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及疗效探讨

2024-03-27刘昌佳白雪娇靳文艳王健佼陈兰英

关键词:经颅步态肌力

闫 昆,刘昌佳,郝 洁,白雪娇,靳文艳,王 强,王健佼,陈兰英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导管室,河北 张家口 075100;4.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康复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5.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药剂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运动迟缓等。中晚期PD普遍伴随有明显的步态异常和姿势不稳定,其中姿势不稳定多以脊柱变形、躯干倾斜和身体稳定性异常为主[1]。步态冻结(FOG)是PD进入中晚期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可导致患者呈现出频繁性的跌倒、受伤甚至骨折[2]。近年来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是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MS),发病率可达40%左右[3]。有报道显示[4],焦虑、抑郁与原发性抑郁相同,神经递质紊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PD焦虑、抑郁,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发病机制中相较于5-羟色胺更为关键[5],与疾病导致的生活状态、运动障碍有关[6]。我们分析了合并FOG的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特点,探讨了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以期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01—2023-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D患者,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制定的PD诊断标准[7],满足至少两项主症与其他症状:①主症: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障碍、肌强直;②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帕金森综合征;③初次发病症状、体征或者病程中呈现出两侧不对称性;④运用左旋多巴有显著效果。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上述PD诊断标准;②有完整的临床治疗;③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通过脑常规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占位性疾病或者其它颅脑病变等;②患者头部有影响图像质量的金属异物,运动伪影带来的图像质量异常改变,受试者无法忍受检查而引起检查序列不全等;③合并有肝、肾、心脏等脏器组织障碍性疾病,长时间甲状腺功能异常、嗜酒病史等导致认知功能受到影响的疾病;④脑部受到深层次刺激或者有极为严重的静止性震颤;⑤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⑥患病前合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或者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影响步态的疾病。根据冻结步态调查问卷评测冻结步态情况,评分>3分为冻结步态[8],基于评测结果将80例患者分为冻结步态组32例及非冻结步态组48例。冻结步态组中男21例,女11例;发病年龄(59.27±9.52)岁;病程(6.37±4.36)年。非冻结步态组中男28例,女20例;发病年龄(58.40±9.51)岁;病程(5.11±4.64)年。2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相关性调查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状态。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SDS量表包含情感症状、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焦虑和恐惧、强迫症状、睡眠障碍、认知问题、自责和无价值感、兴趣和乐趣丧失及自杀意念和行为10个方面的内容,≥53分表示有抑郁症状: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SAS量表包含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躯体性焦虑、预感性焦虑、神经过敏、自卑感、苦闷情感及躯体表现10个方面的内容,≥50分表示有焦虑症状: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成员负责评估。

1.2.2 治疗方法

给予冻结步态组患者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①强化肌力训练:跑步机训练,指导患者面对镜子在跑步机上行走,双手放置于双侧扶手上,训练时间以30 min为宜,具体根据患者耐受度确定;Thera-Band弹力绷带训练:包括臀中肌训练、股四头肌训练、腘绳肌训练、胫前肌训练,配合弹力绷带完成相关部位针对性锻炼,各部位分别训练80 min。②经颅直流电刺激:采用1200A型直流电刺激仪对中央中线Gz点部位实施伪刺激或者阳极刺激,电极规格5.5cm×7.5cm,电极中心对准Gz中央部位,配合弹力绷带固定,每次选取600个脉冲电极作用,持续15 min,每日治疗时间为10∶00-12∶00,15∶00-17∶00,连续10 d,在电刺激操作期间注意确保线圈位置固定不变。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Hoehn-Yahr分级比较

冻结步态组患者Hoehn-Yahr分级I~II级8例(25.00%)、II~III级21例(65.63%)、≥IV级3例(9.38%),非冻结步态组I~II级46例(95.83%),II~III级2例(4.17%)、≥IV级0例(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6,P<0.05)。

2.2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冻结步态组SDS、SAS评分均高于非冻结步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3 冻结步态组干预前后SDS、SAS及冻结步态评分变化

干预后,冻结步态组SDS、SAS、冻结步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冻结步态组干预前后SDS、SAS及冻结步态评分比较分)

2.4 冻结步态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冻结步态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P<0.05)(表4)。

表4 冻结步态与焦虑、抑郁相关性

3 讨 论

冻结步态PD患者常出现致残性步态紊乱,发病率高[9]。FOG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FOG不是单纯的运动障碍,与运动[10]、情感因素[11]、认知功能[12]等多种因素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步态冻结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非冻结步态组(P<0.05),且均超过了临界值,表明冻结步态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更为突出。PD所导致的步态姿势异常改变可引发患者出现恐惧等情感障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脑神经刺激诱发FOG,限制行走或者行走时注意力分散,进一步加剧FOG[13]。有研究显示,FOG发生前期与发病过程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心率变化[14]。仅采取单纯日常步态任务训练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但对患者情感治愈效果欠佳,甚至部分长期抑郁的患者还会出现精神运动迟滞、执行功能障碍等,导致日常康复治疗难度递增[15]。有学者认为针对冻结步态应当从运动、认知、情感多层面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调控情感状态,提升对康复治疗的敏感度[16]。本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步态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5),通过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步态冻结组SDS、SAS、冻结步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不仅能够改善冻结步态问题,还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

综上,需高度重视步态冻结PD患者焦虑、抑郁问题,其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通过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帮助患者改善步态冻结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经颅步态肌力
小蚂蚁与“三角步态”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