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典型区域农户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4-02-15崔吉晓徐菊祯白润昊刘勤何文清严昌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残膜回收率作物

崔吉晓,徐菊祯,白润昊,刘勤,何文清,严昌荣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 新疆 831100;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 100193)

地膜是我国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2016—2020年我国年均地膜用量137.9万t,作物覆膜面积1 796.8万hm2,占我国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0.8%[1]。地膜覆盖能够使作物平均单产提高4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8.0%[2],通过作物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高达1 200~1 400 亿元[3],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供给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膜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由于长期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应用,加之传统地膜难降解、可回收性差[4]等原因,也造成了地膜残留污染问题[5]。据统计,我国平均地膜残留强度为67.5 kg·hm-2[6],其中新疆棉田的平均地膜残留强度最高,为259 kg·hm-2[7]。地膜残留会阻碍作物根系发育[8]、破坏土壤团聚体[9]、影响土壤水分养分运移[10]等,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11],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有研究表明,当地膜残留量超过240 kg·hm-2时,作物产量将显著降低11.3%以上[12]。此外,土壤中的残膜在机械磨损和光老化等作用下会向土壤中释放微塑料[13],从而影响土壤健康[14]。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地膜残留污染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也是关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农户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其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地膜的决策与行为直接影响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成效。研究学者针对农户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Xue 等[15]研究发现,只有53.78%的农户认为使用地膜会污染农田,而农户环保意识的提高、法规制度的约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等都会使农户对地膜污染的认知提高;巴银花等[16]从认知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地膜治理技术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地膜治理技术的应用,而认知因素则呈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环保意识和对残膜处理技术的认知还有待提高;Wang等[17]对生物降解地膜补偿意愿的研究发现,与加强政策法规相比,提高农户的环境生态价值意识更能提高农户采用生物降解地膜、参与地膜补偿的积极性。综合来看,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农户的地膜污染认知、回收行为、回收意愿与生态补偿意愿等方面,而从全方位角度开展的农户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地膜等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以地膜使用的基本单元——农户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我国有代表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和湖北省3 个省份为研究区域,调研分析了农户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地膜的行为及其直接影响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户地膜回收与地膜处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膜的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区域情况

调研开展于2021年3—5月,主要针对西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是我国地膜使用量最大、地膜残留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新疆最具代表性,2020 年新疆地膜使用量占全国地膜使用总量的17.6%,地膜覆盖面积占全国地膜覆盖总面积的20.4%[1]。山东省是华北地区地膜用量最大的省份,2020 年地膜使用量占全国地膜使用总量的7.3%,地膜覆盖面积占全国地膜覆盖总面积的9.9%[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其中湖北省处于长江流域中心位置,兼备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地貌类型,能够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农区,2020年地膜用量占全国地膜使用总量的1.6%,地膜覆盖面积占全国地膜覆盖总面积的2.2%[1]。因此,对这3 个省份进行农户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

为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根据气候和地形选择调研县(市):新疆选取北疆和南疆地区的部分县(市),山东选取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部分县(市),湖北选取江汉平原、丘陵岗地、西部山地地区的部分县(市),具体如表1 所示。调研委托当地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协助开展。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在调研开始之前对调研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与模拟调研,并在收到调研问卷以后对填报农户进行了电话回访。

表1 调研地点与农户问卷填报数目Table 1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in surveyed location

