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妹妹道个别

2024-03-11周华 徐丽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5期

周华 徐丽丽

摘要: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一个高一女生三年前妹妹意外身亡,当时自己没有和妹妹做最后的告别,由此产生了不良情绪体验,这种心理能量的中断构成了她内心的“未完成情结”。基于哀伤辅导的相关原理,心理教师在辅导中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疏导女生的不良情绪;运用空椅子技术使女生内射外显,帮助她完成内心未完成的事件,打开她的心结,使她获得成长。

关键词:未完成情结;空椅子技术;哀伤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5-0058-03

一、个案概况

小希(化名),女,16岁,内地新疆高中班的高一学生。脾气暴躁,易激惹,与舍友的关系越来越差。因为在宿舍里和同学吵架,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班主任了解基本情况后,发现小希有自伤的行为,除了新伤之外,在她的左手腕处有三道很明显的陈旧性划痕。班主任感觉小希的这些不良表现都和三年前妹妹的意外身亡有关联,想要帮助小希打开心结,于是就联系了心理教师。心理教师首先对她作了心理评估。

生理方面:在妹妹离世后不久,小希出现过高度警觉的状况,对电话铃和敲门等声音反应特别敏感,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感觉。初二时,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这种状态慢慢好转。三年来,小希的睡眠一直不好,尤其是最近,经常会做与妹妹相关的噩梦,夜里从噩梦中惊醒就难以入睡,这让她备受困扰,并常伴有头疼的症状。

心理方面:妹妹刚离世时,小希伤心流泪过。之后怕父母伤心、同学笑话,不想与任何人倾诉,尽量装成没事人的样子。对于自己的悲伤情绪和情感刻意回避,不敢去想,一直压抑着自己,但往事会经常浮现在脑海中。对没能见到妹妹最后一面感到非常遗憾,成为她心中未完成的事件。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妹妹,妹妹才出了车祸,对此有强烈的负罪感,过年时尤为难受。

社会交往方面:不幸发生后,小希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去倾诉她的情绪情感,在别人面前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这学期从新疆跨越三千多公里来到新的城市、新的学校,见到新的老师,没有朋友,让她倍感难受。妹妹离世的三年间,小希因为升入新疆区内初中班,每年只有暑假放假的时候回家,感觉与父母有隔阂,尤其是爸爸。负性情绪的积攒导致她脾气暴躁,易激惹,人际关系不良。

二、辅导过程

第一次:建立辅导关系

辅导目标: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关注来访者,收集资料,引导来访者纾解情绪,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本次辅导中,我主要扮演好倾听者和陪伴者,无条件地关注小希的一举一动,积极接纳和共情她的情绪和情感,获得她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以下是辅导片段。

我问:“看来你跟妹妹的感情很深,能和我说说你和妹妹之间的事吗?”

小希平静地说:“其实妹妹只比弟弟大一岁,从小就体弱,但爸爸重男轻女,过于偏爱弟弟,这让我格外疼爱妹妹。我和妹妹的感情超过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但是我却没有保护好她。”

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问道:“为什么说你没有保护好她?”

“三年前,我弟弟生日的那天,正好是周末,爸爸妈妈去镇上买蛋糕。舅舅家正读四年级的表妹也来到我家。开始我们都在家看电视,后来弟弟和妹妹们去街上玩,我没有一起出去,结果就出事了。”说到这里,小希的眼睛湿润了。

“后来叔叔跑到我家,说妹妹被撞了。我紧跟着叔叔跑了出去,看到邻居家的奶奶抱着满脸是血的妹妹,表妹就躺在地上,弟弟呆呆地站在一边,旁边停着邻居家的车。后来大人把两个妹妹送到了医院。”小希流下了眼泪。

“爸爸从镇上回来后,扇了我一个耳光,责骂我没看好孩子,随后也去了医院……”

“两个妹妹在医院的时候,我和弟弟住在叔叔家,当时叔叔问我,为什么当时我没在现场。我一直没敢说自己在家看电视,而是说我在家里写作业了。”小希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默默地递上了纸巾,静静地等待着小希释放自己的情绪。

待稍微平静后,小希接着说:“最终两个妹妹都没有抢救回来,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们了……”小希淚流满面。

事后小希才知道,是邻居家的车撞了两个妹妹,在车撞过来的一瞬间,妹妹把弟弟推到一边,弟弟除了脸上划了一道口子,别无大碍。

事情发生后的不长时间,小希就小学毕业了。在家熬过了暑假,她就上了新疆区内初中班,初中三年每年只有放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家。三年来,小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父母从来没在她面前提起过妹妹和那天发生的事,但她能感觉到爸爸对她的怨恨。她再也没敢看过舅妈的眼睛,因为她觉得对不起舅妈。

