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皮持衡运用三仁泄浊膏化裁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2024-03-13李福生王茂泓吴国庆罗学文皮持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皮持衡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尿毒水湿肾衰

★ 李福生 王茂泓 吴国庆 罗学文 皮持衡,3(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2.皮持衡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皮持衡教授系第四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育、科研工作近60 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内科病证及疑难杂病具有深厚的辨证施治功底,尤其擅长肾病的临床辨治,专注于肾系病证的研究40 余年,颇有心得,提出慢性肾病诊治“四难”、肾病“五论”等学术思想,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1]。在多年的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各种肾病的证候特点及治疗用药选方,如何多途径早期防治肾功能损害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笔者有幸侍诊于旁10 余年,目睹皮老运用自创三仁泄浊膏加减治疗各类慢性肾衰竭,获益良多。本文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慢性肾衰竭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溺毒”“关格”“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以正虚为纲,邪实为目,二者互为因果,往往是虚实夹杂,杂证丛生,病情复杂。

在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虚、湿、瘀、毒共同构成其四大基础病机,且四大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虚”可导致水湿停积,血行涩滞,尿毒蕴积;“湿”可阻碍血运,损伤脏腑,衍生湿毒;“瘀”则造成脏腑失养,水湿停滞,尿毒内聚;“毒”则耗损正气,留滞水湿,阻滞血运,其中以“虚”为其发生、发展的根本。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虚实夹杂,病情缠绵难愈[2]。

1.1 脾肾虚衰,多脏受累

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病迁延不愈,病情日渐加重,导致多脏腑、气血精液的虚损,或功能异常。

1.2 脏气虚弱,水滞湿遏

慢性肾衰竭的“湿”是指水湿、水气,既是肾病发展的致病因素,亦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产物。水湿产生一是因脾肾气(阳)虚损,气化无力,水湿内停;二是体虚肺气不足,感受外邪,肺失通调,水湿内停;三是脏腑亏虚,血瘀肾络,气机阻滞,水湿内停。

1.3 泌浊受阻,尿毒积蓄

慢性肾衰竭的“毒”是指体内的代谢产物,既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生命垂危的诱发因素,谓之“尿毒”或“溺毒”。“溺毒”的产生一是由于久病致肾络瘀阻,尿毒排泄障碍;二是因脾肾衰败,三焦气化不利,体内代谢产物蓄积所成;三是久病水湿不愈,湿阻气机,湿聚浊留,蕴而成毒。

1.4 久病脏损,血络瘀阻

慢性肾衰竭病情缠绵,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经脉或脏腑之内,所谓“久病入络”。究其原因有三:(1)因虚致瘀。因气阳虚,久而成瘀;或阳虚阴寒内生,血涩于脉络之中;又有久病营阴耗损,津液不足以载血;或阴虚内热,煎熬阴血而血液黏滞成瘀。(2)因水病及血。肾虚则气化无力,水湿不化,壅滞经络,气机受阻不畅则血行涩滞而成瘀,即经曰“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3)因湿毒致瘀。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开合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藏不藏,当泄不泄,精微不摄而漏出,水浊不泄而滞留,因而产生湿毒之邪。湿毒致瘀,其因有二:其一,肾失开阖,清浊不分,湿浊内壅或湿毒伤络,血行失畅,故而成瘀;其二,湿浊郁而化热,湿热内盛,阻滞气机或热盛煎熬津血也可致瘀。

2 临证治要

2.1 治本宜缓,治标当急

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久病不愈,补虚非一朝一夕所能救,缓缓调补、渐渐振复,即所谓“治本宜缓”。湿、毒、瘀邪不同程度存在于慢性肾衰竭病程中,且病邪日渐加重,最能使病情深重,造成三焦逆乱,阴阳乖戾危及生命,因此及时祛邪可缓解危殆,即“治标必急”。

2.2 复气化促湿化

慢性肾衰竭主要由于脾肾虚衰分清降浊功能丧失,一旦湿浊尿毒停留体内,始终难于清除,且呈不断加重趋势,一方面影响正气的振复,另一方面亦在不断加速脏腑、气血精液的耗损,病情在邪毒的肆虐下日渐严重,故清除和排出湿浊尿毒,平衡阴阳十分重要。由于湿浊尿毒的产生源于肾脏气化重损,以致清难升、浊失降,湿浊尿毒潴留于内,故治疗势必总以振复其气化为前提,化湿解毒于始终。

2.3 和营化瘀贯穿全程

血行瘀滞是影响慢性肾衰竭脏气振复的主要因素之一,提供充盈的气血循环,是振复脏气的主要手段。因此,全程的和营活血(化瘀)尤为必要。

2.4 治法交替

慢性肾衰竭病情复杂,处方用药较棘手,皮老常常采用交替疗法:据其正虚邪实的偏胜偏衰而采用或补泻交替,扶正祛邪;或敛散交替,摄精散邪;或养阴与温阳交替,调整阴阳;或升降交替,疏利气机。这些交替治疗常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 三仁泄浊膏

