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2024-03-15赵诣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浦江文化

摘 要:城市品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城市品牌的轴心所在。城市品牌建设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梳理浦江稻作文化、诗书画文化、治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品牌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浦江城市品牌建设。

关键词:城市品牌;地域文化;浦江

一、浦江概况

浦江地处浙中,隶属金华,是典型的盆地城市,呈“七山半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县域内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要素齐全,展现出环山秀水、文雅灵动、城乡共融的整体形象。浦江历史悠久,2017年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确定为“千年古县”。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孙策析太末、诸暨部分境地,置丰安县,治今浦江县西。此为浦江建县之始,距今已有1 800多年历史。唐天宝十三年(754年)置浦阳县,以境内之浦阳江得名,属婺州。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年)改浦阳为浦江,一直沿用至今。浦江县域内山川绮丽,钟灵毓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浦江如今的发展需求,浦江需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县域内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将为浦江城市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地域文化资源

在城市品牌形式与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的今天,依托地域文化进行差异化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化是品牌定位和构建的基础。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建设城市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品牌的辨识度和竞争力,而城市品牌也将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浦江地域文化资源灿烂丰富,其中特色鲜明的有稻作文化、诗书画文化、治水文化等。

(一)绵延万年的世界稻源

水稻是我国农业“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水稻不仅养活了具有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华民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农业必定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定律,进而避免了中国因环境恶化而造成文明中断的厄运。自唐宋以来,水稻极大地促进了南方人口的增长和集聚,推动了城市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条件,更是在危难之际为北人南迁提供了现实可能。斗转星移,时序更替,水稻在漫长岁月里逐步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之说皆提供了相应的佐证。可以说,相比于消亡在麦田里的其他古文明,水稻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重要物质支撑。水稻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还在无形中滋养了我们的文化。由于水稻种植的特殊性,特别是水田灌溉涉及水源分配,需要一个集体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日濡月染,培养了人们勤劳、团结、善良、友好的品性,而水稻的生产模式也建立起了世界上最为紧密的人地关系,令稻作社会成为最安土重迁的社会。长久以来,人们遍寻稻作文明的源头,最终在浦江发现了它的踪影。21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浦江黄宅镇一处土坡上揭开了“上山文化”万年的神秘面纱。在这里,人们发现了早期新石器时代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较为完整的证据链,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此外,上山遗址还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彩陶和中国最早的定居村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上山遗址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考古学界泰斗严文明称上山遗址为“远古中华第一村”。2021年,上山遗址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推动上山文化申遗”相关任务被纳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2年5月,上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万年上山”不仅昭示了人类童蒙时期的燦烂文明,更展现了浦江这方土地自古以来的生机与活力。

(二)底蕴深厚的文化之邦

浦江自古以山川绮丽著称,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称其域内仙华山为“天地间秀绝之区”。也许是灵动山水的熏陶,这片土地上历代文人墨客辈出,薪火相继,成就了浦江“文化之邦”“书画之乡”的美誉。

南宋遗民诗人方凤、明初文学家宋濂、现代浙派中国画领袖人物吴茀之、“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等都出自浦江,还有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的张书旂,他的画作《百鸽图》1941年被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以贺其连任。在浦江,这种文化气息不只体现在个体身上。当一个集体呈现出惊艳的文化底蕴才更令人刮目相看,如:被授予“中国十大书画村”称号的礼张村;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被明太祖朱元璋钦赐“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文风鼎盛的前吴村;等等。前吴村位于浦江西南,人杰地灵,明贤辈出。有倡组名震东南之月泉吟社的吴渭。月泉吟社是南宋遗民创立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遗民诗社,诗社作品《月泉吟社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有元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吴直方之子是一代名儒吴莱,吴莱有一门生叫宋濂。宋濂修身齐家治国,开明代法典之先而倡乾道文明,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有“蓝袍未旧紫袍新”、八月内连捷三科、自童生一跃成为进士的吴凤来。到了近现代,则更是翘楚辈出,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有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吴茀之,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画坛重要领军者、浙派人物画杰出代表吴山明,此外还有“纺织先驱”吴士槐、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原教授吴士绶等,皆学有专长,成就卓著,蜚声一方。浦江之人文底蕴,从一村落可见一斑。