调研采用直接发放电子调研问卷和发放纸质问卷并由调研人员线上填写的形式开展,主要调研内容包括:农户购买地膜行为(购买途径与影响因素、购买时对地膜质量的判断标准、对地膜新标准的认知)、农户使用地膜行为(覆膜作物与作物地膜覆盖率、使用地膜的原因)、农户回收地膜行为(地膜回收方式与回收率、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户处理废旧地膜行为(废旧地膜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等,其中作物地膜覆盖率为调研农户中某种作物的地膜覆盖面积与该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详细内容可通过问卷链接进行查看。电子问卷由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农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形式进行填报,问卷的链接为https://www.wjx.cn/vj/hBcmQUG.aspx。此次调研共回收问卷407份,有效问卷389份,其中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户有255户。问卷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1.2 农户地膜回收与处理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分析农户行为时,常用的分析模型包括多重线性回归、SEM 结构方程模型[18]、Probit 模型[19]、Logistic模型[20]等。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由于因变量无法完全满足与各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等应用条件而受限[21]。Probit 模型与Logistic 模型相似,可以应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中的二分类问题,但模型中随机扰动项需满足正态分布[22]。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数据拟合估计关系强度,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融为一体[23],但在建模难度、数据量需求、结果解释性和假设机制方面要求较高,应用场景上限制较多。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性强,需要的假设更少,数据要求相对低,已经成为农户行为意愿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根据因变量的二分类或多分类特征,Logistic 回归可相应地分为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和多分类Logistic 回归。二元Logistic 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其因变量为两分类变量,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算[24]。因此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来分析农户地膜回收行为与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式中:P代表农户地膜回收率≥80%或者进行地膜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网点回收、循环使用)的概率(2017年农业部印发的《农膜回收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 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因此本研究将“回收率达80%”作为分析农户回收地膜行为的依据);Y表示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或者处理行为;Y=1 表示农户地膜回收率≥80%或者进行地膜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网点回收、循环使用);Y=0表示农户地膜回收率<80%或者地膜不处理(焚烧、填埋、堆放在地头)。公式中的Y为各变量Xi(i=1,2,…,n)的线性组合,Xi代表农户地膜回收行为与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即:

式中:β0为常数项;βi(i=1,2,…,n)为第i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将公式(1)和公式(2)进行处理,得到二元Logistic模型如下: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本研究运用SPSS 26.0对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 模型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表3。

表2 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变量说明及描述统计Table 2 Description and statistics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recycling behavior variables

表3 农户地膜处理行为变量说明及描述统计Table 3 Description and statistics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treatment behavior variables

农户的年龄(X1)、学历(X2)对其行为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务农经验会更加丰富;而学历越高意味着农户的认知水平可能会越高,更加了解地膜不回收导致的危害[25]。农户的家庭特征也会对农户的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选择劳动力数量(X3)、家庭人口(X4)、家庭总收入(X5)、农业收入(X6)进行分析,家庭人口与劳动力数量越多,家庭收入与农业收入越高,说明可以进行农业活动的劳动力越充足,越有利于地膜回收[26-27]。回收地膜方式(X7)直接影响地膜回收率,地膜若能以旧换新(X8),可以减少农户的投入成本从而促进回收。此外,外部环境(X9~X22)也对农户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政府宣传、监督与处罚等,能够提高农户的认知水平并对其行为起到约束作用[28-31]。具体的变量说明和描述统计见表2、表3。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购买地膜行为

了解农户购买地膜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从上游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服务农民的同时减少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调查数据(图1)显示:农户购买地膜的主要途径为农资零售店,占85.9%;其次为农业合作社,占10.8%;少部分农户会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购买地膜。调研农户多为个体农户,且调研农民的平均年龄在45 岁以上,对购买渠道的认知不够广泛,因此多通过当地的农资零售店进行购买。对于农户购买地膜渠道的研究较少,其中对于甘肃中东部农户地膜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户从农资零售店购买的比例占81.7%[32],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农户对地膜的购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地膜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农户挑选地膜的主要因素。在购买地膜时,68.3%的农户对地膜的选择会受地膜质量的影响,53.2%的农户表示地膜的价格会影响其对地膜的选择。另外,购买地膜的方便程度和他人的建议也会影响农户对地膜的选择。

图1 地膜购买途径(a)与影响因素(b)Figure 1 Ways of plastic mulch film purchase(a)and effecting factors(b)of farmers′ buying behaviors

