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曲与理论课程习作

2024-03-13彭程

音乐生活 2024年1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赋格

彭程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赫玛尼诺夫(С.Рахманинов,1873-1943)出生于一个曾经非常显赫的俄罗斯支柱贵族家族,据说源自摩尔多瓦。1483年,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将女儿叶莲娜嫁给莫斯科大公之子,幼子伊凡随行并定居莫斯科。伊凡的长子瓦西里绰号“拉赫玛宁”(有“婆罗门”“印度人”或“懒汉”之意),后代以此为姓。在16-17世纪的俄罗斯历史上,家族中著名人物多达数十人。拉赫玛尼诺夫的祖父阿尔卡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教子,做过第一龙骑兵师师长弗兰格尔将军副官,但同时也是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留名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创作的浪漫曲与二重唱旋律优美、和声精致,在19世纪俄罗斯经典声乐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钢琴曲也流传下来。像当时很多俄罗斯贵族子女一样,阿尔卡季的每个孩子都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这一家族传统得到了延续甚至发扬,钢琴家、指挥家西洛蒂是其长女尤利娅的儿子,而拉赫玛尼诺夫是第4子瓦西里的儿子。

一、整体学习情况

拉赫玛尼诺夫幼时随母学习钢琴,后请钢琴家奥尔那茨卡娅做家庭教师。1882年秋,拉赫玛尼诺夫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初级班随杰米扬斯基学习钢琴。由于经常旷课、难以管教,后来父母将他送到了莫斯科钢琴教育家兹维列夫的私立寄宿学校,也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初级班随兹维列夫学习。兹维列夫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他的寄宿学校管理非常严格,曾培养了西洛蒂等很多年轻的钢琴家。这对叛逆期天才男孩的培养来说是个正确的选择。拉赫玛尼诺夫的家境每况愈下,他也逐渐承担一些责任,15岁起便开始授课赚钱并帮助家里。

在1885-1886学年,拉赫玛尼诺夫只学习了钢琴演奏。1886年夏天,兹维列夫的学生们在克里米亚学习了基本乐理,拉赫玛尼诺夫还创作了自己最早的音乐作品《夜曲》。秋天通过乐理考试后,拉赫玛尼诺夫进入和声学课程的学习。1888年,拉赫玛尼诺夫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高级班学习作曲与理论课程。同时继续钢琴专业的学习,在列维茨基的极力建议下进入西洛蒂的钢琴班。当时西洛蒂刚刚成为音乐学院3名钢琴高级班教授之一,另外两位是帕布斯特与萨福诺夫。

1889年,拉赫玛尼诺夫与兹维列夫发生激烈争吵,11月初离开了寄宿学校,起因是他想获得自己专属的房间与钢琴以便于创作。有人认为,兹维列夫希望他成为一位大钢琴家,而不是“沉迷”于作曲。之后拉赫玛尼诺夫主要寄住亲戚萨京家(后来跟他女儿结婚),有时也住在西洛蒂那里或租房子,并不稳定。1890-1891学年,已经成为院长的萨福诺夫利用职权将西洛蒂的一位女学生调到了自己的钢琴班里,西洛蒂愤而离职。拉赫玛尼诺夫不愿随其他老师继续钢琴学业,申请提前毕业。已经与之“决裂”的兹维列夫帮他实现了这一愿望——兹维列夫对委员会说:“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是一位专业的钢琴家,没有什么能教他的了。”[1]

高级班的作曲与理论课程一直延续到1892年。其中包括继续进行的和声学,以及对位法、卡农与赋格、配器法、自由写作。正常情况下高级班需要学习5年,但拉赫玛尼诺夫在1891年下半年重病险些去世,家庭也已无力帮他,再次申请了提前一年毕业以便谋生。这段学习时光是拉赫玛尼诺夫成长为一名作曲家的关键时期。一些未编号的早期作品都是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大部分是课程作業,也有些是自主创作。

二、自主创作[2]

