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屋脊的最后一抹洁白

2024-02-04黄培昭

环球人物 2024年3期
关键词:乞力乞力马扎罗山马扎罗

乞力馬扎罗山。

文学家笔下的诗情,常常带着我们去往不曾到过的远方。位于东非高原赤道南侧的乞力马扎罗山,很多人都未曾去过,但提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到乞力马扎罗的雪。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开头写道:“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常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被马塞人唤作‘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出过解释。”

每个走进非洲的人,或许都带着对乞力马扎罗山的想象。海明威笔下的作家哈利,在非洲狩猎时染上坏疽病。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的意识在现实、梦境和过去中穿梭。乞力马扎罗山则是一个象征,哈利的内心冲突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围绕着它铺展。最终,“他看到的,是如整个世界一般的广阔,宏大、高耸,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可思议的洁白光芒,那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顶”。

《乞力马扎罗的雪》写成于1936年。海明威大概不会想到,80多年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座被称为“上帝殿堂”的非洲高山上“永恒的雪”正在逐年减少,再过一个世纪,可能消融殆尽。届时,“乞力马扎罗的雪”将终成回忆。

我到乞力马扎罗山时,那里依旧游人熙攘。大家都会聊海明威,也聊雪,聊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是这样介绍它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制高点。它是一个火山丘,有5895米高,矗立在周围的草原之上,那终年积雪的山顶在大草原上若隐若现。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属于濒于灭绝的种类。”

在山麓的莫希小镇住下后,我开始“做功课”。“乞力马扎罗”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乞力马扎罗山这个名字来自当地的斯瓦希里语,意思是“闪闪发光的山”。这闪闪的光有皑皑瑞雪的白光,也有这里所特有的紫光。当晨曦初露,或者夕阳西下,在渐渐升起抑或徐徐下沉的霞光中,整个山脉都会呈现出淡紫色。那时候,山上的白雪也会变成粉红色,美妙得犹如梦幻一般。

另一种说法是,乞力马扎罗山是“商队山”的意思,来源于肯尼亚蒙巴萨和其他沿海城镇的斯瓦希里人,他们称它为“Kilima Njaro”,意为商队山,因为行进的商队用这座山来确定方向。

1848年,德国人雷布曼成为第一个看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欧洲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相信他的话。大家都认为赤道上绝不会有雪山。后来,登上乞力马扎罗山的人多了,山上有雪的事实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当然,真正使乞力马扎罗山名声大噪的,还是海明威。在全球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中,乞力马扎罗山简直成了神秘的、必去的,甚至值得膜拜的地方。

如今去乞力马扎罗山,不需要从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转机,可以乘坐国际航班直飞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这个机场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小镇莫希和稍大一些的城市阿鲁沙之间,能够起降大型客机。不过,机场附近没有酒店可入住,游客需要事先在莫希或者阿鲁沙订好酒店。

莫希是离乞力马扎罗山最近的小镇,酒店的价格相对便宜些。大多数游客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登山,会像我一样选择在莫希下榻。

休息一夜后,第二天我开始攀登乞力马扎罗山。

登山有7条线路可选择,分别是马兰古线、马切姆线、莱莫绍线、希拉线、荣盖线、翁背线和马维卡线。无论哪条线,普通游客都至少需要6天的时间才能登顶,有的线路甚至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马兰古线也叫“可口可乐线”,是最经典的登顶路线,也是唯一提供小木屋住宿的登山路径。其他线路中途都没有能休息的木屋,登山者必须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马兰古线适合零登山基础的人,我也选择了这条线。即使这样,登顶对体力、耐力、意志力和信心依然是不小的考验。

马切姆线也叫“威士忌”线。与“可口可乐线”相比,“威士忌线”更长,也更陡峭一些,攀登时间也多1天。这条线适合有一定徒步旅行经验的人攀登。有人说,这条线就像威士忌一样,略带辛辣,却又不难入口,一杯下肚,回味悠长。与人满为患的“可口可乐线”不同,“威士忌线”的登山者数量较少,通行更加畅快。

