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急性回肠炎防控

2024-03-26米成军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菌素肠炎猪舍

米成军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 276000)

猪急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病猪以小肠或大肠肠壁增厚,肠隐窝内未成熟上皮细胞呈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1 流行特点

胞内劳森菌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2周,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较为敏感。

本病分布广泛,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急性回肠炎主要发生于4~12周龄的断乳仔猪,特别是体重在18~45 kg 的猪,其死亡率一般超过10%。慢性回肠炎主要发生于6~16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发病率在5%~40%,仅有10%左右的病猪表现出临床症状,死亡率一般在1%~10%。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出的粪便带有病菌,可经消化道引起感染,鸟类和鼠类可促进该病传播。

受环境污染、气候多变、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高、转换饲料、转栏等应激因素影响,或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影响,本病发生有所增多。

2 临床症状

急性回肠炎患猪发生急性出血性腹泻及贫血,其发病较为突然,病猪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食欲下降或废绝。

初期病猪血样下痢,部分病猪由于病菌突破肠道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形成败血症而突然死亡,其粪便可无明显变化,皮肤呈苍白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猪排出黑色柏油状粪便、黄色稀粪,部分病猪腹部膨大,若其营养状况较差,则发病时间有所延长,死亡率大概在5%。妊娠母猪感染发病一周内可能发生流产,并发生繁殖障碍。

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及盲肠,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颜色变浅,切面多汁。肠管胀满,直径变粗,类似“橡胶管”,横切肠腔见肠管增厚、肠黏膜增厚,肠腔内充血或出血,并充满黏液和胆汁。回肠和结肠的肠腔内常含有一个或多个大的血凝块,并附有纤维素样物,此为急性回肠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由于肠道增生、变厚,质地变脆,回肠蠕动时,肠管会发生破裂,进而形成腹膜炎。病猪直肠内可能含有黑色的煤焦油样的粪便,且混有血液和未消化的食物。

急性回肠炎病猪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回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发生坏死和有溃疡,肠黏膜部分或完全脱落,伴有纤维素渗出及炎性渗出,隐窝和腺上皮细胞发生增生并充满炎性细胞。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应注意本病与猪副伤寒、猪痢疾等肠道疾病的区别。

可取病变肠段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改良的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方法,检查肠腺细胞内是否有胞内寄生菌的存在,或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肠黏膜上未成熟细胞是否发生明显增生,或采用PCR、荧光定量PCR 进行生物学检测诊断。

5 防控

5.1 综合预防

5.1.1 做好舍内外卫生 做好舍外卫生。养殖场环境卫生应执行4S 标准:明确划分整理区域,合理分布药房、仓库、消毒间、工具房等,撤除无用的物品;放置物品按照定点、定位、定量进行标准化,明确标识,方便取用;将场区杂草及杂物、设备、器具等清除、清扫干净,通过投放灭鼠药、驱鸟器、光触媒灭蚊灯等方法灭鼠、驱鸟、灭蝇等,切断病原传播;维护好猪场环境,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清洁养猪。

做好舍内卫生。空栏猪舍采取如下清洁步骤:舍内的保温灯、食槽等物资集中清洗,并将污水排空,同时对插排电器进行包裹,然后将舍内的饲料残渣、粪污清扫到地沟,便于清洗;使用高压水枪喷淋打湿整个猪舍,静置1 h 后再使用高压清洗机对饲料残渣、浸润软化的粪污及整体环境进行清洗;使用商业化碱性泡沫型清洁剂对猪舍所有表面进行喷洒,降解残留的污垢,覆盖30 min后,进行高压冲洗,冬季用热水冲洗效果更好;人员佩戴头灯对精洗后的环境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标记,并再次冲洗。舍内精洗验收合格后进行通风干燥,准备消毒。非空栏猪舍每天至少定时清扫两次,将粪便、尿液、污物等清理干净,确保舍内环境干净、整洁。