根据拉赫玛尼诺夫的同学、钢琴家普列斯曼的回忆,阿连斯基在和声课上会讲解为旋律或低音配和声的各种可能性,现场演示时非常快速、轻松、幽默。[3]学生们都喜欢阿连斯基和他的课,因此也会自己“写曲子玩”。1887年10月的一天晚上,同学们做这个“写曲子游戏”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一首《升f小调钢琴练习曲》,写满了两页纸。兹维列夫得知后弹奏了这部作品,还拿给柴科夫斯基看过。这时,14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学了一年的和声学。

《升f小调钢琴练习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部记录下来的作品,但手稿遗失。不久后他又创作了一套钢琴《夜曲》并题献给兹维列夫:升f小调(1887年10月12-21日)、F大调(1887年10月22-25日)、c小调(1887年12月3日-1888年1月12日)。这套作品1949年曾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也收录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1951年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全集》第3卷第一部分中。1888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还创作过一首献给普列斯曼的钢琴小品,但手稿遗失或并未写成乐谱。

1890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c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I乐章(封面与再现部分遗失)与两首四手联弹作品:G大调《浪漫曲》、降E大调《华尔兹》。《浪漫曲》收录在1950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全集》第3卷第2部分;《华尔兹》未出版过,其中的旋律后来出现在1896年创作的浪漫曲《春水》(Op.14, No.11)中。8月15日与9月20日又为斯卡隆将军的女儿娜塔莉亚、维拉与柳德米拉创作了《华尔兹》与《浪漫曲》两首六首联弹小曲,1948年由列宁格勒音乐出版社出版,其中《华尔兹》使用了娜塔莉亚的主题。他还将柴科夫斯基的芭蕾《睡美人》移植为四手联弹,1891年尤根松出版社出版。

1890年4月29日到1891年7月17日之间根据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人诗歌创作的6首声乐浪漫曲被拉赫玛尼诺夫编为一套作品,手稿上曾标注Op.1,1947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的《拉赫玛尼诺夫未编号的声乐作品集》中收录。尽管都名为《六首浪漫曲》,但这套作品与1892-1893年创作的Op.4和Op.8并没有关联。1891年9月10日为人声与钢琴编创了一首纤夫歌曲《我们在整个黑暗的夜》,1944年曾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主题选自麦尔古诺夫1879年出版的《俄罗斯民歌集》第一卷。大约在1891年春夏之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过一首较复杂的浪漫曲《当我飞到天尽头》,但并未最终完成,也没有注明词作者,有可能是他自己的诗作。

年轻的作曲家在毕业前后创作有一套《幻想小品》,即Op.2,由《悲歌》《前奏曲》《旋律》《丑角》《夜曲》5首钢琴小品组成,1892年9月20日首演,乐谱由莫斯科古特海利出版社1895年出版。这套作品题献给阿连斯基,对老师的培养表达感谢。

三、和声学课程习作

1888年,拉赫玛尼诺夫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初级班升高级班的和声学考试中“一举成名”。考试共两天,第一天根据指定主题创作两首作品,时间不限。拉赫玛尼诺夫从上午9点写到下午5点,完成了两首二部曲式的无词歌。他最晚交卷,此前监考的阿连斯基已经看完了其他同学的答卷,但都不满意。第二天考试时,已经离开音乐学院教职10年的柴科夫斯基被邀请加入考试委员会。阿连斯基告诉他,拉赫玛尼诺夫是前一天的考试中唯一合格的,并给委员会弹奏了那两首作品。之后柴科夫斯基在成绩单上写下了分数“5”,并在周围写了4个“+”。这是音乐学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正常情况下,5分带一个“+”就是评分标准中的最高成绩。这件事很快就在老师中间传开了,但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直到两周后才得知。

高级班的和声课仍然由阿连斯基教授。1888-1889学年第二学期拉赫玛尼诺夫的作业中包括4首钢琴作品:《浪漫曲》《前奏曲》《旋律》与《加沃特》(图1),是训练乐段、歌曲曲式与小型回旋曲式和声布局的作业。这套小曲也曾被作曲家在手稿上编号为Op.1(早于《六首浪漫曲》),1948年收录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全集》第1卷中。这个学期他还创作有一首钢琴作品《卡玛林斯卡亚》,是为俄罗斯民歌配和声的作业。另外,有一首d小调《无词歌》是拉赫玛尼诺夫根据和声学考试中为低音配和声题目完成的,考试日期是1889年5月8日。

