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智勇:农科人的“县域”情怀

2024-02-24杨洋

科学导报 2024年7期
关键词:浑源裕隆恒山

杨洋

回乡创业10余年,于智勇瞄准浑源恒山道地药材黄芪这一特产,创办了以恒山黄芪健康养生食药用菌为主导产品,以菌种研发、菌包生产、鲜菌种植、干品加工及休闲食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健康生态产业链。于智勇经营的山西裕隆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均每年用工160人左右,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80%的岗位提供给周边村镇的脱贫户,间接带动百余农户增收致富。

“浑源的土特产在晋北地区是独树一帜的‘好东西’,是足以支撑‘大同好粮’这一殊荣的‘招牌菜’……”山西裕隆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于智勇工作中经常这么说。

    回乡创业 为了那一抹乡愁

大学毕业后的于智勇凭借着优秀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于2005年进入山西运城市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擔任项目技术员,不久后荣升为项目经理,工作顺风顺水。尽管如此,于智勇还是经常彻夜难眠。他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总在想如何帮助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何能够将浑源当地的特色,发展成产业链条较长的富民产业。

2010年,于智勇感觉时机成熟,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企项目经理的优厚待遇,踏上了外出学习、考察之路,通过1年多的学习,他确定了适合浑源气候、土壤等农业条件,且生长周期较短、见效较快、收益可观的食药用菌产业。2012年初,他瞄准了北方地区食药用菌产业开发的空白,返乡创业,于同年10月成立了山西裕隆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推动富硒北芪菇、北芪耳等食药用菌系列产品开发种植,热心引导群众走附加值高的农特产品开发种植之路,为当地县域产业扶贫、农户脱贫、乡村振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创业初期,于智勇就制定了一个长远目标:打造农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多年来,他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依托山西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的研发团队和技术专家,并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弗林德斯大学进行合作研发、技术攻关,聘请和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技术骨干团队,精心培育出了生长周期较短、见效快且收益可观的菌菇品种,还创新性地将黄芪下脚料作为培养基,培养出营养丰富、兼具药用和保健作用的新型功能食用菌——北芪菇和北芪耳。

浑源县自古钟灵毓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孕育了许多优质优良、品味较高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土生土长的涉农企业,我切身感受到浑源的未来必将无限美好,浑源将进入一个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时代。”于智勇说。

从事食药用菌生产、种植、加工多年,于智勇不断通过自主研发把食药用菌液体菌技术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他把自己培育出的恒山北芪菇(耳),结合当地县域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改良菌包配方及菌种使其达到优质高产,带动各乡镇100多户农户种植食药用菌,使农民脱贫增收。

在于智勇的带领下,企业连续多年举办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班,圆满完成了“千村万人”培训任务,先后帮助数百家“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户找到工作,实现再就业。从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5000多名农民学习职业技能,使农户学到了多种技能,包括食药用菌种植、面塑、剪纸等,使其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

“裕隆祥”不断发展壮大,日渐成为浑源土生土长的特色型、科研型、效益型标杆企业,于智勇同时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021年6月,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评选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该企业在于智勇的带领下也取得了诸多荣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等。

为推动当地县域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已经功成名就的于智勇又潜心在文化兴企、兴农、兴县的路上“琢磨”起来。浑源文物古迹众多,北岳恒山壮美的自然景观美轮美奂,丰富的历史遗存绝无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举世无双。为此,于智勇深入各乡镇挖掘民间艺人20多位,将民间手艺与恒山文化深度融合,本着树立标杆带动更多农户就业增收的目的,使恒山文化走向全国各地,助力浑源文旅产业的发展。他还用3年时间精心打造了净石研学营地,每年吸引大同市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前往体验沉浸式研学课程,为当地县域教育作出了一定贡献。

“我们企业虽小,但力气小肩膀硬。我们愿意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力所能及地干些实事好事!”于智勇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浑源裕隆恒山
恒山引(外二首)
江西裕隆牧业有限公司
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以日常生活用词为例
清代《浑源州志》载图之历史文化特征
药草恒山和北岳恒山
浑源:从历史中找源泉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EMDEN-FOWLER EQUATION FOR SOME ENTERPRISES∗
NEW CAR
闻名天下的恒山
浑源黄芪有了地理标志“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