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幻、现实与数字鸿沟:“洞穴隐喻”下的元宇宙

2024-03-16石庆波石开忠

学术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囚徒鸿沟洞穴

石庆波,石开忠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技术裹挟着诸多领域进入迅疾变革的时代,使得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不同群体和个体的认知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为抢抓新技术发展机遇和应对技术异化可能性问题,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分别给出了不同方案。本文就元宇宙的相关现象,从经典哲学隐喻中得到启发,以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建构论和群体思维作出阐释。

一、文献综述

(一)元宇宙的研究共识

作为多种新技术融合发展起来的元宇宙,原义由Metaverse直译而来,即Meta(元)和Universe(宇宙)。其概念出现被认为启发于1992年尼尔史蒂芬森的科幻著作《雪崩》,或者更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的“灵境”,他们描述了现实世界本体在虚拟世界拥有分身形态。笔者曾将学者们2021年以前关于元宇宙的讨论总结为现实复制说、技术融合说、需求补偿说、虚在潜在说等。(1)石庆波.面向元宇宙的社会范式与价值审视[J].领导科学,2022,(10).1此后,有学者继续强化前面的观点,尤以“技术说”为甚。比如,王天夫认为元宇宙可以被看作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共生的人类社会新形态。(2)王天夫.虚实之间:元宇宙中的社会不平等[J].探索与争鸣,2022,(04).任兵等人认为元宇宙既是数智技术集聚与应用的人类生存新时空,又拓展与延伸了人类社会的数智文明新价值。(3)任兵,陈志霞,胡小梅.时空再造与价值重构:面向未来数智治理的元宇宙[J].电子政务,2022,(07).张明等人认为元宇宙是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未来社会和文明形态的设想。(4)张明,陈胤默,路先锋,等.元宇宙:现状、特征及经济影响[J].学术研究,2023,(08).张茂元和黄芷璇认为元宇宙实践是构建技术与社会融合共生体系的重要尝试。(5)张茂元,黄芷璇.元宇宙:数字时代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共生[J].中国青年研究,2023,(02).高腾飞和董浩宇认为技术性是构建元宇宙的基石,文明性是衡量元宇宙发展的重要标准,连接性是元宇宙价值的根本体现,虚实性是元宇宙与现实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势。(6)高腾飞,董浩宇.元宇宙是什么?——一个分析性的概念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7).也有学者切换到哲学的视角,审视人类在元宇宙的“存在”。比如,黄欣荣和周光玲认为元宇宙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交汇。(7)黄欣荣,周光玲.元宇宙的生成逻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3(06).王建民认为元宇宙是社会现实的数字化扩展空间。(8)王建民.元宇宙:社会现实的数字化扩展空间[J].天津社会科学,2023,(02).陈晓平认为元宇宙就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扩展世界,元宇宙的本体论原理是现实世界优先原则。(9)陈晓平.元宇宙的哲学基础及其伦理问题——兼与翟振明教授商榷[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02).

(二)元宇宙在社会领域的新研究

2022年以来,元宇宙在社会领域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新思考,笔者归结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社会时空不确定性。元宇宙反映了社会虚拟化进程,改变社会运行逻辑,突破人们认知,引起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在应对这种恐慌中,杨磊和朱德全引用了刘慈欣的观点——“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向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向虚拟现实”,他们认为向元宇宙进发就是一种向内的蜷缩。(10)杨磊,朱德全.教育元宇宙:未来教育的乌托邦想象与技术伦理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04).这种向内的蜷缩实际上是由时空分离和时空重组进行的,正如张健所说的数字技术给虚拟空间的个体带来了时间上的无限可能性。(11)张健.媒介技术带给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风险——基于社会时间概念的反思[J].江淮论坛,2022,(06).吕鹏认为,元宇宙社会将进一步改变人类个体的生命属性,人类的精神生活吸引力、重要性将超越物质生活,个体可能会成为“永生意义上的人”。(12)吕鹏.元宇宙技术与人类“数字永生”[J].人民论坛,2022,(07).上述时空观点还可追溯至吉登斯的“社会系统脱域理论”。