四、复调类课程习作

1889-1890学年的对位法由塔涅耶夫教授。拉赫玛尼诺夫与同班的斯克里亚宾都认为这门课非常无聊。他们不仅旷课,而且不写作业。无奈的塔涅耶夫派厨娘直接到萨京家把主题送给拉赫玛尼诺夫,并且严厉地告诉她,拿不到已经完成的作业就不要回来。半大的孩子的确是要有人督促和管教的,这个奇特的教学方法不仅迫使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作业,还莫名其妙地唤起了他的学习热情。在下学期,拉赫玛尼诺夫以5分的成绩通过了对位法考试。他花了两整天的时间,每天从9点写到21点,根据规定完成了一部六声部经文歌。第二年学院组织上演了这部作品,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指挥。

资料显示,拉赫玛尼诺夫对位法习作中至少包含两部合唱作品:《Deus Meus》与《卡农》。1972年莫斯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三部无伴奏合唱》中收录的《Deus Meus》是一首六声部拉丁文经文歌合唱,应该就是用于考试的那部作品。《卡农》未出版过,手稿收藏在俄罗斯格林卡国家音乐博物馆。

1890-1891学年的赋格课由阿连斯基教授。拉赫玛尼诺夫认为:阿连斯基在和声学教学中有多出色,在赋格的教学中就有多糟糕,总是把学生往巴赫的赋格上引导。拉赫玛尼诺夫有一次考试成绩只有3分(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他说:“这种事我在音乐学院中从没经历过,但命运帮忙,阿连斯基病了,塔涅耶夫临时代课。很遗憾,他只教了两节课,但这两节课我学到的比过去一年还多……这门课原来这么有意思,我开始非常开心地写赋格。”[4]抛开他把“老师得病”和“命运帮忙”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合适的问题,能够“开心地写赋格”显然会对一位十几岁的年轻作曲家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塔涅耶夫也的确是一位公认的大教育家,编写的复调课教学大纲影响深远,在二声部复调技法训练中广为应用的三行谱表法也是他发明的。

在赋格课作业中,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有两首卡农与4首赋格。e小调二声部《卡农》1983年苏联音乐出版社的《俄罗斯作曲家复调小曲集》第三集中收录,再现二部结构的小曲;另有一首G大调的二声部无终卡农。4首赋格分别是四声部的D大调《赋格》、三声部的C大调《赋格》、三声部的d小调《赋格》(图3)与用于1891年5月27日课程结业考试的C大调四声部二重赋格。其中,d小调《赋格》曾于2002年由俄罗斯音乐出版社出版,带有安吉波夫的分析与阐释。1934年伦敦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录”[5]中记载了他凭记忆复原的二重赋格呈示部与尾声。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复调作品草稿写在d小调赋格的手稿中。

五、配器法课程习作

配器法也是阿连斯基教授的。这门课首先让学生掌握室内乐创作,然后进入乐队作品。1889年秋天,拉赫玛尼诺夫的作业中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名为《第一四重奏》,两个乐章:g小调《浪漫曲》(图4)与D大调《谐谑曲》,但手稿中有低音提琴声部的补充痕迹。后来作曲家曾将其改编为弦乐队作品,1891年2月24日首演。四重奏乐谱于1947年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名为《拉赫玛尼诺夫未完成的两部四重奏》。

1990年春夏,拉赫玛尼诺夫为小提琴与钢琴创作了a小調《浪漫曲》,1949年第一期《苏联音乐》发表;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了f小调《利德》、D大调《旋律》,前者乐谱1949年以《浪漫曲》为名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后者1947年在纽约出版。

1890年秋天,作业中第一部作品是为乐队创作的《d小调谐谑曲》,但手稿上有“1888年2月5-25日根据1887年未确定版整理”字样,乐谱于1947年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9-10月创作了乐队作品《曼弗雷德》,两个乐章,后来成为1891年1月6日完成的d小调《组曲》的前两个乐章。1891年夏天,作曲家本人整理了《组曲》的钢琴版。总谱已遗失,钢琴版2002年由俄罗斯音乐出版社出版。

