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课堂概念教学目标的制订

2024-02-27安徽省怀宁县石牌初级中学王本华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概念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初级中学/王本华

一、引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课标》)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准确、详实地设计素养导向的可测、可评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每位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制订概念教学目标是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

然而,当前部分一线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制订课堂概念教学目标时,出现定位不准、指向不明、分类失当、主体错位、要求含糊等问题,使得教学目标泛化、虚化,脱离实际,直接影响了概念教学效果及效率,致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低。

笔者以《2022 版课标》精神为指导,依据核心素养内涵,遵照概念教学目标制订的基本原则,制订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概念教学目标,较好地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概念教学目标的内涵及结构

(一)概念教学目标的内涵

概念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对学习者在概念学习后要获得发展结果的预期,并且这一结果是可以测量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概念教学的起点与落脚点,指引概念教学设计方向,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及优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也是概念教学效果评价的尺度。概念教学目标从作用对象上来看,对“学”“教”“评”都有直接的指向作用,使“学”“教”“评”目标一致,课堂概念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概念教学目标结构

概念教学目标具体表述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它一般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如图1。

图1

《2022 版课标》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体现核心素养特点是科学制订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制订概念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立足于学生视角,考虑在某种教学活动情境中,能够让学生达到某种水平,以行为目标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目标内涵及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特点,采用图1 所示的“ABCD”结构对概念教学目标进行叙写。

该教学结构目标主体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的范围等,它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或者说是通过何种媒介、何种方式实现的,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行为动词是准确描述概念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具体行为,例如:“说出、归纳”等是表述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它表明学生通过概念学习后能干什么,解决的是“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目标达成度是指学习行为应当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三、课堂概念教学目标的制订

(一)概念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

课堂概念教学目标制订的主要依据是核心素养内涵、《2022 版课标》规定的内容要求及学业要求[1]。内容要求是以主题为单位规定学习的内容,属于输入性学习要求。《2022 版课标》以三级概念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且每层级概念都以命题的形式表述,概念体系结构层次分明、内涵具体明确,体现了注重概念体系的完整性。学业要求是对课程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水平的具体规定,是核心素养在主题内容层面上的具体化,用可检测的动词表达学生能做什么,且对素养水平要求作了明确说明。

因此,制订课堂概念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依据核心素养的维度、学业要求对概念进行分析,厘清概念与核心素养各维度对接点,聚焦问题解决,设计具体情境,依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步建构自己的理解。

(二)概念教学目标制订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系统性、层次性等特征,同时还具有主客观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等特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需把握整体性、发展性、生成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所以确定教学目标需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入手。教师要从整体上理解生物学课程各要素内在联系、教授的概念与单元主题及核心素养的关系,整体上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所教授的概念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关注教授的概念在不同章节、不同册次、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衔接和螺旋上升。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核心素养要求,再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进行分解,确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目标,使概念真正成为育人的载体,概念教学真正成为育人路径。

2.发展性原则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即至的,主要是学生在学习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会经历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过程。例如,结构与功能观的形成是逐层深入的过程,预期目标依次表现为:初步形成、进一步形成、形成、运用。因此,概念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学段的特点,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相应水平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3.生成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概念教学前预先设定的,具备一定的主观性,虽然概念教学目标依据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对学情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可能会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产生冲突,进而生成新教学目标[2]。因此,课堂概念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课堂实际生成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对事先确定的概念教学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订概念教学目标时,目标要具体可行,要用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可评、具体且明确的[3]。例如,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教学中,将目标设计为“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基础上,通过举例说出森林、草原、河流、农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联系,以及物质循环的全球性,用自己的语言阐明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一个整体——生物圈”。这样表述,教学目标具体、精确,概念教学容易实施,具备可操作性。

(三)课堂概念教学目标制订示例

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具体实例,笔者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2022 版课标》提出的内容要求及学业要求,遵照概念教学目标制订的基本原则,在“ABCD”结构下制订了该节概念教学目标。

1.概念教学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属现行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内容,在《2022 版课标》的“生物与环境”主题之下。第二章涉及的重要概念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022 版课标》对该节提出的内容要求是“水、温度、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生态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及分布,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4],这些要求是以次位概念的形式、采用陈述句进行描述的,明确了概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已建构“环境能为生物的生活提供基本的需要、生物都依赖于环境维持生存,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能引起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等相关概念,这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把学习的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自主建构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概念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设计具有一定情境的探究性活动,以帮助学生感知具体的生物学事实,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实现意义建构。

因此,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教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针对学校生物园或周边的农田等生态系统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完成该调查活动,再通过资料分析和实验等探究性活动,引导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而为达成“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学业要求做铺垫。

2.具体概念教学目标

①联系身边的环境,通过对学校生物园、一片农田、一块菜地等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说明光、温度、空气、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分析,说明不同的生态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③通过实地测量,说出各种不同类型植被对温度或大气湿度的影响。

④以身边环境中几种熟悉的生物为例,说明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总之,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前提,也是有效实施教学评价的需要。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一线教师应该强化目标意识,站在学生的视角,基于核心素养内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及资源等具体情况,科学规范地制订课堂概念教学目标,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当然,课堂概念教学实践中力争实现预设目标,但也需要重视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概念教学实践中。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概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