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亲自然活动

2024-02-22

好家长 2024年2期
关键词:天性樟树树叶

文 刘 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的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况且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个的教育。”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要让幼儿融入生活,引导和鼓励他们接触自然,与万物为友。同时,教师要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心声,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心守护幼儿想象的天性

想象是幼儿的天性,想象的幼儿能放飞自由的天性。幼儿的想象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所想象的画面既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听一听风的呼吸,闻一闻花草的清香,在大自然中打开心灵,把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在“你好!树朋友”亲自然活动中,幼儿发现了操场上掉落的树叶,还有一些白色的小花。为此,他们议论纷纷:“树上掉下的小花就像花仙子。”“小花、落叶都是大树的女儿。”“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东西,蕴含着教育契机。为了让幼儿对香樟树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带着幼儿一起观察。通过对比广玉兰、枇杷树、桂花树,幼儿发现了香樟树的特点。铭昊兴奋地说:“香樟树的枝条、叶子、树身以及种子都有气味,靠近就可以闻到,他们的树皮上还有一条条的线。”梦雅说:“黄色的樟树叶很容易碎,捏起来还有响声。”宇涵、文欣异口同声道:“我们找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在随后的科学活动“认识常绿树”中,幼儿找到了答案。香樟树是常绿树,树叶经常会掉落。但是,树叶不会全部掉光,只是新叶代替旧叶而已。在此基础上,幼儿还认识了许多常绿树,进一步拓展了知识面,如松树、桂花树、枇杷树等。随着对香樟树的认识渐渐加深,幼儿还创造出许多有趣的香樟树作品。

可见,教师要以幼儿的视角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探索行为,让幼儿乐于探索,敢于质疑,愿意和教师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以儿童的亲身体验,积极支持幼儿探究的天性

幼儿天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一特性成为幼儿探索世界万事万物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的潜质。

例如,在“小菜园浇水记”亲自然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土壤特性、种植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这是杂草吗?”“水壶漏了还可以浇水吗?”……教师始终以幼儿的问题为导向,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幼儿大胆操作、充分表达的机会。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平等化的交流氛围,鼓励幼儿自主生发游戏,支持幼儿自主体验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幼儿讨论,支持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助推幼儿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

三、以儿童的不同思维,深入理解幼儿游戏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是幼儿独特的生命状态。幼儿能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认识周围的世界,在游戏中积聚自我生命的力量。幼儿感受世界的方式,不必纠结于是否有科学结果的产生,而在于体会“我”和观察对象的关系。这是一种对话、互动的关系。

例如,在“小鬼当家”亲自然活动中,幼儿在户外用树叶“煮饭”,把树枝、花朵当作食材;一个轮胎、一块布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树桩就是一把椅子,帐篷吊床就是他们的“家”;大树下面有编织坊,幼儿尽情地打芦柴帘、勾毛线,用棕榈树叶子编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树林里,幼儿利用锅碗瓢盆,尽情演奏美妙的乐曲;在涂鸦区,幼儿挥着画笔在墙上、坛子上、轮胎上、废旧椅子上描绘着心中的美好;在野战园,幼儿穿着迷彩服,手拿草制的手榴弹,翻山越岭打败“敌人”;在小蜜蜂农场,幼儿锄草、翻地,泥土里的蚯蚓成了他们探究的对象;在水趣园,有的幼儿穿着雨衣打水枪,有的幼儿下河捞鱼。

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奔跑着、跳跃着,展现着他们好动的天性,宣泄着他们无穷的能量。只有在这种自由、自主、宽松、愉悦的自然环境下,幼儿才能真实而充分地开展各种游戏。在亲自然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使幼儿的各种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关注幼儿是否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只有以幼儿的思维去感知、体验,才能帮助幼儿真正地走进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要不断激发幼儿内在的生长动力,培育幼儿美好的心灵,让幼儿在亲自然活动中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天性樟树树叶
香樟树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树叶的不同称呼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一片树叶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