第二类是社会结构不稳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主体是人及其群体,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必然导致社会分裂为不同阶级。虽然杜骏飞认为,在数字社会存在着实在与虚拟、人与自然、有机与无机的广义社会生态共同演化。(13)杜骏飞.数字交往论(1):一种面向未来的传播学[J].新闻界,2021,(12).但是,共存并不否认分化。王卓和刘小莞认为,空间距离在元宇宙里被弱化的同时,信息资源可达性差异又造成巨大的数字鸿沟。(14)王卓,刘小莞.元宇宙:时空再造与虚实相融的社会新形态[J].社会科学研究,2022,(05).张宪丽和高奇琦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显著的社会团结失效和集体意识困难问题。(15)张宪丽,高奇琦.元宇宙空间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工:来自涂尔干的启示[J].理论与改革,2022,(06).那么,元宇宙演化也是不均衡的,不可否认数字鸿沟等因素导致的社会分层。张源容认为,VR、AR、互联网等技术在带来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剩余价值依旧被剥削的问题。(16)张源容.是通往自由王国还是乌托邦的重现——元宇宙的社会变革意义审视[J].天府新论,2023,(01).张新春和张婷认为,数字技术作用于社会再生产,呈现出生产力抽象与具象的分层,生产资料的控制级与受支配级分层,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层,数字产业内部嵌套竞争关系分层,两极化的就业结构分层。(17)张新春,张婷.数字技术下社会再生产分层:表现、实质与启示[J].教学与研究,2022,(02).何晶认为,数字分层体现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上,呈现出数字能力不平等、话语抑制以及对话难题。(18)何晶.数字分层情境下的政治沟通:核心问题与关键进路[J].新闻与写作,2023,(05).

第三类是社会关系重组性。蓝江认为,对元宇宙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性表层和个体性体验上,而要将其看成基于虚拟界面上对社会关系的重组。(19)蓝江.元宇宙的幽灵和平台—用户的社会实在性——从社会关系角度来审视元宇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3).喻国明和姜桐桐认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脱嵌”到“再嵌入”,借助元宇宙技术实现共创、共享和共治,积极融入社群,重塑社会关系。(20)喻国明,姜桐桐.元宇宙时代:人的角色升维与版图扩张[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4).杨鹏认为,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元宇宙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元居民”之间也会发生各种纠纷,在解纷场域、解纷规则和解纷方式上朝着虚拟化、技术化与在线化方向转变。(21)杨鹏.元宇宙中的纠纷与解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4).

从上述文献梳理发现,元宇宙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了元宇宙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社会领域有了一些新进展。虽然,少数学者如薛少华和王宇轩试图将电子游戏生成的若干可能世界来理解传统哲学领域中形而上学的思想实验场景。(22)薛少华,王宇轩.电子游戏如何助力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12).但是,迄今尚未发现从哲学和社会学交叉的视角观察元宇宙问题,尤其缺乏经典哲学命题与当代最新发展之间的时空对话。因此,本文将引入古希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探讨元宇宙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与影响。

二、“洞穴隐喻”及其社会学意涵

(一)何谓“洞穴隐喻”

“洞穴隐喻”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个经典寓言。已有学者对其进行“四阶段”甚至“六阶段”论述,笔者依据知识框架和研究重点,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洞中场景。一群囚徒被镣铐紧锁,面壁于洞穴之中。囚徒身后不远处燃起篝火,篝火和囚徒之间有一群自由人举着各类兽像、器物经过,通过火光投射到洞壁形成虚幻的阴影。囚徒们眼望阴影,不知身后实物,误认为阴影就是实物。突然,一名囚徒挣脱枷锁得以转身,直视火光让他眼花缭乱,而回视阴影却历历在目,于是他依旧误以为阴影是实物,而实物反而是虚幻的。

第二阶段是洞外场景。这名解放的囚徒从洞穴走出,站在太阳底下,他瞬时头晕目眩,无法分辨真物。经过缓慢适应,他先是分辨出实物的阴影,然后看到太阳在水中的倒影,最后能够直视太阳本身。

