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状况的实证研究

2024-02-07任丽婵

高教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学院设置

任丽婵

摘  要: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以70所地方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实证分析法,结果发现存在地方师范学院的师范专业数比例远低于非师范专业数,传统专业重复设置率高但就业率低,学科门类较全且专业群较为分散等现状,同时存在师范特色式微,区域内专业设置重复度高,部分专业布点零散等问题。针对以上现状与问题,提出改造升级传统师范专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专业建设,以及科学设置新专业等建议。

关键词: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师范专业;就业率;师范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3-0104-05

Abstract: Specialty setting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pecialty setting data of 70 local normal colleges,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ormal specialtie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non-normal specialties, the traditional specialties have a high repetition rate but a low employment rate, the subjects a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he specialty groups are more dispers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local normal college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colleges, the high repeti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 in the region, and the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some specialties.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eforming and upgrading the traditional normal specialty,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promoting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setting up new specialty scientifically.

Keywords: local normal colleges; specialty setting; normal specialty; employment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university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單位,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设状况和教学计划安排等。专门而深入地研究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尤其是地方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状况,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要义。本研究以地方师范学院为对象,以分析专业设置状况为主要任务,旨在从翔实的数据资料中剥离出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一  高校专业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

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的“学术范式”向新兴的“应用范式”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94年吉本斯(Gibons)等提出了著名的“模式2知识生产”概念之后,他们认为大学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大学、产业部门、政府之间“三重螺旋”关系共同构成了知识生产的主体网络。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03年埃利亚斯·G·卡拉雅尼斯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3之后,他们认为公民社会也是重要的知识生产者,构成了“四重螺旋”,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创新网络和知识集群。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阵地,伴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其应用性属性日益凸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也需要从“类市场化治理模式”转向“准市场化治理模式”。

(二)  高等教育阶段发展理论

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不同阶段,奠定了高等教育阶段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后大众化发展阶段,并对中国特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特征作了深入研究。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大,以及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的多样化。总的趋势是教育更加模块化、多元化,课程更加灵活、容易流动,类型和标准逐渐分化等。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门槛,昭示着高等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也将发生一些实质性变化,朝向更加灵活、开放的方向发展。

二  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师范类高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学院三个层次。其中,以“地名+师范学院”命名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共70所,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本研究以此为对象,收集并分析了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的大量数据,客观呈现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

(一)  师范专业数比例远低于非师范专业数

在官网数据中,明确标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区别的有14所地方师范学院(图1)。其中,11所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所占比例超过了师范专业数,分别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所占比例却较小,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和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师范学院为了吸引学生就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努力扩展非师范专业。

(二)  传统专业重复设置率高,但就业率低

各个地区的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师范专业重复度非常高。例如,有10个师范专业是超过55个院校都同时设立的,按照设置数量由高到低分别是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化学与物理学(见表1)。其中,英语专业是70所地方师范学院全部设置的一个专业。传统专业的重复设置反映的是曾经的社会需求。但对于新时代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的呼应则较为乏力。

从就业的角度分析,随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工学类需求量不断提升。2018年大学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类,其次是农学和医学类,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文学、理学、艺术学、哲学、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就业率则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可见,地方师范学院设置的传统专业的就业率普遍偏低。许多师范专业,例如绘畫、化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法学和历史学等,目前为麦可思就业蓝皮书中的红牌专业。按专业就业率排名,就业率最好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仅有1所地方师范学院设置。一方面说明地方师范学院的传统师范专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危机,另一方面启示地方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的设置需要更加理性地论证。

(三)  学科门类较全,专业群较为分散

70所地方师范学院开设的281个专业覆盖了11个学科门类,按专业覆盖数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工学 76个、管理学37个、理学34个、文学34个、艺术学32个、教育学22个、经济学12个、医学12个、农学11个、法学7个、历史学4个、哲学和军事学均为0个。在可获得数据的48所地方师范学院中,有39所设置的学科门类数均超过9个。可见,地方师范学院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强调综合性发展的势头强烈。

70所地方师范学院的专业布点数为3 167个,通过累积频数的统计分析,专业布点累积频数达到90%及以上的划分至核心层专业群,专业布点累积频数在60%~90%的归类至紧密层专业群,专业布点累积频数在10%~60%的为拓展层专业群,专业布点累积频数在10%以下的则是外围层专业群。由表2的统计可以发现,地方师范学院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专业群依然是传统师范类的学科教育专业,工学和经济学专业均分布在拓展层,说明新兴热门专业并未形成专业群集中优势。具体分析核心层专业的集中趋势,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四门学科下的8个专业,说明集中的专业群优势并不明显。可见,地方师范学院师范专业仍然占据核心主体地位,非师范专业不断拓展,但并未形成集中优势。

三  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  师范特色式微

地方师范学院传统师范专业在布点数上呈现出底部沉淀的优势,说明对传统的强烈路径依赖,也昭示着师范特色是地方师范学院历史积淀的品牌特征。但从专业构成比例上看,师范专业所占比率低于非师范专业,而且非师范类的专业不断增设,逐步成为本科生的优选专业,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发展成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专业的建设力度。部分地方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重心逐步偏移师范特色。另一方面,在综合大学共同培养师资的开放性教师教育模式下,地方师范学院传统师范专业的发展仍然囿于求全求大的思维惯性,将资源、机遇等优势集中的师范专业做精细,或者有重点有层次地建设师范专业的思路、办法还不足。此外,除师范特色外,这些院校的其他非师范专业特色又尚未形成足够优势。一般情况,地方师范学院的非师范专业较难具有与综合院校的同等竞争力。由此导致,地方师范学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陷于特色不特的困境。

