”责任制度有利于保障教材出版的质量。其次,通过“三审三校”责任制度还能提高教材编辑的职业素养。作为教材出版流程的统筹者,教材编辑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思想上认识出版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性,通过自身行动促进流程的规范化,重视审核把关每个细节,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对于教材中编写中出现的低水平、东拼西凑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同时,教材编辑要根据中小学教材的特点,不断优化教材内容,确保其导向的正确性,即政治方向、内容以及价值取向等的正确性。同时,教材编辑要努力提升教材的出版价值,对教材的创新性、可读性、实用性进行判断和提升,以及对教材的内在质量进行把控,对教材的整体结构、逻辑性等进行优化。最后,教材编辑要对教材中出现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审核,使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9]。

(三)具有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所谓“慢工出细活”,高质量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打磨、反复推敲打造出来的。在中小学教材的出版过程中,教材编辑要以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教材编写的各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落实到细节中。

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既要与其他编辑相互沟通交流讨论问题,也要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创作能力,能够对正文、实践活动、习题、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并开展深入的思考。在编写团队的配合下,教材编辑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使得整套教材内容更加完善,逻辑性更强,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更利于学生理解。同时,教材编辑要核实采用的数据和案例是否真实、可靠、客观,语言使用是否流畅,专业术语、公式符号等使用是否正确,更换其中过时和删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等等。总之,要严格把控,不放过内容中任何一处错误。

教材编辑还要对教材版式、插图、封面等设计和编排进行把关,要与美术编辑进行讨论,对版式和封面风格进行反复调整和设计,确保插图、封面等符合教材内容和规范,版式也要做到协调、统一、美观,使得整套教材图文并茂,有一定的艺术性。例如,对插图的反复修改,就是为了体现插图在其中的功能性、科学性、艺术性,包括图片的大小、颜色、比例等的调整,注重编写的细节,做到一丝不苟,在任何环节中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即使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也要努力做到极致,不出现错误。细节决定成败,每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重视细节,不断完善细节,才能提高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敷衍随意、差不多就行等思想和态度都不应该出现在教材出版过程中,这些都不符合工匠精神的内涵。

(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教材内容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教材编辑对教材内容的精心打造的思想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他们不会满足当前的成就,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因此,在教材编写中,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师生反馈,不断突破创新。主要包括对于新成果、新知识的补充;新技术的融入与应用;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勇于突破自己,对现有的框架结构内容进行打乱重组,使教材内容更符合教学规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需求,让教材能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这些都属于创新,也诠释了教材出版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只有传承,并不是要求匠人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推陈出新、紧跟时代脚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中。

四、结语

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都源于教材内容,其质量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优质的教材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编写质量,需要对教材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工匠精神,在反复推敲中完善教材内容,通过与专业、一线教师的探讨,让教材更具有实用性,确保教材的质量。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工匠精神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90后大工匠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