农户购买地膜时,对于地膜的质量,往往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图2a),其中通过地膜的拉伸强度来判断地膜质量的农户最多,有64.5%;30.9%的农户通过卖家介绍、24.9%通过厂家名气、24.5%通过地膜厚度、17.4%通过地膜价格来判断地膜的质量。为了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国家于2017 年出台了新的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标准规定地膜的厚度不得低于0.01 mm。作为可能影响农户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同时调研了农户对国家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会用其判断地膜的质量。调研结果(图2b)显示,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中规定的地膜厚度,22.4%的农户对地膜厚度的认知还停留在旧国标的0.008 mm,28.1%的农户并不了解国家标准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可见,农户对新国标中地膜厚度规定的了解程度还较低,需要继续加强对新国标的宣传。除了地膜本身的特性外,卖家的介绍也是影响农户判断地膜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源头上提高地膜的质量和加强卖家对农户的推广与介绍可能是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关键。

图2 农户对地膜质量判断标准(a)和对地膜新标准的认知(b)Figure 2 Farmers′ judgment standard of plastic film quality(a)and their cogni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of plastic film(b)

2.2 农户使用地膜行为

地膜使用是残膜形成的关键环节。如表4 所示,在新疆参与调研的119 户农户中,作物总种植面积共15 635.5 hm2,其中有88户使用了地膜覆盖技术,未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户多种植小麦和葡萄,也有部分种植玉米。综合来看,新疆地区调研农户的覆膜面积为10 975.4 hm2,作物地膜覆盖率为70.2%。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占调研农户种植总面积的33.7%;种植棉花和玉米使用地膜的农户最多,分别有39 户和35 户,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是96.3%和96.0%。山东参与调研的117户农户中,有54户使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只种植大宗作物小麦、玉米的农户未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山东参与调研的农户作物总种植面积为1 208.0 hm2,覆膜面积为227.2 hm2,作物地膜覆盖率为18.8%。其中,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分别占种植总面积的38.0%和36.9%,但均未使用地膜;种植花生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户最多,有18 户,作物地膜覆盖率仅为72.9%;另外,种植瓜类、棉花、马铃薯和大蒜的农户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2.3%、94.8%、100%和100%。湖北参与调研的153 户农户中,有113 户使用了地膜覆盖技术,未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户多种植大宗作物小麦和水稻。湖北参与调研的农户作物总种植面积为6 311.3 hm2,覆膜面积为2 076.4 hm2,作物地膜覆盖率为32.9%。其中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别占调研农户种植总面积的24.8%和21.8%,地膜覆盖率仅为19.6%和4.2%;种植瓜类和玉米使用地膜覆盖的农户最多,分别有27 户和24户,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29.1%。

表4 调查农户种植作物和覆膜情况Table 4 Crop planting and film mulching by farmers

农户使用地膜的影响因素(表5)中,提高产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93.3%农户选择了该选项;增温是第二大影响因素,有84.7%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再次是控草,有80.8%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新疆、山东和湖北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对地膜的依赖程度和主要驱动力存在差别。新疆是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50~250 mm,而潜在蒸发量超过1 000 mm[33],因此新疆对地膜的依赖程度极高,作物地膜覆盖率高达56.6%[1],主要作用为保水和提高地温,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地膜覆盖能使新疆地区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63%和30.80%[12],因此除了提高产量和收入以外,增温和保水是新疆农户使用地膜的主要驱动因素,分别占98.9%和97.3%。山东省是较早引进和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省份之一,每年使用地膜总量仅次于新疆和甘肃,作物地膜覆盖率为15.7%[1],该省典型覆膜作物为棉花和花生[34],另外还有设施蔬菜等。山东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经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地膜覆盖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生长前期耕层土壤温度[3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2,36],稳定作物前期生长,因此春种大田作物对地膜的依赖程度较高。调研结果显示,增温是山东农户使用地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92.6%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季,该地区作物地膜覆盖率仅为4.8%[1],且多使用黑色地膜[37]用于控草[12]。调研结果表明,控草是湖北农户使用地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94.7%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

表5 调研农户地膜使用影响因素(%)Table 5 Factors affecting for using plastic mulch film of surveyed farmers(%)