师范特色式微既有非师范专业挤占资源带来的影响,更有传统师范专业版本偏旧,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导致师范专业改革力度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例如,仍有一部分地方师范学院的专业中多为传统师范专业,且具有良好的历史积淀,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经验丰富但专业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与时俱进的需求。

(二)  区域内专业设置重复度高

河南省内,洛阳师范学院与商丘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48个;广东省内,韩山师范学院与岭南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42个;陕西省内,咸阳师范学院与渭南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34个;安徽省内,淮南师范学院与合肥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32个;黑龙江省内,牡丹江师范学院与大庆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30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玉林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29个;四川省内,绵阳师范学院与内江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27个;山西省内,忻州师范学院与太原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有22个。可见,地方师范学院在区域内的专业设置重复度高,缺乏互补性。

这一问题,意味着部分专业人才堆积,以及区域内的地方师范学院之间资源利用率降低,难以协同发展等。该问题与区域内办学条件、政策要求、传统发展、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院校间缺乏交流,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以及盲目追求专业种类多元化、学科门类综合化等有直接关系。

(三)  部分专业布点零散

70所地方师范学院设立的281种专业中,有86种是只有一个学校设置。对于此类设立数量稀少的专业,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首先是专业的超前性和实用性,如六盘水师范学院设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超前性且人才市场需求量大,贵州省只有六盘水师范学院设立该专业,可以在其他院校推广互相扶持;其次是专业的区域特色,如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手语翻译等专业需求量小,但符合当地发展需要。从相反的角度思考:这部分专业的设置需求与地方师范学院办学条件是否相符,如医学类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光源,资源等专业需要强大的专业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及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等,地方师范学院在短时间内难以储备相应的资源。

专业布点零散的问题,原因在于地方师范学院追求专业设置的独特性,全面性。比如,地域特色不同,靠近边界地区的师范院校会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文学专业。然而,部分地方师范学院开设专业时对本校的办学水平评估不恰当,对市场需求情况了解不充分,以致产生某些不适切的专业布点。

四  地方师范学院专业设置的建议

(一)  改造升级传统师范专业

师范专业作为地方师范学院的特色专业,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社会认可度高。但师范类专业创新性较弱,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急需优化升级。为数不多的地方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巩固并强化其师范特色,积极开展师范专业建设,是符合我国教师教育历史和未来发展需要的。

对于传统师范专业的改造升级,首先,需要学院层面进行合理定位,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兴校。逐步增加师范生招生指标,限制非师范专业盲目扩张,处理好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其次,是合理精减或整合部分师范专业,集中力量提高专业质量,优化师范专业发展新方向。专业设置既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還要考虑学生的生源地、综合能力、就业意向,使师范专业更符合发展趋势。再次,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背景,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做强做精师范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科学进行专业重建,合理规划专业发展前景,以特色为重点,提升专业品质。

(二)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专业建设

从区域层面,相关部门和院校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有意识、有目的地规划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例如,某省现有7所地方师范学院,它们的专业设置相似度极高且专业数量多。其中,5所地方师范学院的相同专业数量均超过了60个。因此,可以考虑该省内不同地方师范学院间的合作与交流,合理规划专业和专业群的设置,整合重复率高的专业,柔性整合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从院校层面,在遵循知识和学科逻辑的前提下,结合市场需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可以培育一些大类方向的新专业,如交叉型专业、专业群等,不断拓展专业的发展方向。例如,玉溪师范学院的美术学采取大类招生,先大方向教学,学习统一的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各类专业,第三学年时再根据学生特点、市场需求灵活选择专业,分流国画、油画、雕塑、书法和版画等专业。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资源集中与共享的优势,也为专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方向。

(三)  科学设置新专业

地方师范学院要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专业质量规范,遵循“慎设置重建设”的工作思路,科学开展新专业的申报、论证、分析工作。新专业的设置务必遵循三重逻辑的耦合,即高深知识逻辑、学生个体需求逻辑、经济社会需求逻辑的耦合。

对于地方师范学院而言,在充分考虑自身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前提下,特别要重视契合本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开设新专业时加大与周围重点院校的合作,提高重点院校对地方师范学院的扶持力度。例如六盘水师范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向东可以借鉴湖南大学、向北可以学习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向西可以了解云南农业大学,充分利用周围一流大学的经验、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基于“双一流”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内涵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4(1):108-115.

[2] 马廷奇,许晶艳.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模式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66-71.

[3] 张应强,张浩正.从类市场化治理到准市场化治理: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6):3-19.

[4] 张德祥,王晓玲.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J].教育研究,2019(3):99-106.

[5] 林雷,叶紫,许慧清,等.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回顾与前瞻——基于全国41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6-92.

[6] 李纪明,孙国红,隋福利,等.应用型本科专业“五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72-74,89.

[7] 侯小兵.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教师教育特色探析——基于全国107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简介”的内容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16.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学院设置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洛阳师范学院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