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3-10戴园园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意愿院校高职

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推动建设农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工作的政策导向,全面服务“三农”工作是推动新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返乡就业创业人才不足成为了普遍现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体方针,把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作为我国富农兴农的新举措。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研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人才到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到乡村创业是优化乡村人才结构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财政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扶持来鼓励学生们的创业激情,但是效果欠佳。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返乡创业人数1 220万人,其中大学生仅占13%,比例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创业热情低迷,创业行动力不够,创新实践能力较差。

我们以吉林省、山西省、海南省、湖南省四省高职院校739名学生作为对象开展调查,以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作为分析项目。个体特征包括性别(男=1、女=0)、独生子女(是=1、否=0)、年级、专业(理工类专业、人文类专业)等;家庭特征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等。选取返乡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通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心智模式作为现状调研的测量指标。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返乡创业意愿是可以引起与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的心理因素,但是这种心理驱动力是受多方面驱动而产生的结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对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因素进行通盘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专业技能应用于返乡创业事业的开创,增强返乡创业积极性与科学性。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分析

我们对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收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创业意愿的生发首当其冲的是学生个体特征。男生返乡创业意愿比女生高,理工科专业学生返乡创业意愿高于文科类专业学生,访谈后发现这与专业所带来的效益转化率相挂钩。返乡创业学生人数最多的在大三年级,这引起的原因在于就业压力迫在眉睫带来的影响。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因素情况分析

(二)创业教育学习和实践

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主战场,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为了提高学生返乡创业适应性和持续性,学校推出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创业孵化活动,包括返乡创业基本知识、农村创业帮扶计划、乡村振兴项目推广、创业平台学习、农业扶贫专家指导等。学习经历丰富的高职学生在选择创业时更有倾向性,占总人数的43.9%,说明传递正向的创业知识对于驱动学生返乡创业是有效的。同时,参加过“互联网+”、挑战杯和黄炎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更具备创新思维、创业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把专业知识融合到创业中。

(三)学生家庭背景

学生家庭背景包括父母收入情况、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成员内有无创业经历、是否支持孩子创业等。调查发现家庭收入高低与学生返乡创业呈现负相关,家庭相对较富裕家庭(6~10万)的返乡创业意愿占30%;家庭经济收入低(3万以下)的返乡创业意愿占65.1%,说明家庭收入低的学生更有意愿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家庭成员中的创业经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驱动学生通过创业来寻找人生价值。在父母学历调研这块发现,学历低的父母反而不会反对孩子创业;学历相对较高的父母更希望孩子谋求一份稳定而长久的职位。具体情况见表1。

(四)外部创业环境

外部创业环境包括创业政策、创业认同感等。虽说高职学生选择返乡创业,能够缓解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但是相关创业政策保障体制不健全,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导致学生返乡创业举步维艰。同时,农村卫生环境差、医疗和教育资源落后,造成高职学生“不愿返乡,去了也不乐意留下来”的返乡创业现实窘境,使高职学生返乡创业自我价值无法得到实现。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驱动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建议与对策

(一)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农业企业转型

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机械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对农产品加工的深度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可以鼓励返乡创业的高职学生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学习,开拓符合当地农业特色的加工项目,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企业,将返乡创业激情转变为理性务实的创业点子。同时,地方政府在发展符合当地农业特色项目时,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用地性质流转,延伸农业产业结构,驱动农业技术流动,实现企业增收,农民致富,也为返乡创业的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育全过程

对高职院校学生给予及时的思想教育,端正服务农业的观念,营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爱农、学农环境。重视社会环境对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影响,抓好舆论引导,宣传返乡创业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弘扬返乡创业的奉献精神。高职院校应把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课程,鼓励学生树立农村大有可为的观念,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返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把创业知识讲授与返乡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积极推动与涉农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合作,拉动返乡创业学生的主动性和应对能力。

(三)改善乡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

乡村生活条件艰苦和思想闭塞是影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投入的力度,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乡村的交通、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增强乡村吸引力,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投资结构,加速乡村城镇化进程。逐步改变乡村的思想闭塞状况,接受新鲜事物和外来先进技术,促成返乡创业学生尽快融入乡村生活。

(四)建立高职返乡创业学生基金管理制度

政府通过贴息免税等手段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优化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对返乡创业毕业生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创业免息资金的运营和管理。对返乡创业毕业生建立人才引入基金管理制度,将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纳入到人才基金共建中,发挥高职学生、涉农企业、银行和民营资本的统筹效应,增强返乡创业学生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提高人才回归乡村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加强创新创业是大势所趋,把握创业发展扶持政策是发展契机。国家政策发展从农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三个全面”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再到农业乡村现代化,体现了国家振兴乡村,发展农村农业的意愿。因此,我们针对高职院校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途径,鼓励高职院校将专业技能与创业理论融汇,激发学生返乡创业热情,把握住国家创业扶持政策红利,更好地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意愿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