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沙漠旅游市场推进路径研究

2024-02-14刘玉洁摆佳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沙漠旅游业

□文/刘玉洁 摆佳乐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将完善现代旅游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全球旅游强国,努力实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更加有效率、更为有序、更可持续、更为科学的发展。2020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加快推进沙漠经济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5 年,基本解决“沙漠经济”发展基础弱、综合效益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当下政府对新疆沙漠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沙漠旅游业广阔的市场规模和远景,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索目前新疆沙漠旅游业现状以及新疆沙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新疆沙漠旅游市场推进路径。

引言

新疆沙漠旅游业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得到了社会普遍重视与发展。由于沙漠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新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和促进新疆群众福祉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等资源,创新发展城市旅游商品体系,以进一步提升广大游客的感受。强化地方旅游产品与服务设施整合能力,打造若干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点与度假村,建设若干历史人文特征较突出的国家重点城市旅游休闲中心与小镇群。完善城市旅游设施与服务集散系统,完善城市智慧景区建设方面的重大规划内容。同时在中国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全疆上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极大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内需,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人民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自然风光,而逐渐对沙漠旅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环境的变化使一些观光型的沙漠特色景点向度假型沙漠景点过渡。我国的沙漠类旅游区域逐渐扩大,并开始朝着高质量、多样化发展,但在开发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比如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性造成沙漠旅游无法适应人们需要的多样化;沙漠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发方向没有确定等等。

国内沙漠旅游开发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景区可持续发展、游客行为特征等方面,并有些局限。而国外的学者们不仅将研究焦点均集中在以上方面,同时也十分注重于对旅游地的历史演化发展模式与客源地特征的探究。国外学者们对沙漠旅游的一般定义则为广义上的沙漠旅游,主要强调将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的其他资源如文物、考古遗址和宗教地点等一些人文景观,以及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与沙漠、戈壁和绿洲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研究内容也大多集中在沙漠地质旅游、沙漠文化遗产旅游、沙漠城镇化等方面。还提出一切的沙漠旅游活动都是为了为游客服务,因此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景区就应该对游客的旅游特征以及行为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往往就会忽视,从而对沙漠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害,而沙漠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可持续发展。沙漠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稀缺、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落后、气候情况不良、生态环境脆弱,沙漠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修复的损坏以及开发完成后由于游客涌入造成的破坏这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Lonsdale 在《Settlement Systems in Sparsely Populated Regions》中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认为对沙漠旅游业规划与开发应该由国家完成,他认为只有国家能够承受沙漠旅游项目的资金问题与社会风险。

本文旨在了解新疆沙漠旅游的市场规模,研究新疆沙漠旅游项目开发的重难点问题;探讨并找寻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即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新疆沙漠旅游发展的推进路径,为新疆沙漠旅游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一、新疆旅游发展现状

(一)新疆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现状。由表1 可得,2010~2020 年新疆旅行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总体如下:(1)旅行社,2010~2020 年新疆旅行社总数总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10 年的462 个上升至2020 年的657 个,11 年间增长42.2%。(2)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总体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20 年由于疫情原因有所减少。(表1)

(二)新疆十四地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由表2 可以看出,新疆十四地州旅游产业在11 年间皆有较大涨幅,尤其是吐鲁番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为主要旅游城市,旅游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表2)

表2 2010~2020 年新疆十四地州入境旅游人数一览表(单位:人)

二、新疆沙漠旅游的优势

(一)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资源。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间,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八个国家毗邻,同时也是东亚地区与西亚、非洲和欧洲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是中国古代丝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新疆地区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新疆地区的天气环境独特,夏季较短,冬季漫长,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少数民族自然景观。新疆地区旅游品种很多,根据统计中国目前有68 种实体的旅游资源,新疆地区就有56 种,占比达到近80%,所以新疆地区也被称为“旅游博物馆”。目前,新疆地区已发展出了一批有着很大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天池、喀纳斯、金沙滩等。但由于新疆地区地大物博,仍有不少资源亟待深入开发,因此新疆地区旅游业依然存在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市场和巨大发展前景。

(二)新疆现有的沙漠旅游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166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的总面积就超过了1/4,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以及一些面积相对较小的沙漠分布在天山南北。中国对沙漠旅游产业的开发相对较晚,直至2000 年中国包含沙漠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数量还不足20 家,但经过了20 余年的开发,目前中国沙漠旅游景区数量已超过了100 家。其中,新疆4A 级沙漠旅游景区有12 家,拥有一家5A 级沙漠旅游景,区即阿勒泰白沙湖景区。新疆得天独厚的沙漠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观光游玩,沙漠旅游景区的接客量基数逐渐增大。

(三)旅游投资的增加。新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扶持发展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疆旅游投资集团,引导疆内外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新疆旅游业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已成为国内外许多主要旅游公司所喜爱的景点。开发新疆特色沙漠旅游业,将吸引更多外商来疆投资。一些旅游集团公司也通过资本控股,积极投入到新疆旅游业的开发中,不但为新疆旅游业开发带来了巨大的资本支持,同时通过旅游公司所掌握的旅游信息,以及对旅游者心态的精确分析,也有助于增强新疆旅游业开发的有效性。

(四)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便捷的交通条件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商考虑是否开发此景点的重中之重。交通基础设施齐全,将会带来更多的游客,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适宜发展旅游,但在以前新疆地广人稀且交通基础设施稍显落后。目前,新疆地区的交通网络已经日益健全,而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让新疆地区的交通运输设施状况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不论是铁路、高速公路,或是航空服务,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可以承受大批国内旅客的访问。

