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4-03-07陈丽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慢就业三全育人毕业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毕业生群体中涌现出的“慢就业”现象成因之后,通过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加强思想引领工作、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工作台账、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等策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解决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毕业生;慢就业;就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4) 02-002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1]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各省市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针对就业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在所有的就业群体中,高校毕业生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在全球经济的冲击下,经济增长持续疲软,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就业创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在当前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慢就业”群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大众聚焦的首要民生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的策略进行积极应对。

一、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问题,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学校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繁荣的重要保证,是个人价值的重要实现。因此,全面完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要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2]因此,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能够有效地拉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问题、缩小贫富差距。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质量的重要体现

面对每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去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企业宣讲会、招聘会、职业生涯指导、面试技巧指导,校院领导下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挖掘更多的就业。就业与招生息息相关,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本质要求,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提升。因此,高校毕业生工作是学校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充分解读政策要求,推动毕业生早就业稳就业。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

毕业生实现就业既肩负着国家的稳定,也关乎家庭的幸福未来,低收入家庭中能够帮助毕业生落实就业,能够产生连锁反应,既能够增加社会劳动力,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又能够带动低收入家庭走出贫困,助力家庭幸福,提升生活幸福感。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能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全面推动建成小康社会。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个人价值的重要实现

毕业生经过学校的孕育和洗礼,素质、能力、想法、行动等多方面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影响下,毕业生要勇于抗住压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才华。只有结合社会职业的需要,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更好的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是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全体毕业生要紧跟党的步伐,紧跟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自身实现梦想。

二、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分析

(一)“慢就业”的定义

“慢就业”这个名词最早提出于2015年7月《工人日报》发表题为《透视慢就业:不急找工作而去环游如此任性为哪般?》,报道中有关于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毕业生“慢就业”支持。[3]《光明日报》在2016年10月发表题为《“慢就业”不失为一种选择》的短评,从就业观的改变解读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4]目前学术界对于“慢就业”没有清晰的定义,从直观上的解释来说就是毕业生毕业后不想找工作,也没有考研或深造的想法,美曰其名在家备考或者通过毕业游的方式继续享受学生身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慢就业现象不断加剧,慢就业群体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二)“慢就业”的形成因素

在全球经济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群体对于找工作一拖再拖,“慢就业”群体不断增加,“慢就业”现象不断蔓延,逐步造成学校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招聘人才短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稳定存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而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就业观念固化,缺乏规划性。二是国际形势变化大,政策调控快。三是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链条少。四是企业招聘形式杂,沟通效能低。

1.学生就业观念固化,缺乏规划性

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不清晰,随波逐流,缺乏对自身能力及工作岗位的基本认知,导致就业观念固化。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缺乏职业目标,就业前景不清晰。刚踏入大学校门,朝气蓬勃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想象,在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上有一番自己畅想的宏图伟业。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逐渐适应了大学节奏,缺乏职业目标和自信心,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道路不清晰,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事情,对社会及就业市场丝毫不了解,以至于临近毕业不少同学还没有准备迈向社会。二是因为缺乏就业技能,就业竞争不凸显。不少实践教学都因为场地和人数的问题只能小范围展开,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练习和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优势和背景,如果毕业生自身在校期间不努力去学习和积累经验,进入社会后就会处于劣势状态。三是因为缺乏实习实践,就业强度不适应。部分毕业生缺乏实际锻炼,不能够真正地去感受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导致毕业后对企业的强度极不适应,最终出现双向“退货”的情况。

2.国际形势变化大,政策调控快

当前国际竞争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5]中美贸易摩擦、俄乌战争所引发的全球政治变化,导致经济发展缓而平稳,在政府宏观管控下,各行各业都随之调整,但在客观上确实存在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不确定的事宜。对于企业而言,政策的调控对公司发展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资金链不稳定,无法保障员工工资和公司正常运营,岗位空缺不多,只能在众多毕业生中优中选优,而找工作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学生面对一次面试失败后就可能不再去尝试了。

3.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链条少

处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目前所形成的就业市场,还是一种断裂的和残缺的就业市场。这些就业市场的断裂块,尽管具有相互交叉的领域,但却不存在统一的劳务价格、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6]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企业正是其中最活跃的因子。在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下,市场竞争压力大,扛不住压力的企业会面临倒闭的情况,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绝大部分企业会因为货物滞销,造成资金周转不过来。资金链条少,没有办法按期发工资给员工,只能通过裁员的方式来减少损失,缩小公司的运营规模,以此来保存公司的实力,将影响降到最低。这一举动会造成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缩小了就业岗位吸收率,而被裁员的社会工作者需要重新去面试,去和应届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导致毕业生面试困难大,就业积极性不强。