第三阶段是返洞场景。解放的囚徒从耀眼的阳光下返回黑暗的洞穴中,视线一片模糊,分辨起墙壁上的实物阴影,比没走出洞穴的囚徒还要不如。他告诉囚徒们洞穴外面所见之事也无人相信,并被众人耻笑。此时,他砸烂被缚的囚徒身上的枷锁,试图引导他们离开洞穴看到太阳。囚徒们认为离开洞穴非但无益并且有害,心生怨恨将他杀死。

(二)隐喻中的社会学意涵

这个寓言描述人类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过程,反映了人们理解现实世界的有限性,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之间存在认知差距。笔者同样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解释。

1. 洞中:虚幻的“现实”

第一阶段是囚徒在洞中所看到的皆是虚幻,他们误以为就是现实。按照符号互动论观点,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是通过符号的解释和交互过程形成的。或者说,语言交往和行为互动建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符号互动不仅是整体社会系统的媒介,也是社会关系生成和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动力。(23)张庆熊.从经典到后经典的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启发意义[J].社会科学,2022,(12).在洞穴中的囚徒,由于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无法感知周遭事物的全部,只能通过观察洞穴壁上的影子来获取信息和建构意义,这些影子成为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符号,代表了他们此情此景所认为的外界事物的全部内容。然而,符号的意义是整个社会在一定情境下共同构建的,它们并非固定不变的,正如击鼓、烽火在古今不同情境中所代表的战争性和娱乐观赏性,都是社会中集体构建出来的实物和事件的指代符号。基于此,在洞穴中的囚徒之间形成了一种暂时性的共同解释框架,他们相互交流、互动,并根据共享的理解对影子进行解释,这种共同构建的解释体系使得囚徒们误以为洞穴中的影子就是现实的本质。囚徒们的这种行为过程,以及集体认为的“现实”结果,也可以被视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集体认知误导的例子。囚徒们的误解源于他们有限的社会环境空间,以及信息不充分情况下的集体互动,导致他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得出了虚幻的“现实”认知。隐喻第一阶段启示着个体必须摆脱被限制的环境,主动寻求新的经验和知识,才能使自己摆脱对虚幻的误解,呼唤着新知识传播启蒙,以帮助个体超越自身局限寻求更深层次的真理智慧。

2. 洞外:现实的“虚幻”

第二阶段是有个囚徒从洞中走出洞外,首次接触到现实世界,然而他却误认为太阳的倒影是真实的,直到后来才直视太阳。基于前述的符号互动论,社会建构论亦可在这一阶段作出解释,即通过社会互动和共享的符号体系来构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或者说,人们不是静态地认识、发现外在的客体世界?而是经由认识、发现过程本身?不断构造着新的现实世界。(24)闫志刚.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社会,2006,(01).这个囚徒走出洞穴后,他首次接触到外部现实世界,受到了感官刺激和开展了新的经验实践,扩展了新的社会环境。然而,他对太阳倒影的误判,可能源于以往的经验和对现实的理解框架——曾经在洞穴中,对于光线和影子的经验只是墙壁上的虚幻影子。他依然受限于第一阶段洞中的认知偏差,无法立即理解第二阶段洞外新的现实。对于新的感官刺激,他尚未形成新经验的总结和新社会符号的建构,因此无法直接理解太阳及其倒影的本质,对现实世界作出了“虚幻”的反应。所幸的是,这个囚徒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能够睁开眼睛看到了太阳本身,认识了太阳与其倒影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迈向了距离真理更近的一步。这个阶段的隐喻,也揭示了社会环境和社会学习的影响力,它呼唤个体通过不断进行经验实践,扩展自己的认知和意义框架,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