小希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弟弟妹妹才导致了车祸的发生,因为爸爸妈妈出门前嘱咐过她要看好弟弟妹妹,但自己连这点事都没有做好。此后,她害怕接受新任务,抗拒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不愿意和人交往、共事,害怕做不好事情被责怪,更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我意识到,主要是因为妹妹的意外离世,小希把不幸事件的发生归结于自身的原因,事后没有人引导她处理自己情绪。不幸的发生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并逐渐泛化成担心自己做不好所有的事情,从而影响到她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第二次:与妹妹告别

辅导目标:运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希向妹妹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她内心强烈的思念、悔恨等情感得以舒缓,从而获得解脱。

小希一直很疼爱妹妹,妹妹却因车祸突然离去,她未能完成对妹妹的情感表达,这构成了她的“未完成情结”。

“未完成情结”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怨恨等)。本个案中,小希认为自己本应该好好照顾妹妹,但是因为自己的失职,导致妹妹发生意外,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想要解开她的心结,必须将这段未完成事件完成,而空椅子技术为这段中断的感情提供了完成的可能性。

空椅子技术包括倾诉宣泄式、自我对话式、“他人”对话式三种形式。本次辅导中,我主要是引导小希把想对妹妹说却没有机会说的话表达出来,使她的内心趋向平和。

在本次辅导正式开始之前,我向小希说明了空椅子技术原理。征得了她的同意后,我搬来两把椅子面对面放着,我就坐在两把椅子斜前方的位置。小希落座后,我先引导她进行冥想放松。放松下来后,我引导她想象这时候妹妹就坐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她有什么话都可以向妹妹倾诉。

开始的时候,小希呆呆地望着对面的椅子,仿佛想透过椅子看到已经离世的妹妹。持续了几分钟,她开始慢慢开口说话:“妹妹,你还好吗?我很想你!”小希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掉了下来,“妹妹,是我对不起你,假如那天我不看那个破电视剧,跟着你们一起出去,应该就不会出事!妹妹,你走了,我很难过,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爸爸妈妈和舅妈,我知道他们肯定怨我……这三年来,我一直都在后悔没敢说实话,当时我是在家看电视,但我又不敢说实话,你是不是特别瞧不起我?每次学校放假,我都害怕回家,并不是我不想家……”小希边哭边向妹妹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悔恨。

互换身份后,小希坐到另一把椅子上。我首先引导她做深呼吸,放松身心,让她渐渐沉浸在这把椅子所代表的妹妹的情绪里。这一次,小希相对平静,诉说了妹妹对姐姐的思念和不舍,鼓励她努力学习,好好生活。如此反复几次,我观察到小希的情绪越来越稳定,话语越来越趋于理性。

此时我提示小希与妹妹告别,小希再一次眼含热泪说:“妹妹,我只想抱抱你,你无数次地出现在我的梦里,每次我都抱不到你,直到我哭着醒来。”

这时我站起身来和她说:“我想替妹妹抱抱你,可以吗?”

小希趴在我的肩上嚎啕大哭,我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后背,并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她:“妹妹不会怪你,事情的发生不会因为你在不在场就会改变什么,不用自责,因为那时的你也只不过是个孩子,你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多。我们都希望你能够过得轻松,活得开心。”

第三次:积极面对,结束辅导

小希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从交流中我了解到,小希现在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自我感觉现在学习的状态好了很多,与舍友的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了,她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更让我心安的是,小希告诉我,也许是因为现在她自己的心态改变了,感觉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都发生了变化,自己很有信心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尽管还会时常想起妹妹,但小希觉得妹妹肯定也希望她能生活得幸福快乐,这样想,心里就会轻松很多。

小希还做了一个决定:等今年放暑假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和父母一起聊聊妹妹,不管是怨恨還是痛苦,自己都要去面对。

三、辅导反思

在个体辅导中,心理教师必须坚信来访学生本身有走出困境的力量,我们要做好倾听者、陪伴者,共情到来访学生的情绪和感受。

本个案使用了空椅子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辅导效果。但并非所有的“未完成情结”都适用这项技术,其中,心理教师对来访学生心理矛盾的把握程度及来访学生的受暗示性对辅导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另外,空椅子技术对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心理教师必须有带领来访学生进入想象的情境和换位的情境的把控能力。

当然,要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除了学校的积极干预以外,家庭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盛毓. 高中心理个辅中“空椅子”技术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131-132,186 .

[2]胡永新. 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实录[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