2.3 农户回收地膜行为

地膜回收是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直接影响步骤。在新疆、山东和湖北参与调研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255 户农户中,92.4%的农户对残膜进行了回收(表6)。调研结果显示,人工回收仍然是残膜回收的主要方式,占72.4%,采用机械回收的农户占18.9%。3 个省份中,新疆采用机械回收的农户比例最高,为58.9%,研究结果与侯林岐等[31]在2018 年对1 056 户棉农开展的调研结果相似,较谢文宝等[38]在2017 年对南疆、北疆和东疆的592 份问卷结果(29.04%)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说明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的重视等,残膜回收机械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山东和湖北采用机械回收的比例仅为6.7%和2.0%,另外,山东仍有15.5%的农户不对残膜进行回收。回收方式受覆膜面积影响[39],山东和湖北等地区农户的覆膜面积相对较小,且多为经济作物,因此这两个省份采用机械回收的比例较低,降低了整体的机械回收比例。地膜回收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地膜回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公布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废旧农膜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到2025 年我国农膜回收率达到85%[40]。调研结果表明,3 个省份地膜的机械化回收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农户对残膜的回收率也有待提高,回收率≥80%的仅占45.7%,回收率在70%~<80%的占18.9%,回收率低于50%的仍然有19.3%。从3 个省份来看,湖北地区农户的回收率最高,回收率≥80%的占60.4%,回收率低于50%的占11.9%;其次为新疆,回收率≥80% 的占35.6%,回收率低于50% 的占20.5%;山东的回收率最低,回收率≥80% 的仅占8.9%,回收率低于50%的高达42.2%。除了受农户回收行为影响以外,残膜回收率还受地形、耕作方式、覆膜方式、地膜类型、地膜厚度和覆膜作物等影响[39,41-43]。

表6 调研农户残膜回收方式与回收率(%)Table 6 The recycling methods and recovery rate of plastic mulch film residue of surveyed farmers(%)

分析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其多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政策支持[37,44]、利用模型[28,45]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设置“您为什么回收地膜?”问题,了解农户回收地膜的直接影响因素。调研结果(图3)显示,农户对地膜进行回收主要是认为地膜不进行回收会影响下一季的耕种,有46.0%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有36.5%的农户回收地膜是因为残留地膜会污染环境,9.1%的农户是因为回收的废旧地膜可以进行以旧换新,而6.3%的农户则是因为不回收地膜会受到处罚。由调研结果可见,农户已经深切认识到残膜对下季作物产量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的主观驱动力,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开展。以往的研究还表明[42,44],耕地面积、耕地细碎化程度、距离远近、残膜危害了解途径、再次利用价值认知等也是影响农户地膜回收行为的因素。

图3 农户地膜回收影响因素Figure 3 Factors affecting for recovery plastic mulch film residue

2.4 农户处理废旧地膜行为

地膜回收后的处理是地膜绿色化处理的重要环节。调查数据(表7)显示,有122 户农户选择网点回收,占调研总农户的47.8%。网点回收不仅能够减少地膜对农田和环境的危害,还能实现回收地膜的再利用。目前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焚烧发电、再造粒、提炼石油制品等[46]。其中燃烧发电是将地膜进行焚烧,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再造粒是目前采用较多且比较绿色环保的方法,但其成本较高。回收地膜的资源化利用效益低是影响其回收处理的重要因素。调研农户中对回收地膜按生活垃圾处理的有40户(15.7%)、进行焚烧的有36 户(14.1%)、堆放在地头的有29 户(11.4%)、填埋的有17户(6.7%)。回收网点的设立是提高地膜绿色化回收的重要举措,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有报道显示,新疆地区2017 年选择网点回收的农户只有17.65%[47],而2020 年为49.45%[38],有的地方甚至高达75%以上[48]。因此,未来还应该加强回收网点的建设,提高网点回收率。

表7 调研农户废旧地膜处理方式Table 7 Management ways of waste plastic mulch film for surveyed farmers