3. 返洞:鸿沟难以逾越

第三阶段是来到洞外的囚徒返回了洞中,告诉洞中囚徒他们在外所见之事,洞中囚徒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并把他杀死。从前述的符号互动论来看,洞中囚徒们在互动和共享符号的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理解和意义框架,而返洞的囚徒所分享的新符号与洞中所见符号并不一致,因而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着“信息茧房”或者“数字鸿沟”导致的冲突。而从社会建构论来看,回到洞中的囚徒试图分享他的新认识和经验,但未能被理解和接受,反映了社会中已然存在着集体认知和共识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框架对于新的信息和观点产生了抵抗力。返洞的囚徒带来的新观点与洞中集体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不一致,洞中囚徒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信念系统而拒绝接受新的信息。而后,洞中囚徒杀死返洞囚徒的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思维理论解释——在集体中出现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可能导致集体的判断出现偏见和错误。或者说,决策群体为了保持凝聚的群体社会结构,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维持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如何让群体能够更像“一个人”一样地行动,因而无意识地削弱了解决问题的基本使命,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观点被暂时性地掩盖。(25)毕鹏程,席酉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01).在这种情况下,洞中囚徒拒绝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并将其视为对现有集体认知的威胁,他们的最优解是通过杀死返洞的囚徒来维护洞中的集体稳定性和认知一致性。这个阶段的这一行为反映了囚徒们已经分裂为两个集团——守旧与维新,形成了认知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群体思维的局限性和对新观点的抵制,保守集团对于改变和扩展现有信念系统的抵触情绪,启示人们寻求切实有效的知识传播和开放对话的重要性,以帮助个体和群体超越群体思维的限制,得到对新事物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三、“洞穴隐喻”下的元宇宙

(一)第一阶段:元宇宙的“真虚拟”

在“洞穴隐喻”的第一阶段中,囚徒们被困在洞穴中,只能看到虚幻的影子,错误地将其视为现实。前述虚拟现实是元宇宙的基本属性,笔者进一步分类为“第一虚拟现实”和“第二虚拟现实”。第一虚拟现实就是现实世界的“意识的存在”,如当下人们所处现实对符号的认知,对于创造的视频、音乐“元宇宙”,往往是形式上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的与周遭现实环境隔绝的虚拟世界。(26)王楷文.创造“元宇宙”:旧曲改编与短视频声音秩序的构建[J].天府新论,2022,(04).第二虚拟现实就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也就是通过“人—脑”交互技术形成的“数字化身”,人们以数字生命存在的技术图景。不论是第一虚拟现实还是第二虚拟现实,人类都无法回避元宇宙的虚拟性。

在元宇宙中,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第一虚拟现实“意识的存在”,它是人脑对于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实现世界的艺术性选择性加工的影音符号。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现实世界的理解偏好不同,产生的元宇宙“意识”也就不同,更何况每个人的现实世界经历千差万别,得到的元宇宙理解也就千奇百怪。另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第二虚拟现实所包括的虚拟内容和数字化体验。类似于洞穴中的囚徒只能观察到影子,那是背后操控者只让他们看到这些虚幻的图像。元宇宙中的个体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数字化身是由技术算法和角色模拟所设定的,他们所接触到的数字化内容可能是被选择、编辑和过滤过的。正是这样受限的虚拟技术环境下,个体所接触到的元宇宙可能不同于真实世界的本质和复杂性,因此第二虚拟现实可能相较于第一虚拟现实更具有虚幻性和欺骗性。因此,在隐喻的这个阶段带给人们关于元宇宙的启示是,个体需要在元宇宙中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虚拟内容,同时需要对自己在数字化空间中的行为和参与进行审视,尤其要注意元宇宙体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避免过度沉浸而失去对现实的正确认知。

(二)第二阶段:元宇宙的“假现实”

“洞穴隐喻”的第二阶段涉及个别囚徒走出洞穴,来到现实世界,但他以为太阳的倒影是真实的。当人们进入元宇宙社会的这一阶段,就已经走在“从虚拟通往现实”的路上了。但是,此时仍在此岸而非彼岸,人们已经意识到虚拟,但又找不到真正的现实在哪里。

在元宇宙社会中,个体可能会被新颖的技术所吸引,他们将虚拟体验视为现实实践的延伸,甚至认为元宇宙中的人际关系与现实世界一样真实,人们在这个阶段并不认为元宇宙是完全虚拟的,它是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是现实的延伸与扩展。然而,这种非完全虚拟性可能带来一种“现实”的错觉。虚拟体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在线互动的符号简单化及其构建意义的刻板化,也远不如现实生活中那般生动和精确,人们在元宇宙的程式化中降低了个体的理性思维和能力,容易迷失在假的“现实”之中。与此同时,元宇宙中的个体受制于技术和平台,这些控制力量可能塑造了个体的体验和互动方式。类似于囚徒将太阳的倒影视为真实,个体在元宇宙中可能对平台提供的虚拟体验和互动方式产生“真实”的错觉,未能意识到背后现实的权力操控。

