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4-02-18张燕刘琴张庆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单孔肌瘤膀胱

张燕,刘琴,张庆兵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江苏 昆山 215300)

1991年,PELOSI等[1]报道了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与多孔腹腔镜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对腹壁的创伤,增加美容效果。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妇科医生尚未广泛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子宫血管的处理:子宫动脉离子宫越近,就变得越粗,与阴道动脉吻合的周边小动脉就变得发达。单孔腹腔镜下切断子宫动脉时,需要将子宫移向对侧,才能使手术器械达到手术部位,尤其是切除大子宫,这时子宫动脉变成拉伸状态,使用能量器械将其切断时,出血的概率变大[2],增加了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另外,如:器械拥挤、碰撞和三角丢失等技术难题,给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带来了困难。本研究采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3 至4 针,降低了单孔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发生大出血的风险,通过改良脐部切口设计,以及从侧方下推膀胱的方法,提高安全性,以期为手术的开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本研究(批件号:2-22-030031-K01)。选择2021 年6 月—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41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实验组,n=20)和B 组(对照组,n=21)。A 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B 组行传统四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A 组中,5 例有一次剖宫产史,1 例有结扎术史,1 例有胆囊切除术史,1 例有阑尾切除术史;B 组中,6 例有剖宫产史,2 例有阑尾切除术史。两组均无严重合并症。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A 组因术前HGB 低于80 g/L 输血600 mL 的5 例,B 组6 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1)无生育要求;2)月经量多,合并贫血,或有压迫症状、痛经进行性加重等;3)术前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排除宫颈病变;4)术前行分段诊刮术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5)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及妇科查体,子宫大小≥孕12 周且≤孕16 周,或术后子宫称重>500 g[3];6)配合术后随访者。排除标准:1)子宫活动差,或固定不活动,考虑严重粘连者;2)有两次以上手术史者;3)有严重合并症,且病情不稳定者;4)宫颈肌瘤或阔韧带肌瘤者。

1.2 A组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30 min 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等。采用膀胱截石位,通过气管插管实现全身麻醉,导尿后,置入举宫杯。

1.2.2 切口 于脐孔正中横行切开2.0 cm,再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和筋膜,腹膜切开长约2.5~3.0 cm。方法是:提起脐孔上下缘,先将表皮切开,即可暴露筋膜,再提起筋膜并横行切开,放置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生产厂家:INNOVEX),将切口尽量撑开成横椭圆形(图1),气腹充气至13 mmHg,将镜头置于中央,在镜头两侧操作,探查盆腹腔。

图1 横切口Fig.1 Transverse incision

1.2.3 手术视野 当子宫肌瘤的位置影响手术视野时,需要将子宫肌瘤剥除,并且缝合创面止血。先将垂体后叶素6 u 溶于20 mL 生理盐水中注射宫体,待宫体变白后,剥除子宫肌瘤,缝合瘤腔。再用超声刀切断圆韧带和阔韧带,用双极电凝超声刀切断卵巢固有韧带或骨盆漏斗韧带。在分离阔韧带的前后叶后,确定膀胱腹膜反折,从膀胱左侧缘进入膀胱宫颈组织间隙,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水平,一边下推膀胱,一边用超声刀切开膀胱腹膜反折,显露举宫杯缘,并在前方继续解剖,在腹腔镜下,将膀胱从子宫下段移出达阴道水平(图2),从而暴露宫旁的子宫血管,将子宫举向对侧,于举宫杯的杯缘水平以1-0 倒刺线缝合。

图2 切开膀胱腹膜反折Fig.2 Incision of bladder peritoneum with retroversion

1.2.4 缝合子宫血管 缝合3至4针(图3)。缝合2 针后拉紧,第3 至4 针接近杯缘缝合,以尽量关闭所有子宫血管及分支,然后拉紧,缝合完成后,两侧的倒刺线留在原处,在靠近宫旁用双极电凝子宫血管,再用超声刀切开。

图3 以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3至4针Fig.3 Suture uterine blood vessels with 3 to 4 stitches using barbed thread

1.2.5 阴道手术 切开阴道壁,用手术刀或剪刀从阴道中取出子宫标本,取出子宫后,用留在原处的两根倒刺线,分别缝合阴道壁和后腹膜(图4)。

图4 阴道手术Fig.4 Vaginal Surgery

1.2.6 盆腔和切口处理 术毕,彻底冲洗整个盆腔和手术部位,以确保手术结束时完全止血。取下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后,确定脐带伤口两侧筋膜。然后,用2-0 可吸收鱼钩线连续缝合筋膜和下层腹膜,用剩余的鱼钩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将脐孔直接固定在下面的筋膜上。最后,使用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修复皮肤(图5)。