(三)五水共治的滥觞之地

水晶是浦江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串珠”起步,到200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短短几十年里,水晶产业带来的强劲动力极大促进了浦江经济的发展。然而水晶产业带来的污染也让浦江付出了沉痛代价,生态几乎走向绝境,尤以河道沟渠为甚。河中鱼虾死绝,“牛奶河”“灰水河”,比比皆是。河床之上沉淀了厚厚的水晶玻璃粉,钢钎都敲不破。浦江人民的母亲河——浦阳江,甚至一度成为钱塘江流域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态环境遭受如此大的创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2013年,浦江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在全省打响了“五水共治”的第一枪。自此,在政府引导、全民参与、企业支持下,浦江开启了“丑小鸭”的蜕变,三年后一跃逆袭成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而其过程之艰辛只有浦江人民才清楚。“五水共治”不仅彻底改变了浦江的生态环境,打下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物质基础,还倒逼水晶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增强了全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如今,“五水共治”还在不断深入,浦江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自2019来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展望未来,浦江将继续发扬“五水共治”精神,持续推进城市健康发展,奋力打造浙中大花园浦江样板。

三、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品牌优化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品牌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服务。首先,建设城市品牌,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通过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营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并且,生活品质的提升反过来也将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当人们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时,他们会对城市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供更积极的支持。他们将乐于为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宣传做出贡献,自觉成为城市品牌的代言人,传递真实的城市故事,增强城市形象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其次,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城市品牌,要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人才流入。这要求城市经营者做好统筹规划,确保城市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提供安全可靠的就业创业环境,同时要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增强城市的安全韧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最后,建设城市品牌,要注重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城市品牌建设要及时关切人们的需求,不仅要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加强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

城市品牌只有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中,才能在众多同质化品牌中脱颖而出;只有以地域文化为养分,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保护地域文化本质上是保护一个地区的血脉,是保护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保护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吸引游客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不是僵化不变的“冷冻式保存”,“传承”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对于任何文化而言,创新才是生命力的源泉,地域文化亦是如此。无论是稻作文化、诗书画文化还是治水文化,只有发掘其中跨越时空的、历久弥新的价值,使其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可以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地域文化的保护工作。该机构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推进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通过专项资金拨款、组织相关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地域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鼓励和引导市场力量通过开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品开发等方式参与地域文化保护,将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融入生产生活,增加民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确保从业者有收益,形成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给养。

(三)着力打造文化符号

谈及对某个城市的印象,通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该城市标志性的、具有识别性的文化符号,如上海的东方明珠、杭州的三潭印月、厦门的鼓浪屿、成都的火锅和大熊猫等等。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视觉化表达,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同时文化符号本身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承。浦江在建设城市品牌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当地特色文化資源,对其进行提炼,进而转化为能展现自身文化特质和精神气质的文化符号。比如,提取“水稻”这一形象向大众传递“万年上山”的底蕴与魅力,提取“河流”的形象向大众展示浦江“五水共治”的精神与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态环境。此外,文化符号的提炼应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仅要能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更要能凸显城市的性格与特点,在提升辨识度的同时增强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加强城市品牌推广

酒好也怕巷子深。城市在脚踏实地建设城市品牌的同时,更要加强宣传推广,不能被动等待社会大众来发现自己。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主动作为,以现代传播理念和思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城市品牌呈现给社会大众,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认可度。目前,浦江城市品牌推广手段与内容仍需进一步丰富,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品牌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城市品牌推广工作中应当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其一,要明确负责城市品牌推广工作的各专业部门或机构。这些部门或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权力,同时做好协同配合,保障各项工作能有序铺开。其二,城市品牌推广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资金预算来维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能落到实处。其三,城市品牌的推广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应积极调动各个传播主体的主动性,统筹电视新闻、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主体协同推动品牌推广工作产生实效,为城市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依托地域文化加强城市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还将为地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地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使其更好地为促进城市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当下,浦江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应着力体现城市品牌的地域文化元素,突出差异化的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城市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浦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浦江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王思明.丝绸之路农业交流对世界农业文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1-8.

[3]龚珍.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水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王宇丰.水稻的故事[M].济南:泰山出版社,2022.

[5]施新.论《月泉吟社诗》及其在遗民诗史中的地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1-107.

作者简介:

赵诣博,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浦江文化
浦江游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连长帮我卖牛肉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谁远谁近?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