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工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24-03-07

大众标准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检验样品

徐 星

(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2600)

建筑工程检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手段之一,通过检验检测工作,能够对工程材料、工程成品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客观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以此评判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干预,实现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筑工程检验检测工作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程度高的显著特征,也有相当一部分检测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检测设备、检测人员,这也造成了部分行业内工程检测工作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了结果错误、结果代表性不足等问题,造成工程项目质量低下或者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由此引发工程事故。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检验检测工作均在专业的检测机构内进行,完善检测机构管理、提高检测工作开展质量,对于保障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筑工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1.1 按照检测需求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各类检测设备是极为重要的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检测指标均是基于实验仪器设备所实现的,因此在进行检验机构管理的过程中,也需从仪器设备的角度入手,以实现检测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针对不同的检测需求,其所需要的检测设备种类和性能要求也不相同。以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混凝土材料为例,在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仪器设备包括:①压力试验机和万能试验机,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回弹仪则用于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硬度,其配合使用可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各类应用性能进行全面检测;②钢筋扫描仪则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位置和直径,超声检测设备可确定混凝土构件内部的裂缝、空腔情况,其共同使用可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内部情况进行明确,便于质量管理工作落实;③筛分仪、氯离子测定仪、搅拌器等小型仪器设备,其能够对于水泥的细度模数、砂石材料的杂质含量、材料离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可对于组分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的管理。

针对上述仪器设备,在进行检测机构管理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测需求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齐备性,如上一小节中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检测设备有十余种,对于不同的工程材料或者不同的检测需求,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也会有所差异,按照实际检测需求,选择匹配的仪器设备;其次对于各类检测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大部分工程检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等特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压力试验机和万能试验机,其最大试验力、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对混凝土试件的有效检测。对于上述需求的落实,也应按照检测的具体项目、检测对象要求进行设备的科学选择;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开机前调试、使用过程中观测状态、定期开展保养等。

1.2 选择正确的检验检测标准

建筑工程行业内大部分工程材料均具有清晰明确的检测标准,且对于同种材料或类似材料而言,在不同的品质要求、使用场景、关联工程的影响下,所对应的检测标准也会具有差异性。

以水泥基瓷砖粘贴粉胶为例,其是一种以水泥和砂为主要成分、应用于瓷砖粘贴场景的预拌砂浆材料。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其会根据材料自身需求的不同对于材料情况进行判定。如水泥基瓷砖粘贴粉胶,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既可参照GB/T 25181《预拌砂浆》DTA I 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又可参照JC/T 547陶瓷砖粘接剂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其基础检测项和具体指标具有如下差异,详见表1。

表1 水泥基瓷砖粘贴粉胶基础检测项目和具体指标表

上述不同执行标准的材料,其适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瓷砖材质、大小均具有显著区分,如执行GBT 25181的瓷砖粘接粉胶材料,其仅可应用于室内位置的小尺寸、高吸水率的瓷砖,而应用到室外位置,或者瓷砖大小大于800 mm,或者瓷砖吸水率较低时,其需要选择JC/T 547 C2或具有其他性能的材料。从此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中,即使某材料符合标准要求,但仍可能由于其与工程应用场景不匹配等情况,造成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问题。

基于此方面的需求,对于检测机构而言需要明确各个送检样品的应用场景以及其适用范围,同时明确具体的检验标准和要求,避免因检验标准选择错误导致的结果错误问题。可从送检机构的角度了解材料的具体应用需求,以期系统性地判断,确保所参照的标准是符合目前行业要求、国家要求、地方规定的标准体系。若未明确送检标准,或对于样品进行型式检验判断的,其具有同时满足多个标准要求的情况,需以最高要求为准。

1.3 人员控制

(1)人员专业能力方面:检验检测工作是一种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多样的工作形式,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的落实。建筑工程领域的检测工作其复杂性程度较高,且行业内多种新型工艺方法和工程材料层出不穷,因此对于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进行专项优化管理,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专业资质认定等方式明确检测人员的从业门槛;通过轮岗的形式,确保检测人员对于各个工程材料的基本应用场景、工程需求等进行明确,以便于检测工作更为全面地落实。

(2)检验检测监管体系方面:内部监管方面,针对检测人员的能力、资质等需要展开动态监管;对于检测过程建立留痕制度,确保各个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开展;外部开展方面,各个实验室认可机构,如CMA、CNAS等机构,对于人员能力、实验室资质等同样需要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规范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检验机构处于被监管状态,其可约束检测机构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此外可全面落实检测工作责任制,对于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所经手的报告其具有终身责任制,同样可约束相关从业人员各项工作的合理落实。