图5 关腹Fig.5 Closure of abdomen

1.3 B组手术方法

四孔腹腔镜操作过程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大致相同,但打孔数不同,而且缝合子宫血管时,可以采用普通的1-0可吸收线。

1.4 手术器械

包括传统双极、单极L形钩、剪刀、非创伤性抓取器、腹腔镜持针器、抽吸灌溉系统和超声刀系统。

1.5 术后处理

术后24 h拔除尿管,患者在达到以下情况后才可出院,包括:至少24 h 无发热状态,无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饮食和大便通畅。术后2个月内禁止阴道性交。

1.6 观察指标

1.6.1 术中指标 手术时间:从切口开始到缝合皮肤切口结束。子宫重量:术后子宫称重。术中出血量:按照1 mL=1 g血换算,出血量=术后纱布重量-术前纱布重量+吸引器瓶总量-冲洗量。输血情况:术中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有无合并其他手术方式。

1.6.2 术后指标 术后第1天HGB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24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6.3 术后发热和中转开腹 发热指:术后24 h后连续2 次,相隔4 h 测量体温超过38.0℃。中转开腹指:因术中损伤子宫血管,无法充分止血,导致大出血或者严重粘连等原因而中转开腹。

1.6.4 并发症 包括:泌尿系损伤、胃肠道损伤、出血量大于500 mL、术后发热、肠梗阻和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等。

1.7 术后随访

出院后1 周进行电话随访,术后6 周返回医院复查,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切口疝、有无腹痛发热、有无阴道流血、二便情况、盆腔B超和血常规等。

1.8 统计学方法

选用R 3.6.1 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输血等并发症发生。A 组2 例术后体温有一次超过38℃(38.3 和38.2℃),予物理降温后,4 h 内降至38℃以下。B组有4例术后体温超过38℃(38.1、38.2、38.3和38.2℃),物理降温后,4 h内降至38℃以下。A组有2 例,B 组有3 例,术后出现少许阴道流血,予以消炎止血后痊愈。两组术后均无泌尿系损伤,无肠梗阻及切口疝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子宫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组有3例合并行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合并行一侧卵巢囊肿剥除术,1 例合并行一侧附件切除术;B组有4 例合并行双侧附件切除术,3 例合并行一侧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合并行一侧附件切除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990)。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tra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HGB、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24 h 疼痛VA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术后病理:A组中,子宫肌瘤8 例,子宫腺肌病7 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5 例;B 组中,子宫肌瘤8 例,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7 例,均无恶变病例。术后切口复查见图6。

图6 术后6周复查切口Fig.6 The wound was reexamined 6 weeks after surgery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3.1 倒刺线缝合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上,腹腔镜下切除大子宫较为困难。由于盆腔空间较小,血管供应广泛,盆腔解剖结构扭曲,增加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4]。本院最初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时,选取小于孕8周的子宫,且处理子宫血管时采用能量器械,但仍然无法将宫旁的血管及其分支彻底阻断,从而导致出血较多,使手术变得困难。因此,笔者想到缝合血管的方法,初期采用倒刺线缝合2针,但效果不理想,仍有较多出血,而缝合3 至4 针,基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这项技术,笔者开始选择孕3个月以上子宫,效果满意。考虑到倒刺线比较昂贵,两侧缝合血管后将其留在原处,待经阴道取出子宫后,用以缝合阴道残端及后腹膜。有文献[5-6]报道,在腹膜后找到子宫动脉起始部,并将其切断,因切断部位较细,而且不处于拉伸状态,可减少出血。CHOI等[7]在腹膜后子宫动脉起始处结扎,以减少单孔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出血,但是这种方法较复杂,且易受BMI的影响,导致手术失败。本研究以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的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简单、容易掌握,且不受BMI的影响,本研究中,多数为围绝经期患者,偏胖,最大BMI 为36.05 kg/m2,平均26.44 kg/m2。

3.2 经脐单孔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的相关要点

3.2.1 手术入路和器械的选择 卢杰平等[8]在多孔腹腔镜中采用膀胱侧入层次分离法切除大子宫。本研究中,笔者从膀胱左侧进入膀胱宫颈组织间隙,再下推膀胱,避免了传统腹腔镜器械互相阻挡视野的缺点,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直器械,顺利完成了所有手术,且术后未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