(1)方剂组成:苦杏仁10 g,白蔻仁10 g,薏苡仁10 g,法半夏10 g,竹叶10 g,当归20 g,川芎20 g,乌贼骨24 g,茜草6 g,何首乌30 g ,鱼腥草30 g,威灵仙30 g ,青皮15 g,陈皮15 g,土茯苓30 g。(2)功效:清腑降浊,畅中行气,化瘀通络。(3)主治:用于气机逆乱、清浊相干之慢性肾功能不全。(4)方解:慢性肾衰竭的形成存在“虚、瘀、湿、毒”四大基本病机,虽然概括为“脾肾亏虚为本,邪实内聚为标”,但其实质是三焦气化不利,饮食水谷不能化为津液,反转化为湿浊;气机升降失调,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藏不藏,当泄不泄,精微不摄而漏出,水湿不泄而滞留,酝酿成痰。亦可由于病程冗长,久病导致血脉瘀滞,即所谓“久病入络”而络阻血瘀也。方中以杏仁辛开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渗湿利水以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以通利三焦,是为主药。竹叶、鱼腥草甘寒淡渗,加强君药清热利湿之功;法半夏、陈皮、土茯苓燥湿化痰、解毒除湿、和胃降逆,寓二陈汤之意;乌贼骨、茜草走血分,收敛止血,凉血化瘀,两者合用,一散一收,以奏祛瘀生新之效;再用当归、川芎、何首乌活血行气、润肠通便,以青皮疏肝破气,使补而不滞。全方攻中有补,攻补兼施,且方中以川芎行气升清阳,二陈和中降浊阴,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诸药合用使湿浊内化,脉络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瘀浊可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法半夏、陈皮、青皮、土茯苓、威灵仙均具有抗菌消炎,降低肠道毒素,抑制肠道细菌繁殖等作用,且白蔻仁、青皮尚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从而抑制毒素在肠道内被重吸收;竹叶、鱼腥草能利尿、抗炎;当归、川芎、何首乌可以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从而改善肾性贫血,并能扩张血管,增加肾脏灌注量以减轻肾脏缺血。(5)随症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 g;胸闷、气逼者,去竹叶、当归、川芎、乌贼骨、茜草,加枳壳10 g、竹茹10 g、丹参15 g;关节痉挛疼痛者,加蚕砂10 g、木瓜30 g;血瘀症状明显者,合用丹黄化瘀汤(丹参、大黄、川芎、泽兰、桃仁、水蛭);痰热症状明显者,合用温胆汤加味,交替服用,隔日1 剂。

4 验案举隅

患者罗某,男,65 岁,2017 年8 月28 日初诊。病史:患者于2015 年上半年体检时发现尿蛋白(3+),肾功能异常,血肌酐(Scr)160 µmol/L。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予以肾衰宁、尿毒清、百令胶囊、包醛氧淀粉、黄葵胶囊等治疗,期间未规律复查肾功能。2017 年7 月26 日因疲乏感明显,在省内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查肾功能:BUN 22.3 mmol/L,Scr 433.7 µmol/L,UA 471 µmol/L,血常规RBC 2.52×1012/L(3.5~5.5),Hb 86 g/L(110~160),PLT 135×109/L,尿PRO(3+)。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 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病”,予以肾衰宁、百令胶囊、碳酸氢钠、左卡尼汀等治疗,病情未见缓解。主治医师建议患者行替代治疗准备,患者拒绝并自动出院。近半个月感恶心呕吐,2017 年8 月24 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示:BUN 31.5 mmol/L(2.9~7.1),Scr 624 µmol/L(35~110),UA 537 µmol/L(135~420),血清K 3.8 mmol/L(3.5~5.5),血清Na 140.8 mmol/L(135~145),血清Ca 2.1 mmol/L(2~2.8),血CO2CP 7.3 mmol/L(20~28)。故来我院国医堂诊治。

现症:精神萎靡,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差,口干,口苦,自觉口中尿臊味,面色暗黄,寐浅多梦,左腰酸胀,大便日行3~4 次,夜尿2~3 次、泡沫多,舌质暗淡,苔黄厚腻,脉弦偏滑。诊断:肾衰病(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治法:先以清热化痰、降逆和络治其标,后以健脾益肾复其本。处方:(1)肾衰泄浊汤(院内制剂):150 mL×28 袋,口服,150 mL/次,2 次/d;(2)三仁泄浊膏化裁:杏仁10 g,白蔻仁10 g后下,薏苡仁30 g,法半夏10 g,青皮10 g,陈皮10 g,土茯苓30 g,枳壳15 g,竹茹15 g,炙甘草6 g,生姜5 片,丹参15 g,泽兰15 g,丝瓜络10 g,瓦楞子15 g,田七粉3 g冲服。7剂,每日1/2剂,水煎,中餐后服。(3)降压药、纠正贫血药:暂同前服用。