农户处理废旧地膜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对影响因素设置了多选项来进行分析。调研数据(图4)显示,塑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是农户对废旧地膜进行处理的主要原因,有88.7%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投入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农户处理废旧地膜行为的第二大因素,有80.6%的农户选择了该选项。法律法规和环保部门的监督会约束农户的行为,分别有68.1%和69.3%的农户选择了该项。政府的补贴和处罚对农户处理废旧地膜行为的影响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小。可以看出,调研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能够自觉地对废旧地膜进行绿色化处理。

图4 农户处理废旧地膜行为的影响因素Figure 4 Factors affecting for management of famers for waste plastic mulch film

2.5 农户地膜回收与处理行为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经过二元Logistic 分析(表8、表9)得出,农户年龄在5%水平上、学历为高中以上人数和不回收是否会影响耕种在10%水平上显著促进农户的回收行为。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其在田间的务农经验逐渐丰富,更能了解残膜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30,49]。家庭中高中以上人数越多,说明学历越高,越有利于地膜回收处理,因为学历越高,环保意识越强,越能了解残膜对环境的危害[48]。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效应越发显著,农户能够深切体会地膜不回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这会促进农户的回收行为[37]。

表8 农户地膜回收行为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Table 8 Estimation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for farmer′s plastic film recycling behaviors

表9 农户地膜处理行为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Table 9 Estimation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management behaviors

家庭人口数在10%水平上、农业收入和是否会受到处罚在5%水平上、是否有回收网点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家庭人口数、农业收入、是否有回收网点、是否会受到处罚对地膜处理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家庭人口数越多,意味着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越充足,越有利于回收处理[50]。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户的保护环境行为,因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加注意自己的社会影响[51]。在侯林岐等[31]对新疆棉农农膜回收行为的调查研究中,是否有残膜回收点对农户地膜处理方式具有极显著正向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建立残膜回收网点是促进地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处罚属于政府规制农户行为的政策工具之一,其对农户行为具有正向影响[5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农资零售店是农户购买地膜的主要渠道,地膜的质量和价格会影响农户对地膜的选择。农户多通过地膜的拉伸强度来判断地膜质量的好坏,但农户对地膜新国标的认知不足。

(2)调研农户中新疆的主要覆膜作物是棉花、玉米和瓜类,山东是花生和瓜类,湖北是烟草和瓜类。提高收入是农户使用地膜的主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新疆使用地膜的其他主要因素为增温和保水,山东为增温,湖北为控草。

(3)农户回收残膜的主要方式为人工回收,主要因素是认为地膜不回收会影响耕种和污染环境。

(4)农户对回收地膜的主要处理方式为网点回收,影响其处理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塑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投入成本的高低。

(5)农户年龄、学历为高中以上人数、不回收是否会影响耕种这3 个因素对农户的回收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

(6)家庭人口、农业收入、是否会受到处罚、是否有回收网点这4 个因素对农户的处理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

3.2 建议

(1)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能动性,加强对新国标和科学合理使用与回收地膜的宣传。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生产者、销售者和农户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其科学认知和主观能动性;生产者可以在使用说明书或包装物上添加介绍;销售者特别是农资零售店可以张贴宣传册、播放宣传视频和口头宣传。

(2)加强监督管理。新疆、山东和湖北农户的地膜回收率远低于国家目标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农膜回收宣传、农膜处理与农膜回收监督的工作力度。国家政府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应该严把生产销售关,严格控制地膜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抽检市场流通地膜的质量,确保流通地膜达到新国标中规定的0.01 mm,并对不符合标准的地膜生产销售厂家进行处罚;对农户的回收和处理地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农户的地膜回收率能够达到85%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3)建立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步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标准与规范,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回收网点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回收网点的回收作用;完善回收的奖惩措施政策,提高农户回收地膜的积极性。

(4)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加强对地膜生产的创新与研发,鼓励研发新型可降解材料和高强度材料,提高可降解地膜和高强度地膜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地膜回收机械的研发,提高机械回收的回收率与回收效率;加强回收地膜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创新回收地膜的处理方式,提高地膜的二次利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残膜回收率作物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