3.2.2 切口疝发生情况 脐孔切口选择2.0 cm 横切口,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后,提起筋膜切开直至腹膜后,再提起筋膜和腹膜向两侧延伸并横行切开,即可避免损伤腹直肌。关腹时,逐层缝合,避免形成切口疝,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横切口的优点是:将镜头置于脐孔中央,在镜头两侧操作,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小的三角,减少“筷子效应”,使得单孔腹腔镜操作变得简单易行。本研究发现,A组术后无明显伤口痛,术后疼痛VAS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切口疝发生。有文献[9]报道,单孔腹腔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0%。有专家共识[10]汇总了国内11 家医院10 808 例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脐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低于既往报道。其中,切口疝的发生率为0.10%,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16%,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3%,血肿发生率为0.03%。BOWREY 等[11]在1991 年—1999 年,对320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访6 周~ 81 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切口疝出现的时间为4~ 21 个月,平均12 个月。本研究最后1例患者截止发稿已随访超过4个月,未发现切口疝,但是仍需继续随访。

3.2.3 垂体后叶素的注射 垂体后叶素可使全身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12]。其半衰期仅为10~20 min,人体应用最大剂量可达20 u,但对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仍要谨慎。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注射垂体后叶素5 min后,患者血压有小幅度波动,在麻醉满意的前提下,仅有2 例(两组各1 例)需给予短效扩血管降压药以维持血压平稳,整个过程中,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证明:垂体后叶素是相对安全的。

3.2.4 经脐单孔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情况 YOU 等[13]研究了经脐单孔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术,32%的子宫重量为500 g,达到技术能力需要20例,67%的初始病例需要额外的辅助端口。本研究中,A组共20例,无1例需要额外的辅助端口,这与笔者前期选择小于孕8 周子宫进行大子宫切除术有关。当临床医生掌握了手术要点,并能够熟练完成小于孕8周的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再选择孕12周以上的子宫,可以顺利进行手术。大于500 g的子宫,所需的手术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手术期间,组织收缩受限,器械拥挤[14],剥除肌瘤及缝合瘤腔的时间延长,经阴道取出亦需要较长时间。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1),可能与手术熟练程度有关。笔者已经成功开展10 年余,完成近千例多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而单孔腹腔镜手术只开展了2 年,仅约50 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第1天HGB、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24 h 疼痛VA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有3 例合并行双侧附件切除术,3 例合并行一侧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合并行一侧附件切除术;B 组有4 例合并行双侧附件切除术,3 例合并行一侧卵巢囊肿剥除术,1 例合并行一侧附件切除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5 并发症发生情况 据文献[15-17]报道,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本研究中,无大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有文献[18-20]报道,子宫重量不是影响手术结果的唯一因素,粘连、既往手术史(尤其是剖宫产或腹部手术)和BMI也是导致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出血量和器官损伤亦有影响。本研究排除了严重粘连的病例,且手术史小于2次,但笔者发现,采用缝合子宫血管的方法,不受BMI的限制,本研究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3.3 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的技术要点

1)采用倒刺线靠近宫旁缝合子宫血管3 至4 针,可以减少出血;2)单孔腹腔镜下的缝合技术,当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大子宫位置影响手术视野时,需要将子宫肌瘤剥除,缝合创面止血,以利于手术的进行,本研究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与操作者娴熟的缝合技术密切相关;3)从膀胱左侧缘进入膀胱宫颈组织间隙,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水平,显露举宫杯缘;4)采用横切口,提起脐孔上下缘,横行切开表皮,暴露下面的筋膜,再提起筋膜,横行切开筋膜及腹膜向两侧延伸,即可避免损伤腹直肌;5)镜头位于中央,器械在镜头两边操作;6)助手需密切配合,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传统腹腔镜器械,术中容易发生器械拥挤碰撞,助手需要知道如何调整镜头的位置和方向,举宫的助手需要知道如何恰当地调整子宫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7)麻醉师给予合适的肌肉松弛药物剂量,避免术中肠管的扩张及过度蠕动,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8)娴熟的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基础,是完成单孔腹腔镜复杂手术的前提。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1)本研究只观察了近期手术并发症(术后6 周内),没有记录6 周以后相关术后并发症,如:周期性出血、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障碍和阴道残端脱垂等,这些只有在门诊随访时才能被发现;2)所有手术都由一名外科医生在同一医院进行;3)样本量少,两组患者不是非配对或随机分组的。

综上所述,传统器械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及切除大子宫,安全、有效。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今后大样本量、远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来佐证。

猜你喜欢

单孔肌瘤膀胱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膀胱镜的功与过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