5.1.2 做好消毒工作 可交替使用双链季铵盐络合碘、苯扎溴铵等进行环境消毒,然后使用0.1%的新洁尔灭、复方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等浸泡车辆轮胎和饲养人员胶靴进行消毒,同时交替使用0.1%的强力消毒灵、聚维酮碘对空栏猪舍以及饲养器具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最后再用高锰酸钾或甲醛对整个猪舍进行熏蒸消毒,随后空栏1~2周再进下批次的猪群。另外可使用1∶100~1∶300稀释的百毒杀进行带猪喷雾消毒或车辆表面消毒,饲养人员进出猪场必须通过消毒室消毒,并洗澡和换洗干净工作服。

5.1.3 避免应激 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气候,使用保温或降温设备为其提供适宜且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根据猪的体重大小和生长情况控制饲养密度,并加强通风和饮水管理;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换料应逐渐过渡,先将更换料与现有饲料进行混合,然后逐渐减少现有饲料用量;运输前做好准备工作,长途运输时避免猪脱水,转群避开雨天或高温天气,避免环境变化导致猪应激;按照正规接种方法进行疫苗接种,操作尽量轻缓。

5.1.4 按时接种 可选择猪回肠炎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程序为:3 周龄或3 周龄以上猪每头灌服1 头份;后备种猪入场一周后或出售一个月前,每头拌料或饮水1头份,生产母猪或成年公猪也可拌料或饮水1 头份;第1 次接种后22 周可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前后一周不能使用抗生素。

5.1.5 药物预防 胞内劳森菌对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较敏感,猪回肠炎流行高峰期常使用泰妙菌素进行预防。仔猪断奶后1~30 d,每1 t 饲料添加泰妙菌素100 g 拌料饲喂,31~40 d期间用药量减至50 g,41~130 d期间用药量减至30 g,之后不再添加泰妙菌素。后备母猪配种前和配种后,使用泰妙菌素,每1 t 饲料添加100 g,连续饲喂14 d。其余猪群每1 t饲料添加100 g 泰妙菌素进行预防。猪转群后可在饲料中加入治嗽静等,连续使用14 d。

5.1.6 加强管理 养猪场应自繁自养,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不轻易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的,应掌握引种猪场的疫情状况。种猪引进后隔离监测4~5 周,经检疫合格后才可混群饲养。

猪场应设饲料保管仓库。养猪必须使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全价饲料。饲料先进先出,定时定点定量饲喂,料槽定期清洗。禁止饲喂霉变或质量不合格的饲料。购入的饲料应进行检测和严格消毒。

5.2 治疗

5.2.1 对症治疗 病猪隔离,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急性回肠炎患猪进行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止血、补血。止血可用止血敏,按照0.05~0.1 mL/kg 的剂量进行颈部肌注,每天2次,连用3 d,同时可在每5~10 kg 的饮水中添加10 mL复合VB。补血可用牲血素,按照0.06 mL/kg 的剂量进行颈部肌注,每天1 次,连用3 d。

5.2.2 抗菌消炎 症状较为严重的,可选择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肌注,剂量分别为5~30 mg/kg、10 mg/kg,每天1次,连用7 d,间隔7 d 后,再给药7 d,也可肌注10 mg/kg乙酰甲喹注射液+10 mg/kg盐酸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5 d。病猪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600 g/t,饮水中添加林可霉素粉剂110 mg/kg,每天1 次,连用14 d。发病早期给予全场猪群泰妙菌素110~200 g/t拌料饲喂。

5.2.3 口服补液 病猪发生急性出血性腹泻后,机体水分流失,电解质发生紊乱,故治疗的同时,应用葡萄糖20 g、黄芪多糖5 g、电解多维4.5 g、氯化钠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溶于1 L 水中,配制成口服补液盐饮用,以调节酸碱平衡,促使机体恢复。

猜你喜欢

菌素肠炎猪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