登山途中的忽仑布营地.。( 黄培昭 / 摄)

接近山顶的“云海”。( 黄培昭 / 摄)

其他线路也各有特点,有的景色绝佳,有的路途较近,有的线路上山和下山不同,能领略不一样的景观。

在写有“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字样的门口,我登记了护照、姓名及旅游公司,就正式开始登山。我雇了一个向导、两个挑夫、一个厨师。这并不是在“摆谱”。公园规定,游客不得自己登山,因为很容易遭遇各种危险。要上山,必须雇向导、挑夫和厨师。向导既带路又是导游,厨师负责几天时间的一日三餐,挑夫则背着游客的登山装备,如帐篷、雨具、炊具、衣服、零用品等。

我发现,即使背负沉重的行囊,挑夫也比我这个老记者走得快多了。一是他们体力确实好,也习惯了山路;二是他们重任在肩,在游客和导游到达宿营地之前,他们必须得先行到达,把地点选好、帐篷支好、做饭的一切工作准备好。

一路走来,我亲身体验了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原、戈壁到荒原逐漸变化的过程。一路上地势都比较缓,第一天走过热带雨林,第二天是高山草甸,第三天是荒芜的高原丘陵,第四天到了雪地峰顶。只有最后一天登顶时,坡度比较陡,最陡的地方大概有30度左右。登山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考验意志力,因为有些路程实在是又长又枯燥。

登顶乞力马扎罗山是一次身体和心灵的深刻体验。初升的太阳将大地染上橙红,投射出绚丽的光芒,映衬着山脚下蔓延的云海。徒步攀登穿越森林、草甸,逐步升至高山荒漠,视野逐渐开阔。随着高度的增加,呼吸变得艰难,身体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

夜幕降临,星空灿烂,银河在头顶闪耀。清晨,我一步一步踏上雪地,感受着世界的宁静。终于,顶峰出现在眼前,巍然屹立。登顶的瞬间,心情澎湃,同时又平静如水。站在非洲之巅,俯瞰大地,感受着自然的威力与美丽。这不仅是征服高山的成就,更是对生命力量的敬畏,一次与自然和自己对话的难忘之旅。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环境跨度很大,从赤道气候一直到极地气候。难怪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强调遴选依据的标准是:乞力马扎罗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之一,它有3个主要的火山山峰,基博、马文齐和西拉。它的雪峰和冰川是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山由低到高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等植被分布,全山物种非常丰富。乞力马扎罗山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自然生态现象的典型代表。

当地的登山向导。( 黄培昭/摄)

遗憾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皑皑白雪造成致命的破坏。统计显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工业化造成地球温度的升高,使乞力马扎罗山上冰雪的面积萎缩了80%以上,照此速度,山顶雪冠面临着将在20年内彻底消失的威胁。

站在山顶的人们,在致敬海明威的同时,往往也对乞力马扎罗的雪景还能看多久感到担忧。如果不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乞力马扎罗的雪可能若干年后便不复存在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里还是海明威笔下的乞力马扎罗吗?失去人文色彩和印迹光芒的非洲之巅,文化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吧?

乞力马扎罗的雪在无声消融,这给地球人敲响了警钟。降低碳排放,保护乞力马扎罗,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声。毕竟,每一位慕名而来、千辛万苦爬上这座名山的游客,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代目睹乞力马扎罗山巅之雪的人,不希望后人只能在想象中领略这一自然奇观。

猜你喜欢

乞力乞力马扎罗山马扎罗
热腾腾的“蛋糕”
赤道阳光下的雪
原创试题中图的优选与设计
——以“适宜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季节”为例
《乞力马扎罗的雪》:飞越雪山,向死而生
登顶乞力马扎罗
“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神奇壮美的“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乞力马扎罗山:赋予中国女性新面貌
爱上乞力马扎罗——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MNF广场室内设计回顾