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2024-03-25周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白蛋白炎性

周楠

结直肠癌临床高发, 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直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 属于消化道领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 随着病灶扩大, 肠黏膜于异物刺激下会促使分泌物增加, 表现出排便困难、脓血便等, 于患者机体健康存在消极影响[1-3]。对于该病, 临床多主张对原发性肿瘤予以手术方式切除, 以缓解、控制病情进展。而这无形中使机体产生了创伤性应激, 加之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 进一步影响机体分解、代谢,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预后情况受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术后基于营养学原理及时予患者营养支持, 可促组织、细胞代谢改善, 进而获取良好预后[4]。本研究基于此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82 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2~73 岁, 平均年龄(50.25±8.28)岁;体 质 量48.83~61.12 kg, 平 均 体 质 量(54.85±5.46)kg。观察组中男26 例, 女15 例;年龄41~74 岁, 平均年龄(50.95±8.06)岁;体质量48.95~61.09 kg, 平均体质量(54.13±4.85)kg。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病理学确诊, 且为择期施术;②资料齐全;③无远处转移, 亦未行新辅助放化疗。

1.2.2 排除标准 ①心肺肾严重病变;②为复发性结直肠癌;③伴发其他恶性肿瘤;④伴精神疾病;⑤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增强剂;⑥氨基酸代谢紊乱;⑦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或肥胖、变态反应性病变[5]。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术后1 d 起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 具体做法:取一听该品(320 g/听)于500 ml 温开水中混合, 待其完全溶解,再取1500 ml 温开水搅拌, 剂量遵循患者需求而定, 可自1000 kcal/d 始, 后逐渐加量, 直至需要量。

1.3.2 对照组 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遵热量125.5 kJ/(kg·d)、氮0.2 g/(kg·d)的标准进行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 放置胃管, 按照出入进行水、电解质平衡供给, 同时添加1∶5 胰岛素, 经静脉输注途径将营养配方制剂向患者体内补充, 剂量在3000 ml 左右, 定期给予患者血糖、血压测定。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营养状态指标、胃肠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①对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统计, 包括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②抽取空腹静脉血, 对前白蛋白(免疫比浊法)、白蛋白(溴甲酚绿法)与转铁蛋白(胶体金法)进行测定。③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包括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胃泌素(gastrin, GAS)、胃动素(motilin, MTL), 测定方法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④对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予以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3.95±5.26)h、首次下床时间(40.37±7.92)h、住院天数(12.27±3.65)d 均短于对照组的(58.87±6.94)h、(55.65±8.36)h、(14.86±4.06)d(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天数(d)观察组 41 43.95±5.26a 40.37±7.92a 12.27±3.65a对照组 41 58.87±6.94 55.65±8.36 14.86±4.06 t 10.971 8.496 3.038 P 0.000 0.000 0.003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干预前, 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前白蛋白(mg/L) 白蛋白(g/L) 转铁蛋白(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108.47±21.26 267.47±19.94a 32.17±3.24 39.18±4.95a 1.65±0.23 2.07±0.25a对照组 41 108.11±19.89 244.23±18.58 32.43±3.36 35.47±3.45 1.64±0.18 1.87±0.21 t 0.079 5.460 0.357 3.937 0.219 3.922 P 0.937 0.000 0.722 0.000 0.827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 两组SS、GAS、VIP 与MTL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SS 水平低于对照组, GAS、VIP 与MTL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s, ng/L)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s, ng/L)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SS GAS VIP MT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37.75±4.32 47.87±4.54a 190.87±17.85 118.34±15.74a 40.63±8.94 34.12±6.85a 80.48±7.95 66.31±10.22a对照组 41 37.81±5.96 52.56±3.86 194.38±20.05 86.57±11.48 41.12±9.05 27.84±8.11 81.02±9.67 53.76±11.14 t 0.052 5.039 0.837 10.442 0.247 3.788 0.276 5.316 P 0.959 0.000 0.405 0.000 0.806 0.000 0.783 0.000

2.4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干预前, 两组TNF-α、IL-6 与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TNF-α、IL-6 与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因子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TNF-α(ng/L) IL-6(ng/L) CRP(m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124.35±32.84 182.38±14.43a 216.57±26.48 254.28±33.76a 7.68±1.23 9.32±1.85a对照组 41 120.94±29.56 238.94±25.51 211.84±23.95 336.57±34.52 7.81±1.46 11.89±2.68 t 0.494 12.357 0.848 10.913 0.436 5.053 P 0.623 0.000 0.399 0.000 0.664 0.000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腹泻1 例、感染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腹泻、恶心呕吐、感染各2 例, 腹胀、腹痛各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0, P=0.043<0.05)。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结直肠癌术后需禁食, 先予肠外营养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再实施肠内营养方案。伴随快速康复理念推广与强化, 相关研究称,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小肠可在4~6 h 内就开始蠕动, 逐渐恢复消化与吸收功能, 故认为在术后早期积极开展肠内营养支持, 并不会使肠梗阻、吻合口瘘等风险增加, 且对胃肠功能有益,为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6-9]。

本研究中,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天数更短(P<0.05), 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运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更快, 康复用时更短。考虑为肠内营养制剂的运用, 可对患者消化道进行刺激, 促使其分泌激素, 加速胃肠蠕动, 从而有助于术后康复。肠内营养支持的突出优势即其可对肠黏膜表面细胞产生刺激作用, 促进其增殖、修复, 对肠道生物屏障、机械屏障的有力维持十分有益, 可使肠道细菌、内毒素的移位情况进行规避, 同时可促使肌力恢复, 推动内脏蛋白合成, 使吻合口得以尽快愈合的同时,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10-13]。干预后, 观察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GAS、VIP、MTL 水平更高,SS 水平更低(P<0.05), 提示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运用, 可获以更好的营养状况与胃肠功能改善效果,是因其选择胃肠道方式辅助患者摄取营养, 更符合人体本身自然规律, 可更好的获取营养, 并起到积极的胃肠道保护屏障作用, 于胃肠道功能改善方面极有助力[14, 15]。

通常而言, 结直肠癌患者本身存慢性全身炎性反应, 可对营养物质代谢产生影响[16]。且无论是开放还是腹腔镜手术, 均为创伤性操作, 炎性应激反应难以避免。既往研究中,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大多会出现TNF-α、IL-6 与CRP 指标升高, 不仅影响机体免疫,还可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营养吸收。本次研究中, 干预后, 观察组TNF-α、IL-6 与CRP 均以更低水平呈现(P<0.05), 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应激反应, 利于术后恢复。此外, 本文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 运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营养摄入途径, 耐受度更高, 不易有腹胀、腹泻等副反应, 且因其可更好调节炎性因子分泌, 故患者感染率更低, 为安全可靠的营养支持方案。

综上所述, 针对结直肠癌患者, 对其术后及时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可促患者康复加速, 改善营养状态、胃肠功能, 同时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控制并发症发生, 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白蛋白炎性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