4.企业招聘形式混杂,沟通效能低

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影响下,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外出实习实践机会减少,缺少社会阅历,在就業面试竞争中就变得越来越没有优势。企业与毕业生供需不匹配,在做双向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因为面试平台不完善、面试形式混杂,面试内容不清晰等问题,造成企业和毕业生沟通效能低,双方了解不够透彻,面试签约率明显降低,导致企业招不到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因为频频的面试失败导致失去信心,大大削弱了就业积极性,“慢就业”群体不断扩大,“慢就业”现象蔓延,环环相扣,最终导致毕业难以就业。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经济正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岗位供不应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慢就业”现象进一步加剧,各类问题层出不穷。高校毕业生能够按时就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单位,不仅是对于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还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家庭幸福、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群体,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提升“强信心”思想引领,树立新观念、优化“一体化”培养模式,协同多资源、建立“一人档”工作台账,精准扶就业、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指导、建立“长效化”就业机制,构建新格局等策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就业环境,让毕业生们能够在毕业后施展自己才华报复,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它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也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构。“三全育人”理念是促进高校全面育人的方针政策,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全育人”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政教育协调控制理论,对于新时代高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新的发展点。“三全育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7]“三全育人”理念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符合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基本理念要求和教育规律,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全育人”理念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教育规律,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方向指南,为毕业生培养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三全育人”理念结合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开展就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国家输送人才。

(二)“慢就业”的应对策略

1.提升“强信心”思想引领,树立新观念

“慢就业”产生的现象是学生拖延的表现,不少毕业生临近毕业要外出实习找工作时,迟迟不肯就业,对于在校的安逸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面对社会的压力,对经济来源还将希望寄托于父母,解决问题还是用很单纯的思维去思考。对此,我们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发展要进行全员督促,全程跟踪,全方位跟进,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通过传递正确的成长观、职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自身的思想态度,树立新观念,接受新事物的发展,毕业后能够迅速投身到工作当中。

2.优化“一体化”培养模式,协同多资源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关联每一年的招生和学校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一体化”研究,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习过程与实习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协同多种资源,将校友、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连,加强合作,孵化研究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实战的就业环境。学校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启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全程跟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听取意见,了解用人单位满意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合作形式,创新合作层次,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赋能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8]

3.建立“一人档”工作台账,精准帮扶就业

“三全育人”中提到的全程育人体现在高校在学生进入学校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一人档”,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职业规划、个人目标、大学成长、就业去向等内容都需要囊括在学生的个人档案中,在学校以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全程跟踪,在校外通过家校协同教育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在实习通过校企满意度反馈进行跟进就业。只有前期的工作做得够细致,才能对每位学生的毕业去向进行针对性指导,在精准匹配和帮扶学生就业中分时间段将考研类、国家基层项目类、家庭经济困难类、心理问题特殊群体、普通类进行合理化安排推进就业,如此细致又平稳的开展毕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将“慢就业”群体降低至最少。

4.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指导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下,线下服务交流平台成本过高,毕业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招聘形式逐渐被网络代替,沟通不够深入,导致毕业生面试时不能很好地自我表现,面试成功率较低,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培训模式,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针对在校学生,则应在线下加强简历制作、面试模拟、就业政策、就业安全等指导,切实提升就业面试通过率。针对外出实习的学生,则应通过在线上加强专门辅导,特别是当前线上平台层出不穷,但由于平台开发不稳定,功能不齐全等问题造成毕业生在面试时面临突发事件,容易造成心理紧张,应对能力不足的缺点,要实施全过程云指导,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集中开展培训,强化学生刻意练习,从而推动毕业生愿就业、早就业、就好业。而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则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学生树立就业的信心,积极向学生推荐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帮助其尽快就业。

5.建立“长效化”就业机制,构建新格局

在经济发展转型期,为了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经济稳定,政府要将就业优先政策放在首要位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阻力,加大招商招企力度,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高校要健全就业机制,建立长效化制度,在布局上、机制、就业方面要把握好“三全育人”常态化教育,注重育人实效,通过爱心、耐心、关心、信心、决心全方位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督促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去接受社会的考验,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做好新时代的榜样者。[9]长效化就业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构建就业新发展格局,能最大程度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企业招聘问题。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发展期,高校需要通过“三全育人”的理念,为探索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探索有效路径:学校内部,人人皆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之责,形成领导-教师-校友-企业-学生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职业规划,树立积极正确就业观念,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习实践,实现整个大学期间就业力提升不断线;按照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协同育人要求,实施“教-管-学”一体化原则,精准定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去向,将学生的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有力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才能延缓“慢就业”发生的现象,促进“慢就业”群体积极就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6):24-38.

[3]卢越.透视慢就业:不急找工作而去环游如此任性为哪般?[N].工人日报,2015-7-12(002).

[4]孙金行.“慢就业”不失为一种选择[N].光明日报,2016-10-02(001).

[5]張蕴岭,朱锋,杨伯江.大国战略博弈与国际形势新趋向[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1):1-16.

[6]李培林.中国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0(5):1-8.

[7]王翔.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慢就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73-75.

[8]高海洋.“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3):43-46.

[9]尹学铭.“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成因与破解路径研究[J].中国就业,2022(10):46-47.

(责任编辑:张宏玉)

作者简介:陈丽珊(1998—),女,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慢就业三全育人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