(三)第三阶段:元宇宙的数字鸿沟

“洞穴隐喻”的第三阶段,洞外的囚徒返回洞穴,试图向其他囚徒描述他所见的事物,但洞中囚徒不相信他的话,并将他杀死。这说明,洞中的囚徒和洞外的囚徒由于经历所见不同,认知符号不同,构建了两个不同意义的群体,而传统群体往往比新生群体力量强大,新事物在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中遭遇曲折。实际上,这里已经存在了数字鸿沟,笔者将其分为“一级数字鸿沟”“二级数字鸿沟”和“三级数字鸿沟”。一级数字鸿沟又称为绝对数字鸿沟,就是大多数没有接入互联网和小部分人接入互联网,造成对立的两个群体在看待现代信息技术问题上的认知障碍。二级数字鸿沟又称为相对数字鸿沟,就是已经接入互联网的群体,由于职业、性别、城乡、年龄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不同次级群体之间对信息技术汲取程度的显著差距。三级数字鸿沟可以称为虚拟现实鸿沟,就是在二级数字鸿沟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分为了“现实人”与“数字人”,包括现实人的生命有限性与数字人的永生性的差别,现实人思维可变性与数字人思维程式化的差别,现实人实践复杂性务实性与数字人体验单一性理想性的差别。

元宇宙在第三阶段会面临严峻的问题。首先是一级数字鸿沟,类比于洞中囚徒不相信回来的囚徒所说的话,元宇宙作为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存在,只有少数人会先进入这一社会形态中,而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在传统社会形态中停滞不前。这个时候,传统社会中的个体以及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可能对于他人的体验和观点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体验和观点与自身的体验和观点不一致时,反对的声音尤为激烈。甚至在“洞穴隐喻”的最后,看到真实世界的人被沉浸在虚幻中的群体杀死。其次是二级数字鸿沟,就是解放了的囚徒走出洞穴接触了外面的现实世界,但是他与本身就在外面现实世界的人还不一样,起初并非看见太阳的本身而只是太阳的倒影,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的个体进入元宇宙社会后,由于进入时间先后不同,或者个体条件并不相同,尽管他们都认可元宇宙社会到来,但是在接受元宇宙具体信息上存在差异,因而在二级数字鸿沟上形成了特定的不同观点,导致异见之间的排斥和抵制。再次是三级数字鸿沟,有的人可能沉浸在元宇宙社交圈子、互联网社群中无法自拔,而有的人已经认识了元宇宙背后的平台算法等因素,也就是说,是否含混了现实人与数字人是区别三级数字鸿沟的标志。在《阿凡达》电影中,现实中的主人公由于自身残疾无所作为,他甘愿进入虚拟世界中成为主角享受英雄般的待遇。还有一些时空穿越的“爽剧”也是如此。这也说明,现实中遭遇不公或弱势群体,宁愿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中自我蜷缩,通过分享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获得信息不对称优势,充当“救世主”,构建起新世界中的符号互动关系并形成新的群体压力。因此,在“洞穴隐喻”第三阶段,实际上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交锋,也是新旧事物的决战,在面临着不同个体之间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时,柏拉图给出的结论可以说是旧事物无法撼动,新事物自取灭亡。笔者认为交流和理解仍是迈向元宇宙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在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时,个体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多元性和包容性的讨论和对话,这样才不会导致零和博弈或两败俱伤的结果,而是所有群体在新知识吸收中重新建构新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关系。

四、超越虚实弥合鸿沟的思考

面对元宇宙社会到来,不同的个体往往陷入虚拟、现实的两端无法调和,进而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因此,需要推动思想引领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警惕技术主义僭越造成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错位失衡,(27)张笑然,石磊.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与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12).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元宇宙知识传播和元宇宙社会认同。

