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价值

2024-02-21林兰姐林美苏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急性

林兰姐,林美苏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 厦门 361021)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流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疾病,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急性脑梗死而发病。在中国,急性脑梗死也是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1]。这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增加有关。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突发肢体无力、面瘫、意识障碍等。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需尽快就医[2-3]。在既往急诊护理方案中,存在协调有限、流程不明确、无明确护理路径等局限性,抢救时间被延误等风险,故需改进护理方案,加强抢救效率,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进而改善预后[4-5]。本研究分析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抢救过程中所获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急性脑梗死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③发病24 h内入院;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脑出血患者;②并发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③既往颅内创伤史。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63.15±10.11)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4.43±8.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后予以常规宣教,执行医嘱,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康复指导等措施,协助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路径:①建立护理路径小组,成立脑卒中组长,护士长为总指导,其余护理人员为组员,邀请检验科、影像学医护人员各1人作为顾问,开展科室内培训,时间1 w,培训4次,40 min/次,内容为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技术、急诊护理路径、人际沟通技巧等,培训后参加理论及实践考核,2次考核均为百分制,累计总分≥150分提示为考核合格。②收集患者资料,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连接院内急诊科工作人员,告知患者情况,使其做好接诊准备。③院内5 min内准备好抢救设备以及床位,待患者入院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急诊科内5 min内采集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并对患者开展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等指标对其开展全面评估,同时采集血液送检,入院后25 min内完成CT检查;待神经内科医师抵达后,协助医师再次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送入抢救室,建立静脉通道,确认其符合溶栓治疗指征,配合医师开展治疗准备工作。④由神经内科医师与家属开展谈话,待其同意后,再开始溶栓治疗;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任何不良反应,立刻报告医师,及时处理。⑤治疗后送入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予以其基础护理,开展饮食指导,适当按摩,帮助其消化;待病情稳定,送入普通病房,开展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①组间时间指标及溶栓成功,统计抢救总时间、等待治疗时间、就诊至溶栓间隔时间,统计溶栓成功情况。②组间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利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42分,评分越高,提示缺损程度越严重,利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百分制,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6]。③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FMA评估患者下肢功能,0~24分,分值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总30分,以26分为界限,评分越高,提示认知能力水平越高[7]。④组间负面情绪比较,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均各包含20项内容,单项1~4分,分值越高,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8]。⑤组间自我护理能力(ESCA)比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护理技能共4个维度、总43个条目,单个条目0~4分别,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9]。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时间指标及溶栓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抢救总时间、等待治疗时间、就诊至溶栓间隔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时间指标及溶栓成功情况比较

2.2两组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干预前,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NIHSS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分,n=43)

2.3两组FMA及MoCA评分比较:干预前,观察组FMA及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FMA及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及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FMA及MoCA评分比较分,n=43)

2.4两组负面情绪比较:干预前,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干预前,观察组ESC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n=4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多较急,且病情凶险,进展迅速[10]。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高血压: 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可损害血管壁,增加脑梗死的风险。②糖尿病: 糖尿病可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11]。③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水平与脑梗死的风险增加有关。④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⑤心脏疾病: 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心脏疾病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⑥高龄和性别: 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在一定年龄段内发病率较高,但女性在更高龄段的发病率增加。⑦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影响脑梗死的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常见临床表现包括:①突发性严重头痛;②副运动神经症状,如面瘫、眼肌麻痹;③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身体活动障碍;④言语困难或失语;⑤视觉障碍;⑥不稳定步态或平衡障碍;⑦意识障碍、昏迷;⑧头晕、呕吐、眩晕等。这些症状突然出现,患者应尽快就医,以便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害,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急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在急诊情况下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和指导方案[12-13]。这些流程和方案旨在优化急诊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以确保患者尽快获得最适当的医疗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抢救过程中加入急诊护理路径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①时间至关重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急症,时间对脑细胞的保护至关重要。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定义每个阶段的护理步骤和时间要求,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14]。②优化协调和流程:急诊护理路径能够优化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角色,确保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顺利、高效地接受必要的诊断和治疗。③标准化护理:护理路径提供了基于最新的医学证据和最佳实践的标准化护理指南,以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接受到高质量、一致的护理。这有助于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变异性,提高护理质量。④改善患者预后:通过遵循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减少残疾和死亡率[15]。⑤成本效益分析: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对资源分配进行优化,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恰当的医疗护理。本研究证实,通过研究和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传统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和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总之,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抢救效果,提升其护理价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急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