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健身操舞对医学生心理疲劳与学业倦怠的影响

2024-03-27宋堉菁宋宇琦李依晨程景前郝丽娜

关键词:情绪低落学业医学生

宋堉菁,宋宇琦,徐 浩,李依晨,程景前,郝丽娜

(1.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3.河北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过劳”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并于2022年在全球生效。疲劳,即人身体或心理负荷失衡时出现的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或持续下降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指出:“较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所引起的心理紧张所致的疲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疲劳”一词最初来源于Maslach对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者在情绪和精神压力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描述。Maslach和Jackson认为,心理疲劳是一种由人与工作之间交互作用而出现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自我成就感降低的状态[2]。

长期的心理疲劳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认知偏离、情绪障碍、意识行为改变以及一系列健康问题。长期处于心理耗竭的状态下,会形成消极的认知,如对自我能力的否定、对目标的动摇、对生活或学习失去兴趣,消极的认知会加重疲倦感,形成恶性循环。压力会抑制奖赏机制同时引起动机的减弱,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3],如冷漠、厌烦、低落、烦躁等。个体的被动注意增加,对错误行为的监控减弱,犯错几率增加,同时思维迟钝,记忆下降,影响工作和学习[4-5]。心理疲劳可导致机体出现眼睛干涩、头颈酸痛、口腔溃疡、便秘/腹泻、睡眠异常、免疫力低下等症状[6],是亚健康或多种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1];还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激惹等[7]。多种以躯体性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心身疾病也与心理疲劳相关,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偏头痛、消化性疾病、月经失调等[8]。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大学生群体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声音:感觉压力很大、对生活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前进的目标、对未来没有信心、做事情感觉毫无收获、失去了成就感……这都是“心理疲劳”的表现。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心理疲劳现象进行干预。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业倦怠是大学生心理疲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关注。我们通过有氧健身操舞对医学生进行干预,以缓解其心理疲劳,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4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2人,女生27人。年龄18~21岁,年级:大一至大三,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影像学等。

1.2 方法

运动干预前参与研究的大学生填写《疲劳程度评分量表》与《马斯勒学业倦怠量表》,记录得分。针对大学生开展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有氧操舞运动(单次时长约40 min)。干预结束后,再次发放《疲劳程度评分量表》与《马斯勒学业倦怠量表》,并统计得分。比较运动干预前后《疲劳程度评分量表》与《马斯勒学业倦怠量表》分数。

设计操舞动作时,考虑到医学专业大学生长期伏案学习的现状,操舞编排小组在自编操舞中添加许多关节环绕性动作、以单腿支撑为主的平衡性动作,针对性提高颈、膝、髋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减轻因低头、久坐导致的关节不适、肌肉酸痛等问题,最大程度解除身体的疲乏感,进而缓解大脑皮层因疲劳而过度抑制的情况。

1.3 评价量表

本研究用到《疲劳程度评分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scale,FAS)[9]、《马斯勒学业倦怠量表》(MBI-SS)[10]。《疲劳程度评分量表》由Michielsen等人编制,WASOG机构翻译为中文版本,为李克特式量表。本研究采用的学业倦怠量表由连榕、杨丽娴等学者结合大学生特定身份与情境编制而成,提出3因子,分别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问卷中每个项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08~0.762(P<0.01),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0.799、0.704(P<0.01)。信度检验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5,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因子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2、0.704、0.731。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个月操舞训练后,大学生疲劳程度、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表1)。运动干预前后情绪低落因子的M(P25,P75)分别为17.000(14.500,20.000)、14.000(12.000,15.500),进行Wilcoxon符号秩分析Z值为-2.365,也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8)。操舞训练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心理疲劳和学业倦怠。

表1 干预前后FAS与MBI-SS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马斯勒将倦怠分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3个因子,而针对学生的研究将去人性化更改为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不当[10],表现为课上睡觉、迟到、早退、逃课、不按时交作业等。情绪衰竭表现为没有学习热情、麻木、困倦;成就感低包含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对前途没有希望,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就的体验感下降等。通过这3个因子可以清晰描述医学生心理疲劳与学业倦怠状况。

医学生既是学生群体,也是医务人员群体的储备力量,面临着学业与职业的双重压力。探索心理疲劳的缓解方法是保障人体心理健康、社会建设与大众养生保健的重大需求。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加肌肉力量与耐力、提高机体的精力与活力,还可以提高个体对单调重复任务的适应能力[11]与心理韧性,有利于在压力情境下控制负性能量与自我态度,维持积极的心境,从而避免来自潜在压力源的消极影响[12]。已有研究证实运动干预可以降低癌症患者的疲劳感[13]。以往研究证实运动对心理疲劳的积极作用,但运用健美操和街舞等方式进行干预较为罕见。操舞类运动兼具音乐性与审美性。健身操舞所选音乐多为快速、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参与者的情绪,可能通过以下原因改善医学生心理疲劳:①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②作为强烈的感官刺激分散注意力,进而感受到较少的负面情绪,减轻心理疲劳[14-15]。

操舞运动对情绪低落的改善作用可以从将注意力从不良刺激中转移出来进行解读,这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同,包括运动期间和结束后[16]。娱乐性体育活动与更好的心理状态相关,其中包括更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17]。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两个因子的分数下降符合自我效能感理论。任务难度较高与多次失败的体验会导致“无力感”的产生,对自己的能力、行为与成就失去信心与控制能力,这通常会导致不良的学习表现。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情绪和自信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即付出必要的努力后成功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自信[18]。

综上,干预后医学生的疲劳程度、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及情绪低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训练为非特异性精神类治疗提供一种思路。操舞训练干预后,医学生的疲劳程度、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及情绪低落均有明显改善。规律的有氧健身操舞类运动或可成为防治医学生心理疲劳及学业倦怠的一种有效方式,可考虑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学业医学生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克服情绪低落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35
蹲不下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