六、自由写作课程习作

自由写作课从1891年初开始,教师也是阿连斯基。1月12-14日拉赫玛尼诺夫为双钢琴创作了《俄罗斯狂想曲》,乐谱收录在1951年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全集》第4卷第1部分。3月到7月6日创作了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真正的Op.1。同年创作的《两首大提琴与钢琴小曲》编号Op.3,包含F大调《前奏曲》与a小调《东方舞曲》,献给大提琴家布朗杜科夫。

安吉波夫认为这三部作品是配器法课程的作业。根据不同文献中的信息与当时的课程设置情况综合判断,拉赫玛尼诺夫应该是比正常情况提前了一学期随阿连斯基开始自由写作的学习,但这门课使用了学院课程设置中配器法的时间。

这一年的整个秋天,拉赫玛尼诺夫都在病中,12月才好转。9月28日他完成了《d小调交响曲》第I乐章,1890年创作的乐队谐谑曲成为交响曲的第II乐章。12月中旬完成了一部根据托尔斯泰诗歌创作的交响诗《罗斯季斯拉夫公爵》,1947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1892年1月18-21日为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创作了单乐章的g小调《悲伤三重奏》,这部作品1892年1月30日由作曲家本人与布朗杜科夫、小提琴家克列因首演,乐谱于1947年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

1892年2月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一些歌剧唱段。其中包括《鲍里斯的独白》,普希金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皮门的独白》、莱蒙托夫戏剧《玛斯卡拉德》中《阿尔别宁的独白》。这三首为歌剧创作的独白收录在1947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的《拉赫玛尼诺夫未编号的声乐作品集》中。此外还有一部四重唱,歌词来自普希金的《波尔塔瓦》;一首有钢琴伴奏的四部混声合唱《夜莺之歌》和一首无伴奏四声部混声合唱《鬼魂的合唱》,歌词均来自托尔斯泰的《唐璜》。这显然是为接下来的歌剧创作进行的训练与准备。

3月21日-4月4日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独幕歌剧《阿列科》取材于普希金诗作《茨冈》,编剧是著名戏剧家涅米洛维奇-丹钦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也是他自由写作课的结业作品与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根据指定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在1892年5月7日进行,拉赫玛尼诺夫获得了毕业生大金质奖章。在所有的教授都与这位19岁的作曲家握手并表达祝贺,其中包括已经“决裂”几年的兹维列夫。

在柴科夫斯基的推介下,1893年5月9日莫斯科大剧院公开首演了《阿列科》。歌剧的钢琴版乐谱1892年出版,总谱于1953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这部作品久演不衰,直至今天仍然是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课程习作的简单梳理可以窥见当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理论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理论课程强调创作实践,学生以直接创作作品的方式获得作曲技术能力的培养,作曲课(自由写作)则糅合理论课程中学习的所有技术,在最后开设。当然,同时也可看出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内容出色的掌握情况。该院作曲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有天分的学习者在课程考试中折戟沉沙,比如,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便是因此而无法提出毕业申请。最后一关更是如此:1892年,与拉赫玛尼诺夫同时申请从作曲专业毕业的学生共3位,但科纽斯与莫洛佐夫都失败了。仅此一点,便足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在学习期间所付出的努力。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俄罗斯现代和声分析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IYJA760048)阶段性成果。

注释:

[1]ПаршинаТ. Рахманинов в Московской консерватории (1886-1892)// Музыкаль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е. 2014(4). C.128.

[2]以下关于各学期课程习作的内容与作品首次出版信息主要根据安季波夫的《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指南》(Антипов В. И. Указатель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С. В. Рахманинова // Творческий архив С. В. Рахманинова / под ред. И. Н. Вановской. Тамбов: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ершина Р. В., 2013. С. 3-59)中的相关阐述综合编译整理,其中一部分以其他文献内容及乐谱分析为佐证做了修改。

[3]Пресман, М. Л. Уголок музыкальной Мо сквы восьмидесятых годов//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о Рахманинове : в 2 т. Т. 1. М. : Музыка, 1974. С. 186.

[4]Сергей Рахманинов.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за писанные Оскаром фон Риземаном: пер. с англ. М. : Радуга, 1992. C.48.

[5]RachmaninoffsRecollections, toldto Oskarvon Riesemann.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34。

彭 程 藝术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赋格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