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必须坚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2024-03-22刘子琦张文静

科学导报 2024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式导向现代化

刘子琦 张文静

关键词:六个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中国式现代化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首先,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将人民的需求和期望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始终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这一根本立场与许多国家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几百年来,西方的现代化实践在利润的驱动下以“资本至上”作为根本立场,相比之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秉持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基于“人民性”的逻辑展开的。我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理想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其次,坚持人民至上应切实以高质量发展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努力实现政治清明、精神富裕、物质富足、生态良好、社会安定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共享性、包容性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我们秉持共建共享、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努力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既惠及当代又泽被后世。总之,坚持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它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支柱

“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党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的立足点,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所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自信自立”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是助力奋进新征程、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自信自立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国家发展能力和潜力的自信。这种自信能够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准确把握坚持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是要提高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并且心无旁骛地办好中国事情,做到不断增强自信的同时更要善于自立、敢于自立。再次,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指引,就有了坚定不移、攻坚克难地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底气。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基本途径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与坚持创新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守正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展现出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魅力所在,还在一定意义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理念和实践路径。首先,守正创新要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把“守正创新”作为方法论之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并始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指导地位的基础上,致力于对党的原创性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这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其次,坚持守正创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这也是守正创新作为方法论运用在继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面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总之,坚持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创新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回响,更是实践的起源、创新的开端。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发现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所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也得出,以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明智之举。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新时代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来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致力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新成就。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实践的动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总之,坚持问题导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就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指导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首先,新时代新征程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把系统观念坚持好、运用好,为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观念的思想理论,是对传统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的深化与发展,提升了在唯物辩证法中系统性思维的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其次,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将各领域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协同共进的合力。同时,要重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坚持系统观念有助于科学规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运用系统思维,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有助于避免片面追求某个方面的发展而忽视整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性。广大党员干部也应深刻领悟新时代这一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不断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强化系统观念意识,不断学习和实践,为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总之,坚持系统观念对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全面把握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科學规划和推进现代化进程,有效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推动创新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伟大胸襟

“坚持胸怀天下”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和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智慧结晶。首先,在当前的实践中,坚持胸怀天下意味着尊重世界多样性,追求人类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多边合作和国际规则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其次,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更是要求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还肩负着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坚持胸怀天下意味着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发展议程,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坚持胸怀天下还意味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和多样化。总之,坚持胸怀天下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融入世界、推动国际合作、增强文化自信,并为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和平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体现的智慧与责任担当。

“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的精准概括和凝练表达。这些原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益探索,“六个必须坚持”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26.

[2]倪岳峰.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N].河北日报,2023-05-08(003).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式导向现代化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