(一) 开启元宇宙开放对话之门

前述人们所处环境不同,符号互动不同,导致彼此观点出现不同。笔者认为开放对话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和纽带,人们由此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协调行动,有利于促进元宇宙社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和资源交流,打破“信息茧房”的专业成见、群体性压力下的集体迷思行为,从而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创新力。因此,应该鼓励持有不同观点和生活经历的个体,通过尊重、包容的平等对话,增加对元宇宙体验的理解和接纳。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社交活动、论坛、研讨会等方式,让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人们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一级数字鸿沟和二级数字鸿沟问题。也可以通过鼓励元宇宙社区之间的开放合作,促进跨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元宇宙社会中的虚拟运行成本,解决二级数字鸿沟和三级数字鸿沟问题。

(二) 铸造元宇宙信息批判之剑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型互动平台,充斥着各种信息数据,也包括虚拟的“人”、不实的谎言,以及违背人类情感的价值。因此,前述的开放对话是一种包容形式,但不意味全盘接受,在元宇宙社会的认知上,仍需要个体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辨别出虚假和误导性的信息。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从解决一级数字鸿沟即绝对的信息差开始,让广大群体成为元宇宙用户,强化个体有效地使用和参与元宇宙平台的技能,接通多元信息渠道,避免被单一信息误导。其次在教育普及中增强对元宇宙信息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更加谨慎地保护自我和他人隐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使用语言和做出行动。再次是培养用户识别和应对虚假信息的能力,着重对信息来源进行分析、对证据进行分辨、对逻辑进行推理,以此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 构建元宇宙多样繁荣之场

多样性是指尊重和保护不同人群的文化、身份和权益,使得相同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承载和容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诉求。元宇宙是承载着人类与“数字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工作生活的数字空间,也是对现实社会人们互动中存在时空固定、唯一、在场的多维超越。从解决第三数字鸿沟来看,元宇宙的虚拟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数字人身份在其中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包括各种文创延展、跨界衍生,使得元宇宙社会成为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空间的互动和交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四) 增强元宇宙多维互动之域

互动通常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合作,从而形成社会网络。在元宇宙社会中,互动不仅是现实人与现实人的互动,也包括现实人与数字人的互动;不仅是同场域同时间的互动,也包括异域时空重组的互动。在元宇宙中,社交体验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真实的社交活动,开设各类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等活动,让人们通过交互和协作来提高社交能力和实现社交目的。又如,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经济交易,打通虚拟世界的房产、河流、土地、市场等,让人们更加紧密地将现实世界传导到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中。

(五) 倡导元宇宙平台建设之责

元宇宙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形态,一般来说,包括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算力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底层,以及全息影像技术、脑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等交互前端。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门槛,一般的用户参与者很难主导或改变元宇宙平台规则,而现有的法律制度滞后性也难以有效规制快速发展中的新技术事物。所以,元宇宙平台和相关组织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制定公开透明的、负有社会责任的平台准则,以确保平台不至于迅速异化为人类社会的对立面。具体而言,要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防止黑客攻击、隐私泄露等安全事故发生;要确保生成内容合法,实行个人、法人和“数字人”统一标准的注册登录,对用户上传或数字人自动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识别和审查,防止不良信息造成元宇宙生态破坏;要确保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强大的技术使得知识产品的盗用传播更为便捷,二次创作甚至多种合成创作也更为方便,因此尊重和有效保护原创者的知识和利益也有赖于平台规则设定。

余 论

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字化领域,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探寻元宇宙通往自由王国还是乌托邦不是最终目的,元宇宙是人类智慧在新阶段的结晶,我们把它作为人类实现飞跃路上的工具。这样,这些讨论就有助于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引发对元宇宙社会的开放对话和多元思考,探索社会变革和社会认同之间相互统一的可能性。不可否认,我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元宇宙社会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仍然较为有限。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法,对元宇宙社会中“洞穴隐喻”的不同阶段和相应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元宇宙社会中的现实情况。

猜你喜欢

囚徒鸿沟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少年洞穴救援记
机智的囚徒
鸿沟为界
“现代洞穴”公寓
囚徒
海盗的囚徒
论男性出轨者的囚徒困境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