(3)人员从业素养与意识方面:个别检测工作出现的疏漏问题是由于从业人员主观方面因素导致的,如审核不严格、数据处理错误,或利益方面因素等造成结果的人为改动,其均可归类到人员从业素养和意识方面的问题。针对此方面的问题,可通过职权分离、定期轮岗等方式,避免人员职能的过度集中,减少此方面带来的风险问题。

1.4 检验样品管理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获取样品的方式分为抽样和送样两种形式,样品的规范管理对于完善工程检验检测工作同时具有重要意义,样品情况直接决定检验检测结果。

若为型式检验,取样工作由检验结构至材料存放场地进行,所取得的检测结果可代表一批次样品内的质量情况,因此在进行取样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量、材料用量决定取样的数量、点位、份数。以混凝土组分材料为例,所使用的水泥、砂石、钢筋等,均按照材料用量划分检验批,具体取样份数及要求可参考表2。

表2 材料检验批划分和取样数量表

确保所取得的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但又需在取样的过程中对于材料的存放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如因存储问题,个别位置的水泥材料出现了明显的浸水问题,其在进行材料取样的过程中不应选择此位置;可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分散取样点位、覆盖于检测对象整体,避免在取样过程中出现被引导、被暗示等情况。

样品取得后需进行规范保存,如各类干粉预拌砂浆材料、乳液类材料、金属类材料等,对于存放环境均具有严格的要求, 避免温度变化、潮湿、阳光直射等情况,同时对样品材料进行清晰明确的标记,避免因材料混合等情况影响后续检测结果。若为委托方送检的,则在收到样品后需对样品与委托需求进行对应,同时观测样品状态是否具有异常。如出现胀包、破损、受潮、标签脱落、形状明显异常等均属于非规范的样品,其不能够展开检测工作。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通过明确样品来源、确保样品代表性、规范存储和运输样品的方式,可确保样品情况与检测对象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以此实现检测质量提升的目的。

2 检验检测结构质量提升的创新型举措

2.1 新型检测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在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新型检测技术和设备也逐步发展,对于检测机构而言,可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检测需求为例,当下行业内的所具有的新型检测设备和技术包括:

(1)射线-磁粉综合检测:针对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配置,其属于隐蔽工程的范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无法直接对其展开验收。射线-磁粉综合检测是利用内部钢筋所具有的特质,通过射线、磁粉作为介质,对于内部钢筋情况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形式,对于内部钢筋的分布位置、钢筋数量、连接方式等均可直观地进行成像观测,相比于超声检测方式而言,这种检测方法的效率和准确度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避免部分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问题,抗干扰性力较强。

(2)试块内部应力检测:混凝土内部应力变化对于强度和外观质量等评价指标均具有关联意义,对于混凝土试块在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可在内部安装一应力传感器,在后续养护环节过程中对于此应力数据进行收集,即可判断混凝土内部的强度情况、形变情况,进而实现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情况进行快速判断。相比于传统检验检测技术,其可观测混凝土构件的内部情况,实现更为全面、多角度的检测应用。

2.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为了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开展质量,可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建筑检测管理实现质量优化,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信息化数据处理:在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数据能否正确记录和处理也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的工作结果。此工作可使用信息化技术介入管理,例如将数据记录系统与各类仪器设备直接进行互联,相关数据传输至处理端口之后基本按照检验的具体需求进行数据的取舍、拟合计算等工作并智能化地输出结果,相比于人工对数据进行判断和计算而言,能够减少主观因素对于工程检验检测工作结果带来的影响问题,同时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可追溯性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信息化报告整合:在建筑工程领域,当检验检测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出具相应的报告,在不同的检测需求下,其检测项目、检测标准以及判定依据也是具有一定不同的,在进行报告输出的过程中可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报告的整合工作。将前期委托需求录入系统之后即可自动化的生成报告模板,结合前期各项数据处理整合结果将模板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并与前期标准化数据进行判断,以输出相应的检验结论。这种信息化的报告整合方式可减少工作量,同时确保检测项目和数据对比的正确性。

信息化报告传输:行业内传统的报告传输方式以纸质报告为主,流转效率低、被篡改可能多,且纸质报告也不利于保存。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报告的传输工作,构建报告的查询和流转系统,对于委托方和被授权的查询方,可直接通过检验检测机构官方系统完成报告的查验工作,同时可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报告存储,对于报告的数据来源、修订记录、查看人员等均可进行永久性的储存,增强数据安全性,以此实现检验检测工作的高质量闭环。

3 结语

文章主要围绕着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检测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评价、资质认定、责任划分等关键性工作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检验检测结构而言,可通过规范取样流程、完善人员管理、明确检验标准、控制仪器设备等方面,实现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力求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检测工作,以此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推进,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检验样品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