三、新疆沙漠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沙漠旅游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数字化建设资金不足,沙漠旅游景区数字化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缺乏创新,国内外游客缺乏对新疆沙漠旅游资源的总体认识。但由于新疆沙漠旅游业没有品牌形象,也没有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的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从而没有形成属于新疆沙漠旅游的特色和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疆数字旅游的推广开发。在数字化网络时代,很多旅游者都借助各类数字化方式收集旅行目的地相关信息数据,如通过高德地图、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以便于提升旅行安全性,以及更快捷旅行。但是,新疆沙漠旅游产业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这将无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制约了新疆数字化旅游的高效发展。目前,新疆数字化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人才稀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也不健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各高等院校数字化旅游专业课程开设较少,数字化旅游管理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数字化专业人才整体不足,使新疆旅游数字化建设未能快速发展。

(二)沙漠旅游劳动力不足。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旅游行业需要巨大人力物力,新疆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劳动力也比较匮乏。而人才的匮乏,也形成了新疆旅游业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且现代化旅游业不仅需要普通劳动力,更需要高技术人才,新疆目前虽引进了不少高技术人才,但这部分人才主要聚集在科技创新等其他领域。旅游产业的劳动力和人才与东部沿海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三)沙漠旅游交通可达性不高。新疆地区沙漠旅游交通可达性不高,由于新疆面积广大,所以不同景点之间相距较远的问题也将阻碍沙漠旅游业发展,这会使游客在路途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舟车劳顿将会给游客带来较差的旅游体验,不利于新疆旅游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另外,新疆地区和其他地方相距遥远,其他城市去乌鲁木齐,搭乘列车会提高时间成本,搭乘航空也会提高旅游成本,所以距离也是新疆地区旅游业的劣势所在。

(四)沙漠旅游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新疆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很多有魅力的自然风景,但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沙漠旅游受气候影响较大,首先新疆地区的冬季较长,在冬季新疆气候寒冷,大部分沙漠旅游景区景点不会对外开放,减少了景区的收入;其次沙漠旅游风险因素较多,在某些恶劣天气,如沙尘暴、暴风雨等,沙漠旅游景区仍然无法开放,限制了沙漠旅游景区的活动开展。

(五)沙漠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开发与建设是维护旅游地生态、促进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沙漠旅游业需要因地制宜。以中国新疆图开沙漠为例,图开沙漠由于日照丰富,沙土疏松,自然资源相对充足,天然植物覆盖率约为35%~40%,对游客特别具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开发者们还设置了溜沙、骆驼骑行、喊泉、网红桥、全地形ATV、卡丁车等沙漠项目和水上乐园项目让游人体验,不过由于游客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生活废弃物并未得到很好的处置,也因为大漠生态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因此给图开沙漠的自然景观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也和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开发政策相悖。

四、新疆沙漠旅游推进路径

(一)加快旅游地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业与数字化相结合,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如,在酒店、机场、景区内安装动态监测网络,建立新疆旅游应急通道,完善信息平台。广泛借助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比如抖音、微博、公共广播等,向旅游者全面展现了新疆沙漠地区旅游产品的特色风采。在各大院校设置了数字化旅游服务专业,以培育具备高数字化素质的跨领域数字导游人员,并积极开展对导游从业者的数字化训练,以提高行业数字化水平。

(二)加强沙漠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用工理念,运用新技术减少用工需求,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推行兼职并岗,在各大高校发放实习通知。沙漠旅游业一般在假期间人流量较大,可以在假期间给高校学生开放实习岗位。广泛宣传,吸引外地旅游管理型人才来疆务工。同时加强新疆沙漠旅游景区工作人员与东部沿海景区工作人员的紧密联系,便于学习相关工作经验。

(三)制定合理旅游计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沙漠旅游交通硬件设施建设,评估对交通运力需求,协调各个交通部门,制订合适的方案,满足旅游的出行需求。提高了旅游软件的服务质量,并及时发布了旅游信息,旅游交通管理部门也及时地将旅游交通信息告知游客,避免游客由于信息传播不畅而带来的出行障碍。打造沙漠旅游精品路线,尽可能加大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便捷度。

(四)打造多元化沙漠旅游模式。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设沙漠公园,打造独特的新疆沙漠旅游品牌。如,“康养+旅游”,沙漠具有神奇的养生功效,称之为“沙疗”,沙疗可以排出体内湿寒、温补阳气、美容减肥,是很好的解乏方式,对身体十分有益;“文化+旅游”,新疆沙漠旅游景点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及民俗故事,除此之外,新疆沙漠旅游景点可以提供剧本杀等特色活动,让旅客感受新疆民俗和地域特色;“运动+旅游”,可以打造刺激性的特色运动项目,让游客酣畅淋漓,以此释放身心压力。

(五)顺应自然环境,并在自然环境承受范围内合理开发。新疆沙漠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发强调旅游的发展目标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效率要与经济发展能力相协调,开发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开发商必须确立“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经营思想,做好对本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以防止大兴土木的自然损害,同时必须适应本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在既有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加以再发展。宣传部门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与推广,积极引导游客保护环境。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营造和谐的社会交往氛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开发商也应时刻注意,不能使景区超负荷运转,否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打击。只有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人们将旅游愿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沙漠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