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庄园的滥觞,现实生活的启导

2024-03-22李雪年

科学导报 2024年13期
关键词:奴隶主国风现实生活

李雪年

近年来,国学之风盛行,国学经典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世之道,而且有意味深长的中国式审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在真正阅读接触《诗经》之前,我以为《诗经》就像前所述——是冷冰冰的文化常识。然而,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我开始深入探索《诗经》文字内外的世界,为解读《诗经》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

  带头开启“反映劳动群众心声”创作目的

《诗经》中记录着大量丰富的民间歌谣,这些民间歌谣都是那个时代长期奋斗在生产生活第一线的广大劳动群众真实心声的表达。因此,这些产生于现实生活的诗歌都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歌颂赞扬了那些能够把老百姓视为自己子民的开明君主,表达了劳动群众自己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健康热烈生活的美好追求。劳动群众用自己在田间劳作歇息时的歌喉,唱出属于自己的歌声,表达了自己对于奴隶主贵族剥削底层民众与穷兵黩武发动战争的不满与抗争。

在其中的“国风”一类中,有许多农事诗言简意赅地描写了下层老百姓与奴隶主之间的深刻矛盾。在《豳风·七月》这首诗中,奴隶不仅从事着日常的生产耕作活动,还要为自己的主人砍柴打猎,承担着缝制衣服、建造房屋等重体力活动。他们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采桑养蚕,织布染布之后制作出来的衣服却供给了不事耕织的贵族们穿戴,打猎获取的野兽皮衣自己却丝毫不能享有。在冬天的凛冬里,他们仍处在衣不蔽体的穷困境地,就连自己辛苦耕作一年后所获得的粮食也要悉数上交到奴隶主的手里。我们看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承担最多的社会劳动,却依然在忍饥挨饿的生命边缘苦苦挣扎。反过来再看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生活好像从生下来就应当是这样子的。被剥削者在诗歌中对他们进行了质问和嘲讽。比如《伐檀》这首诗,在每一联句末三个反问句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广大劳动群众对于奴隶主残酷剥削的愤怒抵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事实证明,《诗经》成功地将广大劳动群众带入了文学的世界,我们在后世许多经典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种影子:鞭挞现实、讽刺现实的《红楼梦》、以歌颂农民抗争精神为主旋律的《水浒传》、诗圣杜甫所创作的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伟大诗词……我认为,《诗经》可以称得上“人民的文学”,“国风”是在为人民发声。

  文学艺术的发源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诗经》对于诗歌这一文学艺术较大的影响便是文学手法的借鉴意义。在高中时代我们就接触到了“赋”“比”“兴”这三个词,但是由于高中教材收录《诗經》篇目有限,我们并不能特别深刻地体会到这三种手法的巧妙之处。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在更多的篇目中深入了解“赋”“比”“兴”:我们在《邶风·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感受直白表达的情感真挚;我们在《卫风·硕人》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感受形似之喻的出神入化;我们在《周南·关雎》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联想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向往追求……此外,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之作,《诗经》对于篇章、韵律的有序追求,也在后代辞赋、五七言古体及格律诗词那里得到回响。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诗经》是一树绚烂的繁花,承载着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溯诗歌之源,我们感受优美文字中浓烈的古韵清香;溯诗歌之源;我们回顾精炼语句中灿烂的思想光芒,溯诗歌之源,我们追寻传统文化的起点,感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变迁。

  现实生活的启导

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我想最有感悟的便是读到“国风”中的婚恋诗的时候。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谈起了恋爱,身边人谈论的话题与朋友圈的内容也渐渐出现了“婚娶”。虽然我一度很不适应,也很抗拒这一现象,毕竟不想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但是人生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推进到下一个阶段,《诗经》在这个时候很合时宜地出现,其中婚恋诗中描写的各种女孩子的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并从中有所启发。

在恋爱阶段,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率性自然、有所坚守。每每读到《召南·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读到《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读到《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时,心中总会被敢于追爱的男女所打动,青春的激情被其点燃,生活的热火熊熊燃烧。当然,在激情中也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智清醒,把持有度——这才是我们应该向往的爱情。

在婚姻阶段,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坚贞不渝与志气节操。倘若你所认定的对象不被他人理解甚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在确定所遇之人为良人后,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学习《鄘风·柏舟》中的女主人公——“之死矢靡它”,敢于为爱的自主发出铮铮誓言;倘若婚姻之后不是幸福而是变故,身为女同胞,我们应当学会对婚姻中的不公说“不”,就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

读《诗经》,让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内心的一方净土,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这片古老大地的无穷文化魅力。不得不说,《诗经》真是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奴隶主国风现实生活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美流媒体巨头被批“奴隶主”
寻找“国风少年”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国风
扇子的发展史
假期归来
美国南北战争前的自由黑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