2017 年9 月3 日二诊:复查生化指标等。BUN 14.9 mmol/L,Scr 364.0 µmol/L,UA 509 µmol/L,β2-MG 16.8 µmol/L(0~3),血清Ca 1.8 mmol/L,甲状旁腺激素205.7 pg/mL(12~88);尿常规PRO(2+);血常规RBC 2.46×1012/L,HGB 76.7 g/L。患者药后精神好转,自觉全身轻松,恶心、呕吐感大减,口中尿臊味减轻,颜面与双下肢轻度浮肿,四肢偶有抽搐,纳食好转,睡眠不深,夜尿6~7 次,大便日行5~6 次、不成形,小便有泡沫,舌质淡暗,苔黄腻,脉沉弦。处方:(1)肾衰泄浊汤、降压药及纠正贫血药暂同前服用;(2)守上方,加益智仁20 g、鸡血藤30 g。14 剂,每日1/2 剂,水煎,中餐后服;(3)碳酸钙D3片:1 片/次,1 次/d。

2017 年10 月20 日三诊:复查肾功能等。BUN 23.8 mmol/L,CREA 348.0 µmol/L,UA 440 µmol/L,CO2CP 10.7 mmol/L;尿常规BLD(+-),PRO(3+),VC(+-)。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感全身困重,偶有头晕,不思饮食,厌油腻食物,口干不苦,四肢仍有抽搐,寐可,夜尿4~5 次,小便有泡沫,大便稀溏、日行4~5 次,畏寒,舌淡,苔白腻、有裂纹,脉沉弦。处方:(1)肾衰泄浊汤:同前服;(2)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碳酸钙D3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前服用;(3)调整三仁泄浊膏化裁。处方:杏仁10 g,白蔻仁10 g,薏苡仁30 g,法半夏10 g,竹叶10 g,通草6 g,茜草6 g,乌贼骨24 g,当归20 g,川芎20 g,青、陈皮各10 g,土茯苓30 g,木瓜30 g,益智仁20 g,田七粉3 g冲服。14 剂,每日1/2 剂,水煎,中餐后服。

2017 年11 月20 日四诊:复查肾功能。PRO(2+),BLD(-),CREA 281.7 µmol/L,BUN 20 mmol/L,UA 474 µmol/L,CO2CP 19.1 mmol/L。患者:精神可,神志清,偶有头晕,经常夜晚全身瘙痒,口中和,纳可,寐欠安,大便日行2~3 次、质偏稀,小便有泡沫,夜尿5~6 次,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沉缓。处方:(1)肾衰泄浊汤:同前服;(2)守上方,加白鲜皮30 g、地肤子20 g;(3)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碳酸钙D3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继服。后患者病情稳定,Scr 控制在300 µmol/L 左右。至今仍在门诊治疗。

按语:本案患者病史冗长,就诊时Scr 高于600 µmol/L,已进入终末期肾病。据其当前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及寐浅多梦等,结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热蕴结、浊毒上逆之标证,加之久病入络多瘀,故初诊时基于《内经》之“间者并行”治则,先以肾衰泄浊汤通腑泄浊解毒,再将三仁化浊膏调整为三仁温胆汤加丹参、泽兰、三七粉清热化痰、降逆和络,后以琥珀酸亚铁片等纠正贫血药培补气血。二诊时患者诸症缓解,实验室指标有所好转,效不更方。据患者夜尿频多、四肢抽搐,酌加益智仁温肾纳气、缩尿止遗,鸡血藤活血止痛、舒筋和络。三诊时痰热之象已明显减轻,以浊毒之症为甚,故而调整处方为三仁泄浊膏加木瓜、益智仁温肾纳气、舒筋和络。四诊时患者指标已明显好转,据个别症状微调处方,守法继进。

“肾者水脏,主津液”,为五脏之本,故一切致病因素凡可损及肾的正常生理功能时,皆易发生水液代谢异常而致停痰聚湿成饮,或内外之湿相合,久而化热,湿热蕴积必阻三焦气机,且部分肾病治疗中激素的运用更增加了湿热证的发生机率,从而为三仁泄浊膏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再辨湿热之轻重,上中下焦之缓急,随证化裁,使三利三焦又各有侧重,总以宣上、畅中、渗下、分消走泄为宗旨,使湿去热孤,终达湿热之邪去而诸症消。

猜你喜欢

尿毒水湿肾衰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好事近·中秋感怀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